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之旅系列三 ——悬空寺、应县木塔等寺院

雨点

<p class="ql-block">  5月3日,我们包车去了闻名遐迩的悬空寺、应县木塔等周边几个小的寺院。</p> <p class="ql-block">眺望悬空寺</p><p class="ql-block">没有预约登临票,它每天都有登临人数限制,就在悬崖峭壁山根远观览。</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北岳恒山主峰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是一座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p><p class="ql-block"> 建造时间:始建于北魏后期(大约为公元471-523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历代修缮:金、元时期,南楼、北楼及悬空栈桥已大致形成现今的空间格局,中华民国时期的悬空寺与如今所见基本一致,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时期修建的。</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整体呈“一院两楼”布局,全长32米,40间殿阁依崖壁垂直分布,错落有致,最高处距谷底达90米。寺门朝南,以西为正,建筑群依山势南北走向层叠而建,巧妙嵌入天然进深凹陷中。</p><p class="ql-block"> 结构奇险:以嵌入岩壁的悬臂梁为基,辅以铁杉木打造的“铁扁担”横梁,深插岩层形成稳固框架。立木布局暗藏玄机,部分承重,部分平衡重心,部分需加压方能发挥效能。回廊栈道三分之二梁体嵌入石壁,另加隅托梁加固。 </p><p class="ql-block">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园林建筑艺术与传统建筑格局,单檐重檐层叠,抬梁斗拱交织,脊线错落有致,构成独特的立体建筑韵律,既像玲珑剔透的绝美浮雕,又如凌空欲飞的仙界琼阁。</p><p class="ql-block">文化内涵,三教合一:是中国唯一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宗教建筑,中央的三教殿将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共奉一堂,象征多元文明的和谐共生,反映出恒山“和”文化的独特之处。</p><p class="ql-block">艺术价值:寺内共有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佛尊神像八十多尊,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如三佛殿的脱纱三世佛象、弥勒殿的明代铁铸弥勒佛像、三官殿的三官塑像和栈道石窟内的石刻佛像等。</p> <p class="ql-block">这座永安寺位于山西朔州浑源县城东北鼓楼北巷,是一处佛教禅宗寺院。</p><p class="ql-block"> 豆包:- 历史渊源:始建于金代,元初毁于火灾,后由浑源州高定父子募资重建,于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 年)落成,明清时多次修葺。</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规模宏大:现存山门、护法天王殿、传法正宗殿及东西朵殿、配殿等建筑,占地面积达 1.3 万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风格独特:传法正宗殿为寺内主殿,单檐庑殿顶,建筑外观庄重雄浑,体现了元代建筑的特点。殿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硕大,梁架结构简洁合理,力学与美学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 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壁画瑰宝:传法正宗殿内保存有精美的元代壁画,面积达170多平方米,内容丰富,以佛教密宗曼陀罗和十大明王像为主,线条流畅,色彩艳丽,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碑刻艺术:寺内保存诸多碑刻,如《大永安禅寺铭》碑,记载了寺庙历史与重修情况,书法、雕刻俱佳,对研究寺庙历史和地方文化意义重大。</p> <p class="ql-block">壁画有点立体感噢</p> <p class="ql-block">午饭吃了碗🥣洪源小媳妇凉粉,为这口足足让我们等待了一个半小时🧐</p> <p class="ql-block">浑源圆觉寺</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浑源县古城内,与永安禅寺仅一街之隔。</p><p class="ql-block">​俗称小寺,始建于金,明清有修葺。现存山门、释迦舍利塔、正殿,释迦舍利砖塔为金代遗构,是全寺亮点,也是浑源古城地标性建筑。塔高32米,呈平面八边形,仿木密檐式,共九级,基座束腰处有卧兽砖、狮面砖及歌舞乐伎等砖雕,塔身有“妇人启门”浮雕,塔刹为候风鸟,是古代仅存的相风乌实物。</p> <p class="ql-block">从东西南北各个角度拍一拍砖塔</p> <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又称佛宫寺释迦塔,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外观结构: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总重量约7400多吨。从外观看是五层六檐,实则明五暗四共九层。塔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正方形,上层八角形;塔刹由基座、仰莲、相轮、圆光、仰目、宝盖、宝珠组成。 </p><p class="ql-block">​- 建筑材料:主体使用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全塔上下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p><p class="ql-block">​- 斗拱构造:全塔有59种不同形式、成百上千朵斗拱,种类之多国内罕见,有“斗拱博物馆”之称,斗拱既分担立柱重量,又能缓冲、分散外来力量。</p><p class="ql-block"> - 历史意义: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距今已有960多年历史,经历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损伤、战火破坏等仍屹立不倒。</p><p class="ql-block">​- 艺术价值:塔身内外悬挂52块牌匾和6副楹联,其中“峻极神工”为明成祖朱棣亲笔所书,“天下奇观”为明武宗朱厚照所书。</p><p class="ql-block">​- 文物价值:从木塔里共发现600多件文物,其中有佛牙舍利两颗、佛经75卷、佛画4幅、佛教七珍68件等,都是辽代绝品,世界唯一。</p><p class="ql-block">​- 宗教价值:据史料记载,后唐明宗皇帝李嗣源得到两颗佛牙,辽朝萧太后为供奉佛牙在应州建起了这座释迦佛塔,在佛教领域具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应县木塔目前有点点向东北西北倾斜,所以有戏说它是东方比萨斜塔。</p> <p class="ql-block">应县净土寺</p><p class="ql-block">应县净土寺俗称北寺,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东北隅,于金代天会二年(公元1124年)僧善祥奉敕创造,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重建,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建筑特色:原建筑分布在东西两条轴线上,后大部分建筑和佛像在文革期间被毁,仅剩大雄宝殿和配殿。大雄宝殿为金代原物,单檐歇山顶,上覆筒、板瓦,檐头镶绿色琉璃瓦,檐上斗拱疏朗,四角挑檐升起。殿内绘有清代壁画,特别是殿内的天花藻井,称为八门九星之天宫楼阁,全为木质雕刻,是少见的金代珍品。</p> <p class="ql-block">  在此致谢豆包提供资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