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的“马丘比丘”贵州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海龙屯遗址,这座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纪城堡之一。海龙屯始建于南宋时期,后在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中被毁。历经宋元明三朝,杨氏土司世袭统治长达725年。如今,历史尘埃落定,仅留下建筑遗址在风雨中诉说着往日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景区外的商业街叫做土司小镇,是新建的仿土司风格建筑,游客中心便在这条街的尽头,过了这座桥就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海龙屯随着杨氏土司统治的终结尘埃落定, 失去了昔日风采,最终淹没在历史尘埃中。 400 多年来, 这座堪称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司屯堡建筑, 默默无闻地静卧于山上,直到上世纪40年代重新被人发现,80年代开始 进行了考古挖掘,最终使得其遗址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飞凤关是海龙屯的正大门。关内保存的几块碑刻,也证明了其作为海龙屯正大门的重要地位。飞凤关的特殊之处在于是一个带有院落的关口,关内两侧有对称的踏步上下,顶上有高大的城门楼。飞凤关是海龙屯的正大门。关内保存的几块碑刻,也证明了其作为海龙屯正大门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海龙屯是目前亚洲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城堡。海龙屯核心区域占地1.59平方公里,由九道关隘形成的山地军事防御区、中部衙署生活区、西部三关军事瓮城区组成。海龙屯屯上前后共建有九道关口。九关之间,各关有护墙相连,随山势绵延十余里,规模恢弘,别有一番气象。</p> <p class="ql-block">海龙屯于1982年公布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初,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由贵州省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湖北省唐崖土司城遗址和湖南省永顺老司城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作为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p> <p class="ql-block">海龙屯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西北的龙岩山巅,又称海龙囤、龙岩囤、龙岩屯,是一处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屯上最高海拔1354米,屯下海拔974米,相对高差300~400米左右。屯顶平阔,面积约1.59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海龙屯是一处大型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合二为一的遗址,也是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城墙高大厚实,关隘重重,建筑多依山势而建,利用地形的险峻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p> <p class="ql-block">海龙屯遗址位于一座相对高度约350米的山峰上,三面环水,地势险要。遗址周长约6公里,囤东有六关,囤西有三关,囤顶平阔。囤内遗有“老王宫”和“新王宫”两组重要建筑基址,面积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此外还有金银库、四角亭、采石场、校场坝、环囤马道和敌楼等遗迹。</p> <p class="ql-block">可能是节假日人多,我们去的时候人很少,宣传也不够,我们乘景区观光车也是只有我们2个人。</p> <p class="ql-block">海龙屯的神秘与历史魅力却深深印在了我的心中。它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网络视频)</p> <p class="ql-block">2015年7月4日,海龙屯申遗成功,实现了贵州省世界文化遗产的零突破,荣获了"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的殊荣。2017年获得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称号。</p> <p class="ql-block">海龙屯土司遗址始建于南宋宝佑五年(1257年),毁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的平播之役,该遗址曾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遵义古称)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辖区内以仡佬族、苗族群众为主。</p> <p class="ql-block">1600年,播州第29代世袭土司杨应龙反叛朝廷,在24万明军100多天的围攻下,海龙屯城堡最终湮灭在战火之中。屯上建有九关,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p> <p class="ql-block">这里每个亭子的风格都不一样,在险要的山势上择地而建,小巧玲珑,配合风景,适合休憩。走累了,坐下来,回想一番,许多历史和现实的图像就活跃在脑海中。原来,海龙屯像一座方形孤山,矗立在大娄山山脉的崇山峻岭之中,地形极其隐蔽又险要,是一座绝壁上的“土司宫殿”。</p> <p class="ql-block">铜柱关位于海龙屯东面山腰南侧,坐北面南,是由东南进入海龙屯的第一道防御关卡。始建于南宋,明代加固重建。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单通道半圆形拱券顶。现残高为6.68米、面阔10米、进深5.75米。关顶残存柱顶石1个,铺地石1块。</p> <p class="ql-block">铜柱关这个地方就像是一位古老而坚固的铜柱,沉稳而庄重。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仿佛穿越时光,与古人一同守卫着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海龙屯位于群山之巅,地势险要,四周绝壁环绕,仅有一条小道通往山顶。整个屯占地5平方公里,被约6公里的环囤城墙包围,形成了天然的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连接上下关口的一个台地,又是一军事瞭望哨。明万历年间,播州第二十九代土司杨应龙扩建龙岩屯,亲笔书提《龙岩屯严禁碑》,规定了出入屯者管理制度需“讫帖”。因此,进屯人等需在这里“验帖”方能进入飞虎关。到了歇马台,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所以称为“马歇亭”。</p> <p class="ql-block">这座亭子就像是一双智慧的眼睛,在这里,你可以俯瞰整个风景,看透世间万象。静静地坐在亭子里,仿佛时间停止了,你与宇宙间的奥秘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龙虎大道,大道如龙,盘曲斜贯龙崖山东北部,这条悬岩上开凿的军事通道,头顶危岩,下临悬壁,是"依险制塞"、以岩作墙的典范,天然险固。既为战略通道,更是战守平台。</p> <p class="ql-block">1999年9月发现古道,平播战役后400年风雨,泥石俱下将其掩埋,清挖积土4500立方米,古道重见天日。道宽1.5至4米,长292米,底凿排水沟,外砌女儿墙。山壁残石留楔眼,足证古道工程未完即爆发战争。出飞虎关,石级蜿蜒直达屯顶要塞飞龙关。以其龙头虎尾之势,命名"龙虎大道"。</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海龙屯的残垣断壁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老的贵州。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保存完好,是古城文化的瑰宝。尽管低调,但这座世界遗产却是贵州文化的瑰宝,值得细细品味。</p> <p class="ql-block">天梯古称"三十六步",位于屯东北山腰,扼咽喉要道下接歇马台,上通飞虎关,是古屯代表性建筑。以石灰岩和黑色页岩建造,斜长51.5米,仰角30度,通宽4.30米,踏道宽2.70米,步高0.5米,步跨1.5米。两侧石护墙各宽0.8米。以建筑雄伟、气势磅礴、特别陡峭著称。</p> <p class="ql-block">踏道反常规的大斜面,极难攀爬,城楼上投掷滚木、石等卫城武器能一砸到底,有效阻滞仰攻之敌。天梯与飞虎关之间城壕宽深,壕顶架石拱,设木梯以达关门。巨梯与雄关相连,兼具交通和作战功能,构成立体防御,是冷兵器时代难以逾越的天堑,整个天梯建在陡峭的山梁上,是上下必经的必经通道,这里也是手脚并用的爬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飞虎关”下有三十六级天梯,每级阶梯约60-80厘米高,普通人要非常费力才能上一级。走完三十六级到飞虎关时,年轻人也是气喘吁吁。我们是从旁边的栈道走上去的,但是根本下不去,幸亏碰到一些年轻人扶着我们才进入飞虎关。</p> <p class="ql-block">飞虎关是海龙屯的第二层险关。始建于南宋,明代加固重建。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前半部分为单通道石砌半圆拱顶石结构城门,后部系开凿自然山石而成,关内踏步及其墙壁,均在山体上直接开凿而成。是从屯东进入屯顶大城的第一关,三个券拱相套,其平面略呈“4”字形,一面临渊杀人沟,基础从崖面以下约6米深处开始起砌。</p> <p class="ql-block">站在关口,你可以俯瞰整个大地,仿佛成为了叱咤风云的主宰。想象一下,一位飞虎飞越山岭,带着你穿越云霄,让你在天地间自由畅游。</p> <p class="ql-block">飞龙关始建于南宋,明代加固重建。用青石与石灰糯米浆错缝砌筑而成,三个券拱相套,其平面略呈“4”字形,一面临渊(杀人沟),基础从崖面以下约6米深处开始起砌。关为三开间,顶上有三座大拱,两道月亮门,前后都有巨大的城门,是上山门户,是从屯东进入屯顶大城的第一关。“飞龙关”几个大字是杨应龙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飞龙关前的道路已经不能正常行走了,这一段我是手脚并用的爬上去的。飞凤关与朝天关、飞龙关连成一体,占据最高位置,构成了海龙屯这座军事城堡的前沿军事体系。残破的石门,展现着平播之役的血雨腥风。</p> <p class="ql-block">从飞龙关往前走,可以看到新老宫殿遗址,囤顶平阔,囤内遗有“老王宫”和“新王宫”两组重要建筑基址,面积均在2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基址集军事屯堡、衙署与“行宫”为一体,是土司制度的重要实物遗存。</p> <p class="ql-block">铁柱关,又称"铁铸关"。在海龙屯东麓陡坡上,压溪谷而垒,与铜柱关相背而立,巨石砌券拱城门。门外掘深壕、架吊桥,城墙高峻,是古城首当其冲的前沿阵地。</p> <p class="ql-block">2017年,海龙囤作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之一“申遗”成功。随之,当地政府对海龙屯进行了整体开发打造,增设亭台屋舍,融入了楹联、书法等艺术,让一座沉默的孤山和沧桑的石头,在厚重中有了飘逸之感,就像海龙屯有了雾,就显得更美更神秘,更值得陶醉游玩和流连回味了。</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你可以捕捉到土司古城的宁静与魅力,并将它们永远定格在相机里。无论是屹立在山巅的城墙,还是那些破败的残垣断壁,都有着岁月不朽的印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