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上的红色记忆——梦圆延安(4)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黄土高原的壮美画卷‌</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从河南洛阳出发,我们继续在路上,穿越连绵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山峦在晨光中镀上金色,车轮碾过崎岖的国道,仿佛与历史的年轮共鸣。偶尔瞥见窑洞村落点缀其间,牧羊人挥鞭的身影与苍茫天地构成一幅粗犷的油画~</b></p><p class="ql-block"><b> 我从中学到大学,学习了许多年的中国革命历史,心心念念希望有一天能站在延安这片红色土地上,去感受历史的厚重与信仰的力量!几十年的心愿今天终于如愿,圆梦延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延安,古称 “肤施”,因 “城西北有肤施山” 得名,是中国革命的 “落脚点” 和 “出发点”。这里有 “红色心脏” 枣园、“母亲河” 壶口瀑布、“地质奇迹” 雨岔大峡谷,更有 “天下第一鼓” 安塞腰鼓、“东方艺术明珠” 钟山石窟。从黄帝陵的千年祭祀到梁家河的知青岁月,延安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着 “革命精神” 与 “黄土风情” 的交融共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延安这座被黄河水滋养的城市,既有 “革命圣地” 的历史厚重,也有 “黄土奇观” 的自然震撼;既能在枣园窑洞触摸红色记忆,也能在雨岔大峡谷感受时光的褶皱。现在,就跟着我去解锁这片土地的热血与诗意吧!</b></p> <p class="ql-block"><b>  沿黄公路,这条被誉为“中国1号公路”的壮丽路线,这条公路不仅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与人文画卷。你可以在这里欣赏到黄河的壮丽风光🏞️,同时也能领略到深厚的历史文化🏮。沿黄公路的价值远超一条简单的交通线路,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公路”。</b></p><p class="ql-block"><b> 蜿蜒曲折的公路,犹如大自然的杰作。公路将大地连接在一起,伴随着远方的光芒,拥抱着每一个旅人。</b></p> <p class="ql-block"><b>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黄土高坡如一幅雄浑画卷铺展在时间长河中。那连绵的山峦是大自然用粗犷线条勾勒出的壮丽诗篇,令人心生敬畏。</b></p> <p class="ql-block"><b>  壶口瀑布如雷鸣般轰鸣,马蹄状瀑布群展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开着车在沿黄公路边居然看到了磅礴的壶口瀑布!这次是在公路上看少了些震撼!但是那奔腾不息的水流,如同巨龙跃动,展现自然无尽的魅力与力量!当它以雷霆万钧之势奔涌而来,让观者无不感受到生命的澎湃活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三五九旅的荣光,如历史长河中璀璨的星辰,照亮每一段前行之路!</b></p><p class="ql-block"><b> 他们的精神似星辉,跨越岁月长河,在新时代的画卷中永不褪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他们用鲜血与信念书写的历史,是镌刻在时光中的不朽诗篇!</b></p><p class="ql-block"><b>🎖️ 三五九旅的传奇,如春风拂过岁月的扉页,留下永恒的赞歌!</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历史的深处,三五九旅的故事如同广袤大地上的山川河流,激荡着每一颗中华儿女的心。</b></p> <p class="ql-block"><b>‌ 在车轮与旋律的交织中,南泥湾的旅途既是地理的穿越,更是精神的共鸣。‌熟悉的'花篮的花儿香'从车载音响流淌而出,仿佛推开一扇通往陕北的时空之门,窗外的黄土高坡仿佛也随着节拍律动,刹那间与三五九旅的垦荒号子重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南泥湾的千亩良田!</b></p> <p class="ql-block"><b>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作战逐步转向敌后战场和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陕甘宁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上日益困难。1939年2月,毛泽东发出“自己动手”的号召。1941年,为克服经济上的严重困难,中共中央再次强调走生产自救的道路。1941年3月,八路军第三五九旅根据中央命令,开赴位于延安南面的南泥湾,实行军队屯垦。他们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开展劳动竞赛,使昔日荒凉的南泥湾变成了“粮食满仓,麦田翻金浪,猪牛羊肥壮”的“陕北的好江南”。</b></p> <p class="ql-block"><b>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也是南泥湾精神的集中展示场所。纪念馆通过实物、图片、场景还原等形式,全面记录了三五九旅在1941—1945年期间将荒芜的南泥湾开发为“陕北好江南”的历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不知道与哪个单位的人一起情不自禁地合唱《南泥湾》!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时,才能让你心潮澎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党徽广场”‌,是南泥湾景区的重要地标性建筑。该广场以全国最大的党徽雕塑为核心意象,周围镂刻《共产党宣言》经典语录,并设有主题展区,是党员领导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接受党性教育的重要教学点,也是游客重温红色历史、感受信仰力量的精神殿堂!</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党徽突出南泥湾景区的红色主题、文化主题。整座设计卓尔不凡、推陈出新,具备现代雕塑的多功能展示性,和持久审美凝聚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党徽雕塑正立面为紫铜板,侧立面为不锈钢板,高13.8m,其中13代表党中央在延安经历的13各春秋,8代表8年抗战;宽19m长21m代表建党于1921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南泥湾精神的核心精髓可概括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自力更生、艰苦奋斗‌</b></p><p class="ql-block"><b> 这是南泥湾精神的本质体现。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三五九旅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通过开荒种地、发展生产,实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展现了在困境中依靠自身力量求生存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勇于创造、敢为人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面对荒山野岭的恶劣条件,三五九旅将士创新开荒方法,打破传统种植模式,试种水稻并发展多种产业,体现了在困境中敢于突破常规、寻求新出路的开拓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p><p class="ql-block"><b> 大生产运动中,三五九旅始终将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通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并密切联系群众,形成了军民团结、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精神。</b></p><p class="ql-block"><b> 这三大方面共同构成了南泥湾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总结,至今仍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时坚持自立自强、勇于创新、服务人民的价值追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花篮的花儿香,听我们唱一唱,唱一呀唱……”歌曲《南泥湾》优美的旋律时时飘荡在耳畔。359旅的战士们,在南泥湾边战斗边开荒生产的画面历历在目,开垦出了稻米飘香,“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大面积良田。如今的南泥湾,经过多种形式的生态治理后,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绘就了一幅“红色南泥湾,陕北好江南”的美丽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南泥湾真的是一个红色旅游与休闲观光的绝佳去处!我走在田间小道上,感受着陕北高原的别样风情。这里还有红军长征时的纪念馆,让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更令我惊喜的是,听说南泥湾还是陕北唯一能种水稻的地方呢!</b></p> <p class="ql-block"><b>  我怀揣着敬仰与期待,踏上了前往延安的旅程。这不是一次山水之旅,也不是一次古韵之旅,而是一次精神的追寻之旅,一次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革命精神的追寻之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1935年10月,历经磨难的中央红军</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自此,延安成为了中共中央的“落脚点”</b></p><p class="ql-block"><b>中央红军从1935年到1948年</b></p><p class="ql-block"><b>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b></p><p class="ql-block"><b>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b></p><p class="ql-block"><b>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b></p><p class="ql-block"><b>最终扭转了中国的乾坤</b></p><p class="ql-block"><b>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也留下众多弥足珍贵的革命文物资源~</b></p> <p class="ql-block"><b>  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曾吸引多少革命志士从炮火硝烟的战场、从日本侵略者肆虐的敌占区、从霓虹灯弥漫的大城市,怀着一颗抗战救国的赤心奔赴于此。那一段时期延安这座西北偏远小城成为了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红色根据地和革命大本营,被誉为革命圣地。</b></p><p class="ql-block"><b> 正是源于对延安的敬仰和憧憬,我们便风尘仆仆地开上爱车,开启人生的第一次红色之旅。</b></p> <p class="ql-block"><b>  奔赴延安,寻觅红色记忆,选择住进窑洞民宿,这一决定为我的旅程镀上了一层无可替代的温暖与厚重。抵达民宿时,映入眼帘,土黄色的窑洞,与周围的沟壑山峦融为一体,质朴又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金延安旅游度假区的灯光夜景美不胜收,宛如星空中最璀璨的钻石,闪烁着无尽的魅力‌‌‌。夜幕降临,金延安的灯光交织成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里‌‌。花灯街上,火树银花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各种造型的花灯如龙猫、孔雀、兔子等栩栩如生,灯光辉煌灿烂,宛如天上的宫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金延安璀璨夜景如画</b></p><p class="ql-block"><b>漫步在金延安的街巷</b></p><p class="ql-block"><b>在这里,沉浸在延安的历史天空</b></p><p class="ql-block"><b>身临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之间</b></p><p class="ql-block"><b>追寻延安的前世今生</b></p><p class="ql-block"><b>感受红色年代的激情和伟大</b></p> <p class="ql-block"><b>以沉浸式演出、行走式观看以及</b></p><p class="ql-block"><b>体感互动等多重感官体验</b></p><p class="ql-block"><b>来一次当下与历史的时空对话</b></p><p class="ql-block"><b>在科技装置与历史文化的深度融合中</b></p><p class="ql-block"><b>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b></p><p class="ql-block"><b>简直不要太欢乐~</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延安十三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陕北延安,等你来探!革命圣地,历史厚重,心灵之旅即刻启程~</b></p> <p class="ql-block"><b>  延安市宝塔山是位于延安城东南,古称嘉岭山,因山上有宝塔而得名。它的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唐代,现为明代建筑,高44米,是八角九级楼阁式砖塔。1937年后成为革命圣地象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延安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心和总后方,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革命意义。它不仅是延安精神的象征,还见证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时刻。</b></p> <p class="ql-block"><b>  在宝塔山,我们脑海中无数次闪现、仅在书本上见到的这座延安标志性建筑,如今真实地站在她面前了。人们常说“不登宝塔山,不算到延安”,而延安宝塔山真正体现出深刻历史内涵和重要现实意义不仅是革命圣地,聚集各方贤才的风水宝地,更是共产党人精神家园和锤炼之地。最值得一提的是:党中央和红军刚到达陕北不久,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1936年7月穿越重重封锁来到延安,通过采访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走访延安党政军各界人士,体验根据地风土人情,以翔实的材料写下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并且于次年在英国、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版发行,让全世界对中国革命的真实现状得到进一步了解,有力回击了反动势力的种种污蔑,筑牢了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宝塔山非常壮观!🏞️我爬上了山顶,整个延安城区都尽收眼底,那种感觉真的太震撼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延安日本工农学校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办了一所史无前例的敌军战俘学校——延安日本工农学校,先后接受了900多名学员。这些学员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和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逐渐觉悟,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反战活动,和中国抗日军民一起,谱写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新的篇章。延安宝塔山上,他们把日军战俘改造成反法西斯战士!</b></p> <p class="ql-block"><b>  清凉山万佛寺,宋代石窟,陕北四大石窟之一;1937年1月—1947年3月27日,中央印刷厂印刷车间设在清凉山上;被称为红色延安的“新闻山”,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b></p> <p class="ql-block"><b>  延安清凉山,一个融合了深厚历史与自然美景的地方。这里不仅是延安的标志性地点之一,还承载着丰富的革命历史。</b></p><p class="ql-block"><b> 清凉山曾是新华通讯社、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和《解放日报》社等重要新闻机构的所在地,为中国的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漫步在山间,那些古老的窑洞和建筑仿佛让人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充满激情和奋斗的年代,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理想和信念拼搏的精神。</b></p> <p class="ql-block"><b>  从清凉山望向宝塔山,错落的山势让宝塔更显巍峨,延河如缎带缠绕山脚,构成一幅天然的革命圣地画卷‌~</b></p><p class="ql-block"><b> 站在清凉山上远眺宝塔山,斑驳的砖塔与苍翠山色相映,仿佛能触摸到革命年代的烽火岁月,手中的相机记录的不只是风景,更是一段凝固的历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我们置身在延安城里分布各处的革命旧址,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战争年代;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和革命先辈们的旧居,犹如在和老一辈进行思想交流,聆听教诲,受到熏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延安革命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b><b>于中国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延安革命纪念馆成立于1950年7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成的革命纪念馆之一。</b></p><p class="ql-block"><b> 延安革命纪念馆占地面积238亩,主体建筑面积29853平方米,基本陈列面积10677平方米。拥有馆藏文物近3.6万件,历史照片1万余张,图书3万余册。是一座集收藏、展示、研究、宣传为一体的革命纪念馆。</b></p> <p class="ql-block"><b>  延安革命纪念馆📖。这里可真是红色历史的宝藏库啊!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诉说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在纪念馆内深深感受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信仰的坚定执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穿行于革命纪念馆的时空长廊,看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思绪一下子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曾经在历史书本上出现过的历史事件和革命伟人们变得越发清晰而真切,仿佛置身在他们的那个年代,感受到他们身上卓越的品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王家坪革命旧址</b></p><p class="ql-block"><b> 王家坪革命旧址是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驻地,是延安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军事决策指挥中心之一</b></p><p class="ql-block"><b> 王家坪依山傍水,当年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旧居和中央军委机关旧址分散其间。延安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指挥人民军队,有力开展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力应对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b></p><p class="ql-block"><b> 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从这里撤离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b></p><p class="ql-block"><b> 王家坪革命旧址现保护管理区域占地面积3.96万平方米,其中,南院主要有中央军委礼堂、毛泽东旧居和军委总政治部办公地等,北院主要有中央军委会议室、朱德旧居、彭德怀旧居、军委作战机关办公地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杨家岭革命旧址</b></p><p class="ql-block"><b>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的指挥中心,见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召开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此召开。</b></p><p class="ql-block"><b> 党中央在延安期间,先后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张闻天、王稼祥、彭德怀、陈云、李富春、杨尚昆、邓小平、王若飞、董必武、吴玉章、凯丰、王首道、王明等近20位领导人在此居住,以及20多个中央机关在此生活战斗10余年,他们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集体领导下,指导全国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革命运动,杨家岭是党中央号召大生产运动的策源地,是延安整风运动的指导中心。</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来到了杨家岭革命旧址🏛️。走在青石小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看到当年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我感受到了那份艰苦岁月中的坚定与执着。</b></p> <p class="ql-block"><b>  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的主席台上方悬挂着醒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标,台下一排排整齐的长条椅,既简朴又庄重,虽无声却有声,依旧烘托着当年召开党的七大会议团结、紧张、严肃的氛围。经历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之后,全党上下一致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理论基础,确立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为第一代领导核心地位,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政方针,确立全党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奋斗目标。可以说“七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重要里程碑,是延安精神孕育、形成和发扬广大的辉煌时期,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就是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杨家岭</b></p><p class="ql-block"><b>一个原本寂寂无闻的陕北小山村</b></p><p class="ql-block"><b>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b></p><p class="ql-block"><b>杨家岭革命旧址中</b></p><p class="ql-block"><b>有一座中央大礼堂</b></p><p class="ql-block"><b>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地</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走进杨家岭礼堂,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枣园革命旧址</b></p><p class="ql-block"><b> 枣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西北8公里处,占地面积80亩,是中共中央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b></p><p class="ql-block"><b> 1943年10月,中央书记处成员由杨家岭先后移住这里,继续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了抗日民族战争向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转折,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延安枣园的“五大书记”雕像</b></p><p class="ql-block"><b> 陕西延安枣园革命旧址,有一组中共领导集体雕像,展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五大书记”的风采。</b></p><p class="ql-block"><b> 依据党的七大会议选举结果,在延安枣园屹立的中共“五大书记”铜像,高为2.2米、重为3吨,均为紫铜铸造。铜像五大书记,即毛泽东位居中央,其左边为周恩来,其右边为刘少奇,周恩来左边为任弼时,刘少奇右边为朱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枣园风光, 延安之魂, 一步一景, 皆是故事</b></p><p class="ql-block"><b> 延安枣园革命旧址内,依山分布着多座独立的院落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旧居,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中国革命的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在枣园,步入毛主席住过的窑洞里,映入眼帘的是简朴的桌椅,不灭的油灯,堆满的书籍,可以想象老人家在这里度过多少不眠之夜,写下多少不朽雄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捻捻灯火成为照亮中国革命的灯塔!句句卓见彰显出老人家的雄韬伟略!延安窑洞的灯光和井冈山八角楼的灯光一样,给革命根据地军民带来的是精神食粮和民族希望。延安的窑洞里走出一批信仰坚定的革命老前辈,他们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衣食住行全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但依旧不断学习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怀揣着解放全体劳苦大众的信念,运筹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新中国,以毛主席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时间就长达十三年。这点只有身临其境地到访延安才能感受到。</b></p> <p class="ql-block"><b>  延安就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两日游虽短,却能让你触摸到最动人的篇章。无论是站在宝塔山俯瞰城市全景,还是在革命旧址感受峥嵘岁月,亦或是品尝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面,这座城市总能在某个瞬间打动你。延安,一座精神信仰澎湃的城市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似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源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若信仰有颜色,必是延安红;若精神有故乡,必是这黄土地上的窑洞与星火。</b></p> <p class="ql-block"><b>  圆梦之旅在此落幕,红色记忆将永存心间🔥。延安给了我深刻的记忆,和延安道声再见,此行满载!在我心中你的精神将永远历久弥新‌!把快乐的种子种在心里,感谢这段美好的时光,我将带着笑容迈向新的生活!</b></p><p class="ql-block"><b> 请继续观赏时光指纹,大地年轮——波浪谷(陕西靖边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