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系列 (10) 波士顿美术馆藏中国文物

青山绿水披霞光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是全美三大美术馆之一 (大都会,波士顿,芝加哥), 收藏有很多的中国文物,特别是自宋元以来的绘画作品,之中有大量的国宝级藏品,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里程碑的作用。例如,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宋徽宗摹唐张萱的“捣练图”等。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大厅楼廊两边陈列的是中国清朝时期的珐琅彩塑。 走进中国展厅最早看见的是明代的“道士青铜立像" 和 “官绅青铜立像”。<br> 明代“官绅青铜立像” 中国展厅中央的镇馆之宝 "观音菩萨像",北周或者隋代。原藏于陕西西安的“古石佛寺" 。是早期佛造像的巅峰之作。 "观音菩萨像" 背面。 姨母育佛图,明代,原藏于山西华严寺。 图中Mahāprajāpatī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佛陀生父)的王妃,同时也是佛陀生母摩耶夫人(Maya)的妹妹。摩耶夫人在佛陀出生后不久去世,Mahāprajāpatī便承担起抚养佛陀的责任。 镇馆之宝“水月观音像“,金代,彩绘金漆木雕,来自于山西稷山县某寺庙。佛经记载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化身,此像是观水中月的观音形象。 镇馆之宝,坐佛像,东魏(530AD)。至少在1906 年,这个石雕佛像是在中国洛阳的白马寺,后来被贩卖出中国。东魏是中国佛造像最辉𤾗的时代,该佛像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也是目前波士顿美术馆最重要的收藏品之一。 最著名的中国藏品和镇馆之宝“历代帝王图” 自北宋以来被众家定为唐代宫廷画家阎立本之作并有题跋,画为为绢质。 “历代帝王图” 绘有了十三位帝王形象,自画卷右起依次为: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文帝陈蒨,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其余为侍从。 “历代帝王图” 作为中国肖像画的经典作品,在古代绘画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此图卷有别于魏晋时“秀骨清像”的类型化表现,而使人物肖像画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捣练图” 原作是唐代画家张萱的作品。此图是宋徽宗赵佶摹本,且有金章宗等人的题跋,流传有序。该画描绘了唐代妇女在捣练,理线,熨平,缝制劳动操作时的情景。 “捣练图”工笔重彩,线条细腻遒劲,色彩鲜艳,是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重要代表作。 “五百罗汉图轴 — 云中示现“ 系南宋画家周季常绘。 宋淳熙五年,画家林庭珪和周季常应浙江宁波惠安院的僧人义绍之邀,绘制 ”五百罗汉图“。历经10年,五位罗汉一组, 一共一百幅的立轴画完成后存于惠安院供养。十五世纪时,这套 ”五百罗汉图“ 被卖给日本商人,后来几经辗转,现在主要画幅由日本大德寺收藏。其中一些画幅已经遗失,波士顿美术馆收藏了其中部分画幅。 “五色鹦鹉图” 是宋徽宗赵佶所绘。 画中一只鹦鹉立于树枝上,枝头朵朵花儿绽放,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此图的色彩和笔触表现出宋徽宗 “笔墨天成,妙体众形,注重形似,专注法度,格物之精” 的功力。 “九龙图卷” 是南宋画家陈容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淡设色画作。它描绘了九条形态各异的龙。图中龙的种种神态情势,刻画得非常生动,它是文人画家陈容的代表作。“九龙图” 创作于宫廷绘画与文人画过渡时期,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三官图轴-水官,原作为唐代吴道子,南宋摹本。这幅画描绘了中国道教中的水官。道教供祀的三官分别是天地水。画中水官骑在龙上,四周有手执各种兵器的侍从簇拥。下方有巍峨的宫殿和魔鬼模样击鼓的神仙。天上更有控制雷电雨风的各种神仙。 "三官图轴-水官" 局部图。 屈原九歌图,原画为北宋张敦礼所作,此画为南宋摹本。图中有跋文“屈原的九歌•云中君”:<br>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br>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br>蹇将憺兮寿宫,与日月兮齐光。<br>龙驾兮帝服,聊翱游兮周章。<br>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br>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br>思夫君兮太息,极劳心兮忡忡。<br> 下元灵佑画卷, 清代画家严宏滋绘。<br> 大龙舟图团扇,元代王振鹏绘。王振鹏是元代知名的宫廷画家,以细腻的笔法而出名。 “十六罗汉图轴—戌博迦尊者", 南宋, 作者为陸信忠, 他是南宋宁波民间佛像画家,作品多数流往日本。其画工精致,设色艳丽,颇具装饰意味。 以下的藏品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陶瓷和青铜器的发展。 带柄有口壶,马家窑半山文化,条绘土陶。 手持物站立人像,战国,青铜嵌玉。 <div>双耳陶碗,马厂文化。黑红颜料绘饰手臂。<br></div><div>高柄陶豆,马厂文化,黑红颜料绘饰<br>双耳陶锅,马厂文化。<br><div>四耳深腹陶碗,马厂文化。黑红颜料绘饰,四耳上钻小孔。<br></div></div> 绳纹陶蠡,西周。<br>陶斛,商代,河南安阳出土。<br>雕饰陶罍,商代。<br><div>双柄有流嘴陶锅,马厂文化。黑红颜料绘饰。<br></div> 爵,西周,白条纹饰陶。 青铜瓿 青铜爵,商代,出土于河南安阳。<br>青铜鼎,商代。<br>青铜蠡,西周,器内刻有12个篆体字。大概的意思是:鲁国的侯XI,用这个鼎祭奠已逝的父亲鲁国公。<br>青铜爵,商代。<br> 青铜斝,商代,出土于河南安阳。<br>青铜𨱔,西周。这是盛酒用于祭祀的容器,里面刻有“献给父亲Kui,保佑子孙万代永使用它”<br>青铜簋,西周。<br><div>四牛角青铜卣,商代。<br></div> 青铜觚,商代,河南安阳出土。<br>青铜鼎,西周。内有铭文,意思是“贵重的祭祀用器”。<br>青铜鼎,鼎身饰蝉纹,商代。<br><div>青铜斛,西周,刻有有铭文“父亲丁”。<br></div> <div>青铜盘,西周,刻南六字铭文。</div><div>青铜䚦, 战国。</div><div>青铜钟,西周。<br>青铜盘蛇,西周。</div> 青铜箁,西周。<br>青铜斛,西周。<div>青铜簋,西周,刻三字铭文“爷爷Ding”<br><div>青铜尊,商代,河南安阳出土。<br></div></div> 青铜花瓶,西汉。<br>青铜鼎,春秋。<br><div>青铜酒怀,战国。<br>青铜內嵌银鍱,战国。<br></div> 青铜双翼怀形灯,西汉。<br>嵌金绿松在青铜衣带钩,战国。<br>镀金嵌宝石衣带钩,西汉。<div>青铜盉,西周。盖子的外部刻有七字铭文“父Tu为子陆做盉”<br><div>鎏金青铜刮刀,西汉。<br></div></div> 貘形酒器,战国,嵌金银绿松石青铜器。 嵌珍珠陶罐,秦。<br>嵌珍珠陶珠,战国。<br> 悬挂陶编钟,战国时期的早期越窑烧制。<br>手持陶编钟,战国时期的早期越窑烧制。<div>三足带手提狗头嘴壶,表面涂釉陶,战国时期的早期越窑烧制。<br></div> 鸭圈,东汉,上釉陶。<br>羊圈和牧羊人,东汉,上釉陶。<br> 动物飞鸟蛇人装饰瓶,西晋,越窑烧制的绿色釉陶。<br> 碉楼,东汉,上釉陶。 狗,东汉,上釉陶。<br> 青铜镜,东汉,高浮雕和铭刻装饰。铭文的大意是:这个明亮的镜子是在一个秘密的地方制造的,祝福镜子的主人长命百岁,升官发财。<div>坐人形压堑,西汉,嵌金银青铜。</div> 青铜镀金架,西汉。 香炉,透明釉陶,隋唐,分开成型的龙和莲花置于香炉盘上。 双虎双乌形鼓架,战国,漆装木器。 舍利塔形圣骨盒,绿瓷,南宋,龙泉窑。 绿瓷梨形瓶,北宋,龙泉窑。<br> 绿瓷龙虎饰瓶,南宋,龙泉窑。<br> 冰纹瓷怀,南宋,官窑。南宋时期的陶瓷艺人开始通过控制窑温和瓷秞冷却来故意制造一些表面裂纹。这种不完美的艺术表现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并为后来的文化所接受。 双鸭戏水白瓷碗,北宋,定窑。<br><div>白瓷虎托枕,北宋,景德镇青白窑。<br></div> 高脚花边青瓷碗,北宋,青白窑。 桃形鹦鹉滴水器,白瓷,元代,青白窑。<br>兔毫黑釉茶碗,南宋,建窑。<br>由于黑釉中呈现出黑蓝色或浅棕色流纹,犹如兔毫的瓷器也被称为兔毫釉。因宋代茶具一般使用盏,故通称建窑生产的黑色茶盏为兔毫盏。宋代是建窑黑釉陶瓷生产鼎盛时期,当时定、均、哥等名窑齐名。兔毫盏或兔毫杯为陶瓷茶盏中之珍品。<br> 茶怀托,棕瓷,宋代,定窑。<br>兔毫黑釉茶碗,南宋,建窑。<br> 兔毫黑釉茶碗,南宋,建窑。在传统技术上,另外在釉上放置树叶或者剪纸,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这些物品被烧掉后,会在瓷器的表面产生一些特殊的效果,更具艺术吸引力。<br>棕色瓷茶碗, 南宋,济州窑。釉上放置剪纸在高温下烧制。<br> 镇馆之宝,碗碟,北宋,汝窑。这个小小的碗托碟,非常的稀少而珍贵。它是在北宋的时期由汝窑烧制而成。它的天青色调和釉的质地是北宋的瓷器的典范。汝窑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是专门烧制宫廷用品的瓷窑,它于1127 年金军打入开封城后关闭,在历史上存在很短一段时间。 元青花狮头柄罐,元代,景德镇。 观音菩萨,明代,德化瓷器。它是由何朝宗制作的,也是波士顿艺术馆收藏的第一件中国文物。<br>何朝中是明代明朝嘉靖人,明代德化瓷器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宗教雕塑的第一人。何朝宗之前的宗教雕塑,几乎是清一色的大型雕塑。如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它们大多会集大批能工巧匠。何朝宗的作品都是他独完成,材料和规模适合于个人和寺庙的宗教崇拜。何朝宗的瓷塑推动了佛教民族化、世俗化的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br> 镀银压花纹头冠,辽代。 <br>十一面观音,唐代,鎏金青铜。<br> 温酒器,汉代,鎏金彩绘龙凤青铜器。<br> 白瓷温酒器,北宋,定窑。 玉琮,周代。<br>琮形瓷瓶,宋代,龙泉窑。<br>宋代的手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陶工们采用新的材料和加工方法制造出传统的器皿。上图中分别是汉代的青铜温酒器和宋代的白瓷温酒器。周代的玉琮和宋代的琮形瓷瓶。<br> 鎏金嵌银瓶,唐代。 镀金铜碗,唐代。<br>一对镀银汤匙,唐代。<br>兽鸟葡纹铜镜,唐代。<br><br> 阿弥陀佛和侍从祭坛画,铸铜,隋代。 牛车和车夫,唐代,上釉彩陶。<br> 仕女,唐代,棕色釉陶。<div>头戴凤冠的淑女,唐代,唐三彩。<br>白釉陶免,唐代。</div> 大夏骆驼和波斯中亚乐器,隋代,釉陶。 镇墓神兽,唐代,唐三彩。<br> 打马球的女人,釉陶,唐代。 马,唐代,唐三彩。 马,唐代,唐三彩<br> 中空龙虎玉盘,战国。<br> 彩绘陶砖,东汉,陶砖上绘有马和树的彩图。<div>墓门和刻饰,东汉。<br></div> 墓墙壁画,东汉。壁画为阳刻的野兽,骑士和战车。 墓的门楣和三角墙,西汉,1915年出土于洛阳附近八里台。这些门楣和三角墙是用来支撑主墓室的屋顶。它们由五块很大的空心砖构成,砖上会有图画。<br> 这些图画可能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人物画。当时的画工用生动的线条把人物刻画的极有动感。这些绘画有很多历史故事所组成,比如:门楣的左边描绘了公元前597年发生在战国时期,晋国的赵氏孤儿的故事。<br>门楣的背面描绘了周宣王的江皇后的故事。她吞下珠宝来归劝他的丈夫要勤政,不要沉湎于酒色。周宣王被皇后感动后,改变了自己的行为。<br>门楣右边描绘的是昔日忠于刘邦的开国元勋周勃如何帮刘氏从皇后吕氏家族夺回江山的故事。图中周勃伸出左手正在和另外一个支持吕氏家族的大臣争论。 未来佛-弥勒佛,北齐,大理石像。<br> 佛像头,唐代。 青铜鼓,东汉。鼓面由很多同心圆刻线装饰,表面边缘对称分布着六只高浮雕的青蛙。<br> 四大天王石像,唐代。原藏于西安香积寺。 佛教祈愿碑,北魏。 石板画,北齐。刻画了粟特人的故事。<br>石棺床浮雕屏,北齐,大理石。<br> 墓墙宫女浮雕,唐代,石灰岩。<br> 墓道入口,唐代。由人物线刻石灰岩石板组成。<br><div>飞天,六朝,石灰岩高浮雕。</div> 墓志铭,北魏,石灰岩。这个墓志铭的主人是袁女士,上面刻字是规整的楷书。<br> 墓志铭,北魏,石灰岩。这个墓志铭的主人是袁女士,碑正面是楷书的铭文,背面阴刻图案。 菩萨像,辽代,大理石。<br> 供奉神龛。<br> 供奉神龛,北魏,阴刻铭女和人物石灰岩。<br> 供神龛。 佛佗和两位菩萨,北魏。石雕刻。 弧形横梁,唐代,石灰岩。横粱刻有三个菩萨,信众和保护天神。<div>智者和尚舍利石棺,智者和尚是天台佛教区的创始人。唐代,石灰岩。<br></div> 菩萨坐像,北魏,石灰岩。<br> 佛教祈愿碑,西魏。 菩萨神龛,唐代,石灰岩。 菩萨神龛,唐代,石灰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