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情深关于我的4本散文集

亦鸣

<p class="ql-block">笔耕情深 ----关于我的四本散文集子就我的散文写作而言,原本没有出集子的打算,只是文章写得多了,在朋友们的劝说下才陆续出了四本集子,虽然距我的创作之梦还差一定的距离,但这四本本散文集子的出版也算是宽慰了我文学夙愿的念念之心。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共收录了我早期创作的散文八十篇,我把它取名为《寻找自己》之所以取这个名字,自然有它的寓意,这是因为,这本集子所收录的文章大多是写我自己亲身经历或发生身边的故事及感悟,如果将这些故事和感悟铺展出我的人生轨迹的话,那么在这条人生轨迹中总能寻找到我人生步履的脚印,而在这个人生步履的印记中又或多或少的 总能闪烁着思想的火花,我把这思想的火花放在集子里,它将映衬着我的身影、我的情感以及我对散文写作的执着。我以为,一个作品的品性首先应当是作者情感上的表达,正如我在《寻找自己》中写到的:“寻找自己什么?往事、未来、还是位置?乐趣。情感还是名利?生活中太多的羁绊使得我常常陷入寻找自己的徘徊之中,我有时甚至不知怎样面对自己才好,于是我总是拼命去学习、去读书、去写作,发奋将自己变成吞吐学识、答疑解惑的机器,因此,寻找自己首先是寻找自己的情感”。就人的潜意识而言,人性应当是自然的禀赋,人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其实就开始在寻找自己,这是人的一种本能。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即使在你还不明白这种梦的潜在意识是什么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自己的行动中自觉不自觉的寻找着这个与生俱来的梦。从这个意义上讲,寻找自己就是寻找自己的思想或是自己的情感。因此,我在我的散文写作中,以笔作舟,情感为帆,思想为灯塔,在文学创作的海洋里去寻找自己的真诚和善良,去寻找自己的理性和情感,去寻找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同样是收录了八十篇散文的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名为《心灵之约》,正像这本集子的书名一样,我把我的散文写作看作是人生心灵上的的一种感悟,就像在一泓静静的港湾上与心灵约谈,约谈人生,约谈理想,约谈人性的真诚与善良。我以为,其实这人生就是对心灵的一种守望,守望什么?守望的是一种乐观、宽容和积极的人生心态,守望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守望的是人生中一处能够躲避风浪而又能够战胜风浪的港湾。而我的散文写作正是我这种心灵的体验和演绎,也正是这种心灵的体验和演绎构成了我的文章的风格和思想性,它如同生命的灵魂,无论生存的形式如何,永远与我的心灵相约。因此我认为,一个人的写作史,首先应当是他的生活史,一个人生活上的经历应当是他写作上最原始的自我感受和体验,这种感受和体验所流露出来的思想和情感,反映在写作上就是他的心灵。为此,我会在“步步留神,时时在意”的生活中去品味人生的哲理,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所谓心灵之约,必得在安之若素里,必得在理性思考中。关于我的第三本散文集,原本打算这本集子取名为《随遇而安》,其本意大概是想人到“耳顺之年”应当是看淡名利,一切顺其自然,其写作也会掺杂着一种无所事事,悠闲自得的思念。后来一想,这样未免有些俗套和情感上的低落。人到老年,与其把自己这时候的人生看做颓废和没落,莫如将自己这时候的人生看做是收获的金秋时节。当生命旅程走到“一叶知秋”的时候,不应只看到“落叶凋零”,还应想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怡然心境。人生的金秋时节固然是好,大概正是因为这是个收获的季节,没有什么比收获的喜悦更加令人向往了。因此,我会在这个人生最美好的金秋时节,以“夕拾者”的身份在那夕阳无限好的人生暮年,去捡拾人生往事的激情和快乐,因此我把它取名为《收集阳光》。关于我的第四本散文集子。之所以为这本集子取名为《轻舟已过万重山》自然有它的寓意。一是古稀之年的我为能完成青年时代就有的文学创作夙愿,而感到欣慰。虽历经数十年的艰苦创作但终获硕果,其心境如同大诗人李白当年流放途中遇特赦而归的喜悦心情一样,一遍遍的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二是与前三本散文集子相比,我的这第四本散文集子大多采用的是散文诗或诗词的文体方式,且配有自摄图片,使得集子更具诗情画意之感。第三,从集子所反应的时代特征来看,本集子所反应的大多是我从人生的“甲子”之年“古稀之年”的真实写照。纵观我的这几本散文集子的创作过程,我认为其笔端流露出的其实就是一个字,那就是“情”字。写作中的情感流露源自生活,因此,我的许多散文都是写的我工作、生活和车城的人和事,我以为这样更贴近车城的文化生活,更贴近车城人的情感,正如作家王祥夫在给我散文集作序中写到的:“建民先生的这部集子是企业文化的一个别册,一旦打开它,能够唤起人们多少美好的记忆和对生活的热爱”。“明净、朴素是建民这些散文的第一印象 ,像是和一个朋友交谈,明窗几净娓娓道来,一如早春河边的蒹葭,绿绿的一片,令人心旷神怡”。我想,这不正是我散文创作所要追求的情感表达吗?笔耕情深是我散文写作的情感观照,写作中唯情感至真,唯情感至善,唯情感至美。能出几本个人的散文集子对我来说的确值得鼓舞,但我从来没有也不敢有什么名份之想,我只是想,如果我的某本集子、某篇文章或某段句子能够滋润读者的心田,能够给读者一个赏心悦目的感觉,就像与读者交心,向那些我熟悉的、熟悉我的、抑或是未曾谋面却能关注我的文章的读者传递出我的一份诚挚的热情,给这个世界传递出一份正能量,我便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