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4日我们结束舍夫沙万的观光,午饭后驱车前往丹吉尔,过程中我们要途径的德图安老城。</p> <p class="ql-block">在车行途中看到了一个很大的湖面,应该说在摩洛哥非常难得见到的这样的湖面。</p> <p class="ql-block">在摩洛哥西北部的马蒂尔山谷,德图安老城如一颗遗世明珠,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文化交融。这座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的古城,曾是罗马帝国的“唐蒙达”,后历经战火与重生,1307年由莫利尼德苏丹阿布·塔比德重建,成为穆斯林世界的文化灯塔。16世纪复苏后,它被誉为“文化与高尚之城”,更因连接摩洛哥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纽带地位,被冠以“欧非大陆的桥梁”之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城以白色为主调,建筑融合了阿拉伯的几何纹样、安达卢西亚的雕花拱廊与西班牙的铁艺栏杆,被誉为“小白鸽”栖居的“白城”。1997年,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漫步十字交错的街巷,80余座清真寺的宣礼声与100余处陵寝的静谧交织,穹顶市场与蓄水池遗迹散落其间,仿佛踏入《一千零一夜》的迷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摩洛哥最小的阿拉伯社区,德图安却完整保留了中世纪传统:西班牙语与阿拉伯语在街头交织,塞万提斯学院与西班牙领事馆并存,见证着殖民与共生的历史。城墙外的星形堡垒与5000米长的防御工事,至今仍勾勒着古城的轮廓。这里不仅是历史的活态博物馆,更是摩洛哥艺术与教育的摇篮,孕育着现代艺术学院的创作灵感。.</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常被称为“白色之城”,因城市建筑多为白色、充满西班牙风情而得名。进入德图安,一只白色鸽子的雕像立在路的中间,这是德图安的城市标志,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达着人们重回家园、落叶归根、心向和平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老城的大量住房都建在山上,看上去特别有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在广场休息期间我们许多队友由当地向导带着去上厕所,在广场的一个角落从楼梯下去就是一个公共厕所,向导向大伙每个人收5元迪拉姆,等到上完厕所大家都弄明白了,看管厕所的小伙只收取两个迪拉姆,这位当地向导在这当中拉了差价,真是“生财有道”!</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穆罕默德五世大道走到穆罕默德广场</p> <p class="ql-block">广场墙上的壁画画得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德图安皇宫是该城的重要地标。皇宫紧邻穆罕默德广场,具有鲜明的西班牙风格,周围有广场、教堂等建筑。皇宫被铁围栏围住,游客目前只能在外围参观,感受其独特的历史氛围。</p> <p class="ql-block">这是皇宫广场</p> <p class="ql-block">皇宫广场观后我们进入德图安的老城。</p> <p class="ql-block">老城里面的街道也有独特的风味。</p> <p class="ql-block">这是翻译件。</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到了德图安老城的出口,结束了德图安的观光向今天的目的地丹吉尔进发。</p> <p class="ql-block">经过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丹吉尔</p> <p class="ql-block">丹吉尔:直布罗陀海峡的十字路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丹吉尔是摩洛哥北部的海滨城市,矗立在直布罗陀海峡西岸,左手大西洋,右手地中海,是非洲与欧洲的地理咽喉。这座城市自公元前6世纪腓尼基人建城以来,便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罗马人在此设立毛里塔尼亚行省,葡萄牙人筑起堡垒,西班牙人与英国人轮番统治,直至1956年摩洛哥独立。历史的烙印深深刻入每块石板:老城“麦地那”的阿拉伯市集与西班牙殖民建筑交织,清真寺宣礼与教堂钟声共鸣,柏柏尔商贩用带法语腔的阿拉伯语讨价还价,空气中弥漫着薄荷茶与海鲜炖饭的香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斯帕特尔海角灯塔是丹吉尔的地理图腾,这座19世纪灯塔屹立于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汇处,晴日可眺望海峡对岸西班牙的山影。而卡斯巴城堡如巨兽蛰伏于老城之巅,15世纪葡萄牙人建造的城墙内,苏丹宫殿的雪松木雕花穹顶与马赛克庭院仍诉说着摩尔艺术的辉煌。城堡博物馆中,航海地图与陶瓷器皿陈列着这座港口城市作为贸易枢纽的千年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丹吉尔的灵魂,藏在麦地那迷宫般的巷弄里。铜匠敲打着铜盘,染坊工人将皮革浸入天然靛蓝染缸,香料商贩将藏红花与肉桂堆成金色小山。当暮色降临,大索科广场的喷泉旁,说书人用柏柏尔语讲述《一千零一夜》,而年轻人挤进咖啡馆,用法语讨论存在主义哲学。这座城市,始终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海峡的风,将千年战火与文明碰撞,酿成一杯绵长的薄荷茶。</p> <p class="ql-block">丹丹导游说,与其卡萨布拉卡相比她更喜欢丹吉尔,这儿距西班牙坐船只需45分钟,当地人除了母语外比较喜欢讲西班牙语,从市容看这个城市比较繁华</p> <p class="ql-block">Cafe Hafa:悬崖上的百年茶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丹吉尔的悬崖之畔,Cafe Hafa如一位沉默的诗人,守望着直布罗陀海峡的潮起潮落。这座1921年开业的咖啡馆,是摩洛哥最古老的茶馆之一,也是海明威、滚石乐队等名流的灵感驻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咖啡馆依山势而建,阶梯式露台如白色贝壳镶嵌在赭红岩壁间,俯瞰着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汇。在这里,时间被薄荷茶的蒸汽融化——铜壶煮沸的泉水冲入玻璃杯,新摘薄荷叶与方糖在滚水中旋转,琥珀色茶汤映着天际线的帆影。海风裹挟着咸味与茶香,穿过拱形门廊,在游客的笔记本上留下诗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Cafe Hafa的魔力,在于它完美调和了历史与现代:百年前,它是水手眺望归航的灯塔;今日,它成为社交媒体时代的视觉符号。当夕阳为海峡镀上金边,年轻人在“网红墙”前举杯自拍,而老人仍用柏柏尔语讲述着咖啡馆见证的战火与和平。这里,每一口薄荷茶都藏着时光的厚度,每一帧风景恒的明信片。</p> <p class="ql-block">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和大西洋的交汇处,海水特别蓝,这儿离开西班牙特别近,天气好的话我们隔岸相望能看到西班牙的山脉和建筑,坐船摆渡到西班牙港口只需要45分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