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舟曲县第一中学2025年招生简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亲爱的同学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大家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青春如诗,梦想为帆。你是否正在寻找一片沃土,让理想之花绚丽绽放?舟曲县第一中学向你敞开怀抱!这里,是梦想启航的港湾;是成长蜕变的摇篮;我们将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卓越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施,为你搭建通往未来的桥梁。无论你怀揣着怎样的梦想,我们都将助力你踏上探索与成长的征程,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span></p> 学校概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舟曲县第一中学建校于1956年,其前身为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秋设立的“西固县立初级中学”,历经舟曲县初级中学、龙叠中学、舟曲中学、舟曲县东方红中学、城关中学,最终定名为舟曲县第一中学。原校区位于舟曲县城关镇寨子坪,2022年7月,学校搬迁至舟曲县峰迭新区,成为一所完全中学。学校现有55个教学班,学生2662名,其中初中部812;高中部1850。教职工305名,专业技术人员290名,工勤人员15名。正高级教师6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2.07%,高级教师91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比例31.38%。</span></p> 管理举措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学校践行文化引领,以爱心与使命为学生健康发展躬耕育穗,始终坚持以创建“四范甘南名校”(文化做示范,管理讲规范,专业称典范,校风树模范。)为发展目标,以“内涵发展提升质量工作框架”为载体,以“目标引领一项目研究一平台展示”为“发展路径”。大力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努力形成“严谨、文明、博学、创新”的校风、“求真、务实、敬业、善育”的教风和“勤学、善思、守纪、团结”的学风,且以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学校借助省内外教育“组团式”帮扶力量,推进学校教育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span></p> 帮扶力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持续跟进,2025年春季学期,由天津市、省内兰州二中、合作一中、合作二中选派的“组团式”帮扶人员共计15人。天津师大选派第八批研究生支教团队5人,组成新的支教帮扶力量。后期,学校将继续和陇南一中联合教研,实现教师交流的常态化。通过“育穗工程”和本地教师结对,有效发挥帮扶“造血”功能。为培育本土骨干教师人才队伍,建成“舟曲一中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专业引领“孵化器”作用,逐步搭建起教师发展的“塔式结构”,实现了以人才造就人才。</span></p> 德育体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创建“三个一”德育体系,着力实施素质教育。通过开展德育年会,搭建全员育人平台,提升教师育人水平。积极开展创客、茶艺、古筝、书法、象棋、武术、楹联等30多个社团,寓教于乐,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span></p> 教研体系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构建“一二三”教研体系,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实施策略,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理念,强化以“核心概念”统领的教学设计,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程度作为衡量教学效率的重要指标。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开发了以“学生说题、教师追问、当堂练习、布置任务”为主要环节的“由思成学强基”教学模式,转变学生不愿动脑、不愿表达的学习习惯,促进“教学评一体化”,通过以练代讲,以问代讲,实施在合作中学习,夯实“情境化教学”。构建实施“牵手工程”,通过导师“一对一”、课后答疑辅导、家访慰问等形式,教师与学生牵手,以便更好地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span></p> 学生发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学校搭设了“四节日”(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体育节)等学生发展平台,广泛开设各类社团课程,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了“六工程”(育穗工程、自强工程、书香工程、素评工程、牵手工程、体艺工程)的发展项目,推进学生自主管理,搭建“教师监管、学生自治、自主发展”的自强教育框架,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学校管理,建立了“学生组织+学生活动+管理模式”的学生自主发展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全方位锻炼,不断让校园里每一个育人“小环境”都成为学生体验自然和社会的“大舞台”。</span></p> 资助政策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凡在我校就读的学生享受甘南州普通高中学生免学杂费、住宿费等优惠政策,每生每学期享受400元教材补助、1084元住宿生生活补助。包括“四类学生”在内的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学生均能享受到800元的免除学杂费补助和2300元的国家助学金。</span></p> 食宿环境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在中组部驻舟曲帮扶工作组及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搬迁至新校区,学生住宿的三栋宿舍楼,加装了暖气、改造了水电设施,极大地改善了学生住宿条件。整修一新的学生食堂宽敞明亮、整洁卫生,饭菜价廉质高。</span></p> 研学机制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建立学生“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方法和模式,每年暑假前,协助筹集专项经费,由5名干部教师带队,组织舟曲一中10名左右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赴北京、天津、成都等地进行研学实践,使学生能在研学实践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认知社会、体验集体生活、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span></p> 升学情况及优秀毕业生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2024届高三毕业生参加高考378人,本科录取121人(其中一本录取31人),本科录取率32.01%,较2023年增加30人,较2023年提高7.55个百分点。其中,物理方向三个“育穗班”上线率46.3%;历史方向“育穗班”上线率47.27%;特长班上线率58.3%。其中,1人被西南民族大学录取;1人被兰州交通大学录取;1人被兰州理工大学录取;5人西北民族大学录取;2人被甘肃政法大学录取;1人被兰州财经大学录取;5人被甘肃中医药大学录取;8人被兰州城市学院录取;8人被河西学院录取;4人被天水师范学院录取;23人被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录取。</span></p> 高考加分政策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根据《甘肃省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学籍在舟曲一中、户籍在舟曲县、实际在舟曲一中连续就读三年的高考考生可以直接享受甘肃省高考文化课成绩加20分”的照顾政策。</span></p> 优质生源奖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优质生源直接安排到学校“育穗班”就读,并免收校服费、生活费、教材教辅费。</span></p> 学校荣誉 美好发展愿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舟曲一中如同一艘承载梦想的巨轮,扬帆起航,驶向理想的彼岸。在生源底子薄、基础弱的情况下,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才能最大程度实现“低进高出,低进优出”的目标,成为一所让学生喜欢、让家长信任、让社会满意的示范性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供 稿:办公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责 编:杨清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审 核:张 华</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