探秘溶洞奇观 锤炼少年担当 ——"城景入课"研学实践侧记

崇北三(5)班

<p class="ql-block">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素质教育实践,崇实小学北校联合市融媒体中心,推出“城景入课”研学访景活动,本次活动以“探索溶洞奇观·增强国防意识”为主题,融合地质科考与国防教育,让学生在自然与实践中感悟科学力量,锤炼团队精神,厚植家国情怀!</p> 序章:山水有约 寻迹永定秘境 <p class="ql-block"> 晨雾缭绕的张家界永定区,群峰如黛,溪谷含幽。我们三年级的同学们迎着朝霞,向着这片世界自然遗产腹地的地质宝库——“卧虎洞”进发。作为永定区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卧虎洞不仅承载着亿万年的地质传奇,更因史前华南虎化石的惊世发现,成为连接自然科学与人文历史的“时空隧道”。这场研学,是少年与家乡山川的深度对话。</p> 第一章:红绿相映 淬炼少年脊梁 <p class="ql-block">  研学课堂从国防教育场域开始。在永定区这片红色热土上——曾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军事体验被赋予更深寓意。 </p> <p class="ql-block"> 🎯打靶射击区🎯</p><p class="ql-block">教官讲述贺龙元帅在永定组建红二军团的往事:“当年红军用土枪保卫家园,今天你们用科技枪模锤炼意志。” </p> <p class="ql-block"> 💣手榴弹投掷区💣</p><p class="ql-block"> 手榴弹投掷区传来的阵阵喝彩,抛物线划出的不仅是力量,更是精准计算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排雷竞技场🔍</p><p class="ql-block">孩子们手持探雷器模拟排爆,金属探测仪的嗡鸣声与汗珠一同坠入泥土。这场“科技防务”实践,恰与永定区“全域旅游与国防教育融合创新”的时代命题悄然共振。</p> 第二章:洞隐永定 解码卧虎洞 <p class="ql-block"> 踏入卧虎洞,张家界砂岩峰林之外的另一种地质奇观豁然展现。研学导师以永定区地质图为蓝本,揭秘“地下峰林”的诞生:“3亿年前,这片土地还是一片汪洋,碳酸盐岩在流水侵蚀下形成溶洞,而洞中石笋每百年仅生长1厘米——我们眼前的壮丽,是永定大地用‘地质年轮’写就的诗篇。” </p> <p class="ql-block">  当灯光照亮岩壁上形似猛虎休憩的钟乳石群,孩子们瞬间领悟“卧虎洞”名字的由来。而更令人震撼的是,2015年科考队在此发现的“华南虎头骨化石”,将永定区的生物考古研究推向国际视野。“原来我们的家乡,曾是冰河时期华南虎的栖息地!”触摸化石模型的孩子眼中泛起自豪的光芒。</p> 第三章:考古模拟 解码时光碎片 <p class="ql-block">  考古现场的铁锹声与惊呼声此起彼伏。戴上白手套的"小小考古家"们,在划定区域屏息挖掘。突然举起一片斑驳的化石碎片:"老师!这纹路是不是古代植物的脉络?"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让抽象的地质变迁具象化,埋藏千年的自然密码在指尖苏醒。</p> 终章:满载而归 点亮成长星火 <p class="ql-block">  结营仪式上,沾着泥土的研学证书在夕阳下熠熠生辉。"原来溶洞是地球写的日记""团队就像钟乳石和石笋,合作才能成长为石柱",孩子们的分享让教育回归了最本真的模样。归途大巴载着沉甸甸的收获驶向城市灯火,而这场跨越自然与人文、连接历史与未来的行走课堂,已在少年心间播下了终身成长的种子。</p> 后记:行走的课堂永不落幕 <p class="ql-block"> 当《国家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化作溶洞里的惊叹、靶场上的汗水、化石旁的沉思,教育便真正实现了"知行合一"。这场融合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创新实践,不仅我们班的孩子们收获了跨学科素养,更在团队协作中锻造出新时代少年应有的担当品格。城景入课,步履不停,期待下一次与世界的深度对话!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