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玉师情

mr.李

<p class="ql-block">  去年(2024年)是我们从玉林地区师范学校毕业50周年。今年五月份我有机会重返玉林一游。本想回母校看看,拍张照片留念。但听校友说原校址己变成玉林师范学院西校区,是教职工住宿区了。怕人不熟,门难进,只好作罢。</p><p class="ql-block"> 原玉林地区工农师范学校旧址(即玉林镇东郊场的原玉林高中校址,现玉林师范学院西校区)。名称多次更改,校址多次变动,但母校情怀不变。半个多世纪前的1972年,我们在此就读。当时是属于中等师范学校(中专,随后改为大专,学制两年。现改为师范学院大学本科学历)。</p> <p class="ql-block">  原玉林地区工农师范学校,一进入校门,迎面的是一幢钟楼建筑。旁边有一个人工湖。原来在各教学楼前是花圃花带,楼后有一片马尾松林带和一个大的运动场(有草坪足球场,有跑道和其他田径场地)。但不是塑胶跑道,是用烧过的煤渣铺成的。</p> <p class="ql-block">  1971年高中毕业后,大队通知我到三罗联办学校(罗播、罗北、罗西三个大队联办,即现在的罗播中心校)当民办老师。国家每月有几块钱补贴,回生产队记工分领粮。1972年大队推荐我去读玉林地区工农师范学校。这一去,决定了我终生工作在教育线上,直至退休!这是当年上师范时,同校的老师送给我的日记本及题字。</p> <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的入学通知书(用腊纸钢板刻印的)。1972年9月,我们经个人申请、大队评议、上级审批和学校录取,成为玉林地区工农师范学校(当时有八个县:玉林,博白,陆川,北流,容县,贵县,桂平,平南)的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大家来自各县,团结互助,但方言土语频出,不时引起大家哄堂大笑!我们还总结出各县的地方特产。如:陆川猪,北流鱼,博白孔菜贵县藕。桂平茶,平南枣,容县沙田柚,玉林祘头大番薯!</p> <p class="ql-block">  进入校门,迎面的建筑是座钟楼,顶楼大时钟的时、分针清晰可见。楼下一层是学校或学科办公室。外墙上刷着"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和“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大幅标语。我们的毕业照就是在办公楼前的台阶上拍照的。</p> <p class="ql-block">  当年同期进入玉师各专业学习的老乡和英语专业学习的桂平学员留影。</p> <p class="ql-block">  当年从各县招收来的学生,分配到政语,理化,数学,英语和文艺体育等专业。学校设有附中,为实习提供便利。毕业实习则到各县的乡下学校进行。我们一个班分为两三个组,由老师带队下去。这是我们当年下乡实习时学校开具的给北流县新圩公社大里大队的介绍信,请求当地学校配合,开展实习工作。</p> <p class="ql-block">  我们学员来自各县,报到时临时分为三个班。由于文化基础不一,经过入学后的一次摸底考试后,重新分班,每班仍为36人。我们上课所用教材是采用上海外语学院和广西师院外语系的初级教材,从英文26个字母开始。老师也自己编写一些本土教材。我们学员也很努力,练书写,记笔记,大胆开口学口语。我们英语专业的早读不规定在教室,可到校园进行大声朗读。这是当年的学习笔记。</p> <p class="ql-block">  学农下乡。1973年12月10日至22日我们到玉林仁东公社(特产大祘)的大路,木根,大庞,中庞四个大队开门办学2个星期,编写了乡土教材(1一4)份,供我们和后来的七三级学员使用。</p> <p class="ql-block">  在学校我们除了学专业文化知识,还要学工学农学军。在入学通知书的第五点就是自常铁锹和锄一把,扁担一条。学校有校办工厂,校外有马鞍山农场,校内围墙边有各班的耕作地供种瓜菜。当时每周上课六天,课程表上每周安排有两个下午为劳动课。学校还有养猪场,养鱼塘,节假日食堂不时集体加加菜,改善生活!</p> <p class="ql-block">  学工,我们每学期都安排外出参观市内的工厂。两年时间到过玉林附近的不少于20个工厂,如玉林柴油机厂,拖拉机厂,制药厂,化工厂(肥皂厂),印刷厂,纺织厂和罐头厂等等。参观回来要组织写感想,编写本土教材。学军,除了队列训练,操起枪来那也是来真的,到军分区靶场实弹打靶!</p> <p class="ql-block">  当时国家每月发给我们生活费21元(包括发给个人的三块零用钱,用来买牙膏衣皂等的生活用品(肥皂要凭证供应,到南江百货大楼购买)。周末还可以到城区电影院看电影或去灯光球场看篮球赛。但更多的是去附近的地区会堂(南江电影院)买张票看电影。</p> <p class="ql-block">  当时个人还没有身份证,乘车外出去地方要单位出具证明。1974年1月在放寒假时,我去南宁探亲访友,这是当时由师范学校开出的一张有效期15天的证明信。从玉林乘坐304次列车(上午10.54开出,下午6.00多到南宁),花了八个小时。而现在动车或高铁仅需一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毕业证书。校名由入学时的“玉林地区工农师范学校”变为“玉林地区师范学校”(少了“工农”两字)。</p> <p class="ql-block">  我们1974.7从玉师毕业,回到各县分配在乡镇中学任教(当时是村办小学,大队办初中,公社办高中)。但当年没有公办教师分配转正名额,我们就继续领着师范学校发的21元生活费。学校在春节时还给每个学员寄送了关于我们的生活费、粮油和布票情况的说明书和慰问信。直到1975年9月才正式转正,工资为30元。</p> <p class="ql-block">  1975年,教育形势发生变化。社会上出现了“中国人何必学英语”,“不学ABC,照样种田干革命”的思潮。学校停授了英语课,我们这些英语老师统统转行去教农业技朮知识,教语文,教政治或做办公室工作。我则调去大洋高中任专职团干兼做74.4班班主任,上政治课。这是学生毕业时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  1977年高考恢复后,玉林师范学校由中专改为大专。我们开始还不理解,同一间学校同一个老师教的学生,我们算中专,后来的算大专。害得我们继续需要边教学边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进修,我1991年取得了《初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和1996年取得大专文凭。</p> <p class="ql-block">  1978年下半年,我原本己调离学校教学工作多年。当时因恢复了高考,英语列入高考科目,计分比例从30%到50%,并逐年提升,但英语老师紧缺。组织上考虑到我学的是英语专业,动员我重返学校仼教。我1978年10月调到麻垌高中,即担任四个毕业班和两个补习班的英语教学。1980年调社步高中,全校五个班就我一个英语老师。期间多年参加高考监考工作和回玉林师范母校参加高考评卷工作。</p> <p class="ql-block">  1978年下半年从团县委调到麻垌高中任英语教学工作。当时英语老师少,任课很重。我须要上四个毕业班和两个补习班的英语课。</p> <p class="ql-block">  在乡镇学校时的出差证明。当时客运班车很少,桂平至玉林只有大洋和麻垌有车站。出差外出,单位出证明可优先买票。</p> <p class="ql-block">  在乡下中学教学20年,曾先后在罗播高中,大洋高中,麻垌高中和社步高中(后改为初级中学)任教。</p> <p class="ql-block">  在乡村教育工作20年的荣誉证书。</p> <p class="ql-block">  这是1991年8月玉林地区首期英语听说班在玉林教育学院(现合并为玉林师院)结业时的师生合影和1996年l0月首届初中教师全员培训毕业(广西教育学院英语专业)时的毕业照。</p> <p class="ql-block">  在职进修取得的大专学历毕业证书。</p> <p class="ql-block">  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学习,2000年最终获得了中学高级教师职务。</p> <p class="ql-block">  1992年调到城区中学任教。在桂平县二中(后改为桂平市二中,现改为浔州初级中学)教学近20年,直至退休。在教育线上工作了近四十年,全是玉林地区师范学校给我打下扎实的教学基础。感谢母校对自己的教育培养!</p> <p class="ql-block">  1995年玉林师范建校50周年(1945一1995),学校给我们发了邀请函,欢迎大家回校参加庆祝活动。这是当年的邀请函和捐款收据。</p> <p class="ql-block">  今年2025年是母校建校八十周年!衷心祝愿母校人才辈出,越办越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