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你的风还是吹到了察雅

保温管科技

<p class="ql-block">察雅县</p><p class="ql-block">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辖县。</p><p class="ql-block">察雅县,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辖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中部,地处横断山脉北段,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总面积8260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10月,察雅县辖3个镇、10个乡。截至2022年10月20日,察雅县户籍总人口76328人。察雅系藏语,意为“岩槽”。1959年7月,成立察雅县;2014年10月20日,察雅县属昌都市管辖。</p><p class="ql-block">察雅县主要景点有烟多寺、卓玛温泉、德玛雪山等。2019年3月15日,察雅县入选“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2020年7月,察雅县入选“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2023年,察雅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82亿元,同比增长9.7%。</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唐朝时期,属吐蕃统治范围。唐末至宋朝期间,又归“德巴”割据势力统辖。</p><p class="ql-block">元朝时期,为亦思马尔甘万户府的辖地。</p><p class="ql-block">明朝初期,隶属于磨儿勘招讨司。永乐年间,归翰君南哥巴藏卜管辖。</p><p class="ql-block">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皇帝册封麻滚寺第四世活佛罗桑郎吉为那门汉,并赐“讲习黄法那门汉之印”,敕封察雅全部土地为其采邑,百姓为其属民。清末,赵尔丰在川边施行改土归流,察雅亦在改流之列。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在察雅设理事官。</p><p class="ql-block">民国元年(1912年),察雅设县。民国四年(1915年)后,察雅归西藏地方政府管辖,改称察雅宗,设立“拉让”府。</p><p class="ql-block">1959年1月,察雅宗解放委员会成立。同年7月,成立察雅县,县政府驻烟多乡。</p><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20日,昌都撤地设市,察雅县属昌都市管辖。</p> <p class="ql-block">行政区划</p><p class="ql-block">区划沿革</p><p class="ql-block">1997年,察雅县辖1个镇、15个乡,县政府驻烟多乡。</p><p class="ql-block">2000年,察雅县辖3个镇、9个乡。</p> <p class="ql-block">区划详情</p><p class="ql-block">截至2022年10月,察雅县辖3个镇、10个乡:烟多镇、吉塘镇、香堆镇、宗沙乡、肯通乡、卡贡乡、扩达乡、新卡乡、王卡乡、阿孜乡、巴日乡、荣周乡、察拉乡,143个行政村(居)524个自然村。县人民政府驻烟多镇。</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察雅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部、昌都市中部,介于北纬30°04′—30°59′、东经97°11′—98°29′之间。北连卡若区,东邻贡觉县,南与芒康县、左贡县接壤,西与八宿县毗邻。全县总面积为8260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地形地貌</p><p class="ql-block">察雅县地处横断山脉北段,版图呈东西窄、南北长的菱形,境内东中部为高原、丘状高原和山原地貌相依而成;西部是高山峡谷,沟壑纵横。山脉河流呈西北至东南走向,西北部(吉塘、卡贡)最高处海拔达5630米,巴日则松一带(澜沧江出境处)现代河床水面海拔高度仅2870米,境域平均海拔3000米。</p> <p class="ql-block">气候</p><p class="ql-block">察雅县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p><p class="ql-block">水文</p><p class="ql-block">察雅县境内澜沧江由西北而东南蜿蜒出境,麦曲作为澜沧江一级支流由东南向西北横穿县境。</p> <p class="ql-block">自然资源</p><p class="ql-block">矿产资源</p><p class="ql-block">察雅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花岗石贮藏量2亿立方米,铁矿储量1400万吨左右,石灰石、石膏石储藏量1.5亿立方米以上,大理石储量在2亿立方米以上。</p><p class="ql-block">生物资源</p><p class="ql-block">察雅县药材主要有虫草、贝母、大黄等;牲畜主要为牦牛、黄牛、马、山羊、绵羊;野生动物主要有獐、狐、马鸡等。</p> <p class="ql-block">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地名由来</p><p class="ql-block">察雅系藏语,意为“岩槽”。</p><p class="ql-block">清代史料中写作“乍丫”或“扎雅”,相传17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嘎曲·扎巴江措在克贡村附近山头的悬岩下修行,后人就把他修行的地方叫作“察雅”。</p> <p class="ql-block">非遗文化</p><p class="ql-block">察雅县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察雅香堆藏戏。</p> <p class="ql-block">文物古迹</p><p class="ql-block">察雅仁达摩崖造像,位于察雅县旺布乡境内丹玛山崖。当地群众依据造像而称之为仁达大日如来殿,造像利用丹玛山峭壁岩石依山雕凿而成,分为主供佛大日如来佛,陪衬佛八大随弟子和两个女飞天神,附加佛护贝龙王,以及殿堂上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刻像等。造像下面有吐蕃时期凿刻的藏文铭刻和数十个汉字。在造像右边刻有藏文的《普贤行愿品》经文。察雅仁达丹玛摩造像及石刻是康区一带唯一能确定为吐蕃时代的造像铭文,它对于研究吐蕃时期昌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及书法雕刻艺术均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2019年10月,仁达摩崖造像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风景名胜</p><p class="ql-block">烟多寺</p><p class="ql-block">烟多寺位于烟多镇,寺院高出县城基准面470米,从县城中心步行到景点约25分钟。烟多寺庙即玛贡扎西央启寺,前身是由扎西曲宗寺一世活佛扎巴江措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创建的,原名叫扎西曲宗寺,该寺院在18世纪第四世活佛洛桑郎吉期间因大火被焚。于是僧人迁往烟多重建,更名为扎西央启寺,是察雅罗登西绕呼图克图的主寺,后毁于文革。1983年,经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修复开放。玛贡寺现僧人千余人,寺内存有30多幅百年唐卡、5本金粉写就的经书和多尊佛像等珍贵物品。</p> <p class="ql-block">卓玛温泉</p><p class="ql-block">卓玛温泉位于察雅县吉塘镇酉西村,在214国道沿线上,距县城70余千米。景区内有10多处温泉泉眼,泉水水温各异,最高泉温约80℃。当地传说,古时候妖魔横行此地,危害人类,本教祖师贤若米本慈悲,派神女“卓玛嘎布”下界除妖降魔,历时4年之久,终于在藏历的五月十五日这一天把危害世间的妖魔关在了山腹之中,妖魔虽然被降伏,但给人们留下了各种瘟疫病痛,人们生活苦不堪言,神女“卓玛嘎布”见世人受苦,在上天的时候眼中落下眼泪,落在地上化为温泉,人们在此洗浴后一切病痛都不见了,后人为了纪念她的伟大功绩,起名为“卓玛圣泉”,并在每年藏历五月十五日祭拜山神和“卓玛嘎布”。</p> <p class="ql-block">德玛雪山</p><p class="ql-block">德玛雪山,藏语为“扎岭德玛觉尼”,意为世界上的12座神山在此集中,传说《格桑尔王传》中的“扎岭德玛觉尼”指的就是现在的德玛雪山。雪山位于吉塘镇雪瓦村,与浪拉山口相对,距县城93千米。德玛雪山海拔5480米,峰顶常年积雪不化。</p> <p class="ql-block">地方特产</p><p class="ql-block">察雅黑青稞</p><p class="ql-block">察雅黑青稞于2020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察雅黑青稞籽粒外皮紫色或黑紫色,形状为椭圆形,籽粒面光滑,颗粒饱满,千粒重37—40克。</p> <p class="ql-block">察雅苹果</p><p class="ql-block">察雅苹果于2021年登记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察雅苹果果实呈椭圆形或锥形,成熟后表面金黄。</p> <p class="ql-block">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2019年3月15日,察雅县入选“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p><p class="ql-block">2020年7月,察雅县入选“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