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之旅

mayer he

今年5月6日-8日,我们同学相约,共六人前往扬州旅游。扬州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263公里,也可以乘坐高铁大约需要1个多小时行程。 扬州市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城市,与镇江市隔江相望。它总面积659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58.5万人。古称“广陵”“江都”“维扬”,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扬州,并延续至今。扬州市历史悠久,是全国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先后荣获“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称号。 住宿的旅馆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由古代隋唐大运河水系和隋、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代的城壕连缀而成,是典型的小型浅水湖泊,其源水来自京杭大运河。景区充分利用河流、山丘等自然风貌,亭台楼阁依水而建,形成集锦式的“湖上古典园林”群落,是全国“湖上园林”的杰出代表。其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白塔、徐园、二十四桥、长堤春柳等。瘦西湖的“瘦”字并非指面积小,而是形容其景色秀丽、线条柔美,给人一种纤细、精致的感觉,与杭州的西湖相比,显得更加婉约、清秀。 长堤春柳,堤长600余米,三步一桃,五步一柳,桃柳相间。相传当年隋炀帝杨广为到扬州,下令开挖南北大运河,河道开挖好了之后,翰林学士虞世基建议在河的两岸种植柳树,一来可以遮荫,同时也可以保护堤坝。隋炀帝当年还亲手栽了一株柳树,并赐姓为“杨”,后来人们便称柳树为杨柳。 徐园,1915年建于原“桃花坞”旧址,是为纪念军阀徐宝山而建的祠园。园门如望日的满月,门额书“徐园”两字,一楷一草,别有风味,为吉亮工所书。 五亭桥五亭桥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教授曾评价说:“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卢沟桥,最秀美、最富艺术代表性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 白塔又称观音寺白塔,系喇嘛塔,塔建于方形台基上,台基筑台阶53级,高30余米。其座为八角四面,每面3个龛,龛内塑12生肖像,象征12时辰,座上为宝瓶形塔身,南面有壶门(装饰性拱门),内供白衣大师像,其上是13层塔刹,刹上置铜葫芦顶。 大明寺又称法净寺,占地面积约30公顷,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著名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前,住持此寺。 历经1500多年沧桑岁月的大明寺,几经战火、几度重建。现在的大明寺是在太平天国与清军的拉锯战中被毁后,清同治年间得以重建。主体建筑多为晚清风格,从牌楼、山门殿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布置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与中国寺院建筑的传统程式是一致。 栖灵塔建于公元601, 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 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各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于1996年投资一千多万元建成,塔高70米,塔身方形、平面为22米×22米,底层面积484平方米。九级佛塔置于2.50米高的承台之上,塔下设地宫4.00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木构楼阁式,总建筑面积1865平方米。 文昌阁建于1585年,为魁星楼建筑制式的明代建筑。它位于江苏省扬州广陵区文昌中路与汶河北路交会处,占地面积160平方米。高约24.25米 三层三重檐,圆顶,上盖筒瓦,上置葫芦顶。阁身为八角三级砖木结构建筑,底层四面辟有拱门,与街道相通。 彩衣街是一条建于明清时期的老街,因为当时街上遍布大大小小的制衣局,衣服从低端到高端全部包括,达官贵人还是平头百姓都来这条街上裁剪衣服,因而得名“裁衣街”,日子久了渐渐演化成“彩衣街”。 两侧的店铺和民居都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貌,青砖黛瓦,偶尔有栋讲究一些的宅子,镂空雕窗精致古朴,很可能是从前的大户人家。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 ,总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博物馆整体馆型采用了巨型船只造型,就像运河边一艘即将扬帆起航的巨船。大运塔则以唐塔的风格设计,塔高百米,可通过馆顶建设的长虹卧波式长廊进入高塔。 2021年6月16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成开放。隶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是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休闲体验为一体的地方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设有3个常设展、6个专题展、“河之恋”数字化沉浸式展览、1个展演传统戏曲的小型剧场等,并馆藏了自春秋至当代反映运河主题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陶瓷器、金属器、杂项等各类文物展品1万多件(套)。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面积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何园其建筑特色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 何氏家族和中国近代史上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关系十分密切: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皇帝老师孙家鼐是同乡加儿女亲家, 翁同龢 、张之洞也有姻亲关系。 朱自清故居在安乐巷27号,为晚清所建,计三间两厢一对照,另客座两间,大门过道一间,天井一方,是扬州传统的三合院式民间住宅。 琼花观建于西汉成帝元延二年,道观门口的牌坊上写有“蕃釐观”三字由宋徽宗赵佶题写,后称“琼花观,是一处始建于汉代的中国传统建筑。琼花观始建于汉代,现在看到的建筑多是现代重修的。步入牌坊后的山门,便能见到主殿三清殿,该殿初由淮南节度使高骈于唐僖宗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建造。宋代欧阳修任扬州知州时,于观内筑“无双亭”,以供养花。琼花一到暮春三月,琼花观中的琼花盛开时节,迎接游人观景赏花。 东门遗址始建于唐代中期,五代、两宋、明、清等代均曾在此修缮城门、城墙,面积约16平方公里。自2000年以来的三次考古发掘中,发现唐、五代、北宋、南宋时期的城门遗存叠压关系清晰,城墙厚约15—20米。城门宽6.07米,城墙高约10米。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之多。 扬州八怪纪念馆,占地面积为4452平方米。 纪念馆由大雄宝殿(主厅)与两边的东西廊房及珍品陈列厅组成“U”形结构。 共有藏品175件/套。说起“扬州八怪”,最出名的当属郑板桥,然而被奉为“八怪之首”的却另有其人——金农。这里就是利用金农生前的寄居之处改建而来。幽静的寺庙,古朴的建筑,和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相当搭配。 扬州八怪,是清康熙中期至乾隆末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美术史上也常称其为“扬州画派” [1],有陈撰、华喦、高凤翰、边寿民、汪士慎、李鱓、金农、黄慎、高翔、李葂、郑板桥、杨法、李方膺、闵贞、罗聘等十五人。 个园占地面积约为2.3公顷,是座前宅后院的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十大名园林之一 。它的原址为明代“寿芝园”,是因为园主人黄至筠生性爱竹,园中植有万竿绿竹,且竹叶形似“个”字,半个“竹”字便是“个”,故而得名。 <br> 个园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主要分为房屋、庭院和竹林三个部分,布局规整,房屋的后面为庭院,也是个园的核心部分,庭院楼阁、湖水和假山石交相辉映 。 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 东圈门是扬州的一条古街,东西走向,长约700米, 东圈门形成于明代。 这里以前是盐商聚居地。东圈门沿街的文物古迹甚多,自西向东有东圈门门楼.壶园、江泽民主席旧居、清溪旧居(经学家刘文淇故居)、汪氏小苑(省级文保单位);街的西端正对昔日盐运使司衙署,东端则是琼花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