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镇(一)西塘

夏永年

<p class="ql-block">  晨雾漫茶香,灯火映游船,西塘以九河二十四桥织就千年水乡画卷。这座活着的江南明珠,用廊桥古巷诉说吴越遗韵,更以古今交融的保护智慧,让青砖黛瓦间流淌着现代生活的诗篇。</p><p class="ql-block"> 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北部的西塘古镇,恰似一颗镶嵌在江浙沪交界处的明珠,东距上海90公里,西接杭州110公里,北邻苏州85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镇,以其"桥多、巷多、廊多、水多"的独特风貌,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并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江南水乡文化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历史长河中的"吴越遗珠"</p><p class="ql-block">西塘古镇原名"斜塘",自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年)建村,历经宋元明清的沧桑变迁。明宣德五年(1430年),嘉善县治初议设于此,古镇逐渐发展为江南商贸重镇。历史上,西塘曾遭倭寇侵扰,市集几度兴衰,却始终以韧性留存吴越文化的精髓。漫步古镇,随处可见明清古建筑群,25万平方米的宅院、祠堂、廊桥错落有致,雕梁画栋间流淌着岁月的沧桑。2003年,西塘被认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其原生态的水乡肌理与人文积淀,成为江南古镇保护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水网纵横间的"生活画卷"</p><p class="ql-block">西塘之美,在于水。九条河道如蛛网交织,将古镇划分为八个区块,二十四座古桥如丝带串联两岸。石皮弄的68米石板路窄如"一线天",五福桥的石板桥孔见证六百年风雨,烟雨长廊的2000米檐下长凳,为行人遮风挡雨,更藏着"倚栏听橹声"的诗意。晨雾朦胧时,茶香从廊桥茶楼漫溢,傍晚灯火初上,游船划过倒影摇曳的河面,古镇宛如水墨画卷中走出的立体诗卷。于此,可品田歌悠扬,赏杜鹃花绚烂,触摸银杏古树六百年的年轮﹣﹣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自然遗存,共同编织出西塘鲜活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古今交融的"保护之道"</p><p class="ql-block">自上世纪80年代起,西塘便以"保护古镇、开发新城"的理念,将原汁原味的水乡风情留存至今。政府投入巨资修缮古建筑,推行管线地埋、河道清淤,同时创新设计融合古典与现代的新式建筑,使居民在传统街巷中享受现代生活。2021年,西塘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汉服文化周、水乡音乐节等新业态,为古镇注入青春活力。然而,其核心始终恪守"修旧如旧"的原则,让每一块青砖、每一道瓦檐,都诉说真实的江南故事。</p> <p class="ql-block">嘉兴市西塘古镇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浙江省嘉兴市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嘉兴市西塘古镇旅游景区,简称西塘古镇景区,是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境内的旅游景区,景区面积3.03平方千米,包括1.01平方千米的古镇核心保护区和2.02平方千米的集镇区。</p><p class="ql-block">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相传春秋时期吴国伍子胥兴水利,通漕运,开凿伍子塘,引胥山(现嘉善县西南12里)以北之水直抵境内,故西塘亦称胥塘。因西塘地势平坦,一马平川,又别称平川,斜塘。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p> <p class="ql-block">发展历史</p><p class="ql-block">1996年5月,西塘镇聘请上海同济大学编制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随后成立西塘古镇保护和开发领导小组、西塘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整旧如旧,以存其真"的原则开始对古镇进行保护开发。经过疏浚镇区河道、修复传统条石驳岸、原址重建或修缮古桥、整修改造古镇街巷路面、恢复性修缮典型民居庙堂、建造入口停车场、开展绿化种植养护、改造环境卫生设施等一系列开发建设,形成1.01平方公里的古镇核心景区。</p> <p class="ql-block">1996年8月16日,邮电路拓宽延伸工程开工典礼,以此为标志,一批工程相继开工,包括建造跨市河廊桥,市河两岸南棚下步行街、南塘东仿古街改造,修建朝南埭千米廊棚,建造永宁桥,改造中塘桥、送子来凤桥、狮子桥,迁建环秀桥;同时还进行杨秀泾港镇区段疏俊和两侧石驳岸基础加固。整理开发了薛宅、石皮弄、种福堂、西园、七老爷庙、圣堂、倪天增故居、陆坟银杏等批景点。</p><p class="ql-block">1997年3月8日,西塘古镇迎来了第一批游客。</p> <p class="ql-block">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位置境域</p><p class="ql-block">嘉兴市西塘古镇旅游景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西塘镇,地处江浙沪三省市交界处,素有"吴根越角"之称。景区面积3.03平方千米,包括古镇核心保护区1.01平方千米和集镇区2.02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护国随粮王庙</p><p class="ql-block">护国随粮王庙俗称"七老爷庙",始建于明代末年。相传有一位金姓运粮官经过本镇,时值镇郊蝗灾严重,百姓颗粒无收,苦不堪言。金动恻隐之心,私自发放粮食救济百姓,使灾民赖以存活,而其以身殉法。金死后,朝廷查清其事,追封为"利济侯",后又加封为"护国随粮王"。镇上百姓感其恩德,特建此庙以表纪念。金排行第七,故百姓称之为"七老爷"。每年农历四月初三为七老爷生辰之日,届时全镇各业百姓设社祭祀,万商云集,形成庙会。</p> <p class="ql-block">醉园</p><p class="ql-block">因王宅醉经堂得名,初建于明代,原有五进,现在三进,有古砖砌花坛和江南罕见之微砖拱桥。举步漫游、池石玲珑、回廊通幽、翠竹生妍、秀色醉人。园内正厅"艺香斋"辟有王氏父子王亨、王小峥水乡风韵版画陈列,供游客评赏,展示了西塘一户普通家庭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王宅</p><p class="ql-block">王氏源起宋御营司都统制王渊,王渊护驾宋高宗赵构南渡后遭苗刘兵变,其子孙隐没于杭嘉湖一带。清顺康年间,其中一脉子孙移居西塘,兴此宅第,前后七进加一后花园,为典型的明清民居风格。其第三进为正厅,厅堂正中央悬挂有康熙年间翰林侍读学士海宁陈邦彦题名为"种福堂"的匾额,以告诫后人"平日多行善积德,日后定能使子孙得福"。</p> <p class="ql-block">西园</p><p class="ql-block">西园系明代朱氏私邸,为江南大户人家建筑,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鱼池,是当时镇上风景幽美之处。民国初,吴江诗人柳亚子常偕陈巢南等来西塘与镇上南社社友在园内吟叙,并摄影留念,一时传为佳话。现在园内有"朱念慈扇面书法艺术馆""百印馆""南社陈列室"等展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钮扣博物馆</p><p class="ql-block">钮扣博物馆位于西街上,汇集了汉代至现代的各式各类钮扣千余件。</p><p class="ql-block">张正根雕艺术馆</p><p class="ql-block">根艺雕刻家张正先生,祖籍安徽舒城,出生于1958年,1999年经人才引进,入住西塘。张正大师的作品立足七分天然,三分人工,有五百多件大型作品被载入"吉尼斯之最"。</p> <p class="ql-block">倪宅位于烧香港南,倪氏家族为镇上书香门第,倪宅前后共五进,前有廊棚,后有花园,正厅名为"承庆堂"。它是已故上海市副市长倪天增的祖居。倪天增是上海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其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的爱戴,被誉为人民公仆的好市长。倪宅原为五进,现只开通了前二进,正厅为承庆堂,为倪氏祖居的堂名,前厅和两旁分别设有厨房、膳房、帐房、琴房等,楼上则设有闺房、卧室等为明清时期西塘殷实家庭的真实写照。经过整合充实廉政教育资料,重新修葺一新的"倪天增祖居"与杭州于谦祠、宁波清风园、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等10家单位被命名为首批"浙江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成为了党员干部接受廉洁从政教育,普通游客陶冶情操的一个场</p><p class="ql-block">所。</p> <p class="ql-block">廊棚</p><p class="ql-block">古镇内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群多处,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研究价值,为国内外研究古建筑的专家学者所瞩目。西塘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是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又可遮阳避雨的水乡特有建筑,西塘至今保存着1300多米长的廊棚。</p><p class="ql-block"> 古镇中最著名的风景线是一道长达近千米、造型古朴的廊棚,所谓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西塘的廊棚有的濒河,有的居中,沿河一侧有的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歇息。廊棚以砖木结构为主,一色的墨瓦盖顶,沿河而建,连为一体,俗称"一落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石皮弄</p><p class="ql-block">古镇在明代以前大户人家有唐、王、赵、陆四姓,明以后又有倪、蒋、朱、卜、陆等大户,故多建有深宅大院。宅深形成长长的弄,镇上现仍长短不一的弄122条,其中百米以上的宅弄有5条,最有特色的一条露天弄名叫石皮弄。</p><p class="ql-block"> .石皮弄在西塘镇下西街,"种福堂"西首,是夹在两幢住宅之间的露天弄堂,建于明末清处。在西塘镇122条长短不一的弄中,石皮弄最窄,宽仅1米,弄口最窄处仅0.8米,全长68米,由166块石铺成,弄面平整,下为下水道。石皮弄左右两壁梯级状山墙有6~10米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环秀桥</p><p class="ql-block">环秀桥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年),跨当年的小桐、北翠两圩,是西塘镇上最早的高桥。相传昔日晴天时站在桥顶可以北望太湖边上的青山。1997年重建石级拱桥。这里有幅对联: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描写了过桥的两种方式。乘船是从碧玉环中过,步行则是人步彩虹带上行了。这副对联是脱胎于河北赵州桥上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p> <p class="ql-block">人文历史</p><p class="ql-block">西塘古镇还有以提倡民族气节,推翻封建的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为志的南社,是在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浪潮汹涌澎湃的激荡下,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11月在苏州秘密成立的。南社的发起人是吴江著名诗人柳亚子,他在西塘发展南社社员18人,较为著名的有余十眉、李钟麒、郁佐梅、沈禹钟、江雪塍等。南社是一个革命团体,它主要是以文字鼓吹反清革命,与同盟会互相呼应,成犄角之势。一时京、沪、苏、浙、湘甚至南洋等地不少报纸,都为南社社员所掌握。"欲凭文字播风雷"(柳亚子语),为反清民族民主革命造声势。后来,南社在大革命的浪潮中也四分五裂,但西塘的一班诗友,又组织了胥社,宗旨不变,人员不变,成为南社在西塘的延伸组织。胥社成员的诗文绝大多数保留了下来,这些诗和他们的"宗师"柳亚子在西塘留下的90首诗文一起,并且共同成为西塘的千古绝唱。</p><p class="ql-block">特色小吃</p><p class="ql-block">西塘古镇的主要小吃有荷叶粉蒸肉、送子龙蹄、八珍糕、芡实糕、"六月红"河蟹、麦芽塌饼、薰青豆、蜜汁大头菜、馄饨老鸭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位置与背景: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是国家 AAAAA 级旅游景区,拥有千年历史,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素有"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之称。核心景观:古镇以"桥多、弄多、廊棚多"闻名,河道纵横,近百座古桥如永宁桥、送子来凤桥点缀其间;石皮弄等弄堂幽深静谧;总长1300米的"烟雨长廊"沿河而建,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p><p class="ql-block"> 文化体验:西塘是汉服文化周和戏剧艺术周的举办地,游客可参与簪花、制作漆扇等传统技艺,或乘摇橹船夜游,感受"水墨西塘"的浪漫。</p><p class="ql-block">美食与住宿:古镇内遍布臭豆腐、粉蒸肉、芡实糕等特色小吃,北栅街老饭馆可品尝地道江南菜。住宿推荐临水客栈或明清古宅,部分民宿带露台,推窗可见流水人家。</p><p class="ql-block"> 实用信息:门票85元起(部分平台有优惠),17:00后免门票入园但小景点需检票;建议清晨或夜晚游览,避开人流高峰。交通便捷,可乘火车至嘉善站或自驾前往,景区内设停车场。</p><p class="ql-block"> 西塘以原生态水乡风貌和浓厚生活气息,成为体验江南慢生活的理想之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