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遥远救世主》有感

坐看云起

<p class="ql-block">读罢《遥远的救世主》,心中波澜起伏,仿若经历了一场思想的奇幻旅程后归返。丁元英,这位兼具三分痞气与七分通透的“鬼才”,恰似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世俗生活的表象,揭示出深藏于人性褶皱中的真相,令人震撼之余,不禁抚胸自问:我们究竟是生活的主宰,还是沦为观念的囚徒?</p> <p class="ql-block">王庙村那场以“杀富济贫”为名的商战,丁元英凭借一套“强盗逻辑”搅动了整个音响市场。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弱肉强食的资本游戏,实则蕴含着对“得救之道”的深刻叩问。当村民们在沾满油污的车间里敲敲打打,当乐圣集团的精英们在会议室里怒不可遏,我恍然领悟:扶贫并非简单地给穷人递上一根拐杖,而是教会他们在悬崖边长出翅膀。丁元英那句“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犹如一记重锤,敲醒了无数将人生希望寄托在他人的“等靠要”者。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心穷,心穷之人,表面上缺金钱,本质上缺野心,骨子里缺勇气,改变缺动力。</p> <p class="ql-block">然而,最令我心颤的,是芮小丹的选择。这位如烈酒般纯粹的女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放弃求生,这并非源于懦弱,而是源于极致的清醒与勇敢。她深知,当身体成为灵魂的枷锁,与其苟延残喘地活着,不如在最灿烂的瞬间定格永恒。这种近乎悲壮的生命美学,撕裂了世俗对“活着”的定义。真正的救赎,从来不是贪恋人间烟火,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能够忠于内心的声音。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来去自如。</p> <p class="ql-block">合上书卷,窗外车水马龙依旧喧嚣,而内心却如被一场暴雨冲刷过般澄澈。《遥远的救世主》并未给予我们明确的答案,却在每个读者心中种下了思考的种子:文化属性如何编织命运的网?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的鸿沟如何跨越?当我们不再向外寻找救世主,是否就能成为自己的光?这些问题或许永远没有标准答案,但思考本身,便是一场自我救赎的修行。</p> <p class="ql-block">生活仍在继续,带着丁元英的清醒、芮小丹的纯粹上路,或许我们也能在平凡的日子里,触摸到那道遥远却真实的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