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学共研促提升 校际交流同进步----瑞昌市第六小学与乐园、花园、横港学区四校 联合举办语文交流研讨活动

青云之志

<p class="ql-block">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校际资源共享与教师专业成长,5月15日上午,瑞昌市第六小学与乐园学校、花园小学和横港小学四校联合举办了主题为"互学共研促提升,校际交流同进步"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通过示范课展示、专题讲座、评课研讨等形式,为四校语文教师搭建了深度交流的平台,实现了教育理念的碰撞与教学智慧的共享。</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姜海燕老师的示范课《小古文阅读总复习》拉开了本次交流研讨活动的序幕。姜老师从小古文的学习要求入手,以传授小古文的学习方法为中心,设计了读通、读懂、积累三个学习任务,引领大家在小古文学习当中学会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词语、理解句子,熟读会背、归类复习。从对一篇小古文的学习分析到对三至六年级课内小古文的教材梳理,引导学生懂得具体的小古文学法,通过总结学习方法实现课内迁移课外,学以致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似在剥茧抽丝,有条不紊,层层推进,精准又实用,足够彰显了老师的教学经验和工匠精神。</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陈佳雨老师呈现的是《古诗词专项复习》,陈老师以吟唱苏轼的《水调歌头》导入,引导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情境。再借助PPT展示了古诗词从周朝的《诗经》到元明清时期的发展时间轴,清晰地勾勒出古诗词的演变历程。这一环节不仅帮助学生回顾了古诗词的历史背景,还激发了学生对不同朝代诗词风格的好奇与探索欲。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引导学生从时间维度转向内容维度,对古诗词进行题材分类。通过《静夜思》等思乡诗、《赠汪伦》等送别诗、《出塞二首·其一》等边塞诗的赏析,深刻感受到了诗人们在不同题材下所表达的情感。这一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从题材角度解读诗词。接着强调了学习古诗词的重要性,并带领学生一起探索了学习古诗词的有效方法。从解读诗题、利用注释、借助插图到了解诗人背景,通过同题材分析和同意象分析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和感悟古诗词的深层含义。</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徐琴琴老师带来的讲座内容是《小升初语文复习——从夯实基础到阅读写作》,从基础、阅读、写作、调整心态等方面就小学毕业备考复习分享了宝贵的教学经验,立足于小学语文考试中常见题型,分享答题技巧与方法。徐老师认为,六下毕业季语文系统复习中,需兼顾知识梳理与心理疏导。复习时可通过趣味活动激发动力,用分层任务减轻压力;心理上,借毕业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接纳焦虑,以“成长回顾”等形式增强自信。增强家校联动,让学生在高效复习同时,以平稳心态迎接毕业。希望老师们在接下来的备考中要精准施策,温情陪伴,既要做“考点的分析师”,也要当学生的“心理疏导师”,用专业和耐心助力每个孩子在毕业季从容绽放。</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三位老师回顾了自己的课堂,就自己的教学思路与感悟和大家进行交流研讨,听课老师们也纷纷对课堂上的闪光点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方法的得当与否往往会影响整个学习过程以及学习效果。纵观姜老师、陈老师的课堂和徐老师的讲座,她们的共性在于:意在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从而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p><p class="ql-block"> 本次校际语文交流研讨活动紧凑而有序,教师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精湛的教学技艺,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复习课。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的专业精神、敏锐的洞察力和耐心指导的态度,都为本次活动增添了不少亮点。此外,本次活动还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老师们通过观摩他人的课堂,汲取了宝贵的教学经验,拓宽了教学视野,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