祗园图谶终为证

江南侯爵

<p class="ql-block">“我与文联70周年”省文联优秀征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84年,18岁的我怀揣梦想,忐忑之心如鹿撞,来到鹿城攻读中文。有人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其实,我是因为几个文联人而爱上鹿城与文学。</p> <p class="ql-block">  读中文,自然少不了舞文弄墨的朋友和圈子。校园里就有九山诗社、落霞文学社,帅哥美女一大帮。那年代文学吃香也“叫响”,时常邀请市文联的诗人、作家开讲座。什么伤痕文学、反思觉醒文学、开放文学,性文学、意识流、朦胧诗甚嚣尘上,各种评论和争鸣不一而足。风云变幻处,难免泥沙俱下,让人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大学生还戴有一顶“天之骄子”的帽子,在大学里,身边有夏承焘这样的宗师。迈出校园,就有《温州日报》的编辑部在招手,我们常去担任见习记者、编辑,遇见不少文联人,如刘文起、林剑丹。尤其是报社的农村部,寒暑假时常有下乡去采访的任务。走东走西,地方走多了,人也就认识多起来。</p> <p class="ql-block">  印象中的吕人俊是位矍铄的小老头,说来奇怪,我在温州碰见的几位作家文人大多是这个样子的,如胡方松、池方浩等,此乃后话。老吕是军旅作家转到温州文联的,当时好像只有文联并无作协之类的。</p> <p class="ql-block">  他来给我们大学生作讲座、座谈对话,然后邀我到他家聊。我记得那是墨池坊的一间小楼,有点旧但很干净。</p> <p class="ql-block">  那年月作家是个非常有光环的职业,是真正属于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引导人类社会进步的带路者,塑造灵魂的工程师。记得我们聊天的话题多着呢。吕老师谈人生经历和创作经验,娓娓道来。我谈个人理想和未来打算,天马行空,滔滔不绝。而眼下诗歌散文和小说正值热门,从创作技法流派、淬炼到投稿、出版,无所不谈。谈着谈着,常常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如今想来,若将吕老师句句真言为经,穿插我的那些无忌童言为纬,冥冥中已绘制就了我未来的图谶。</p> <p class="ql-block">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忘了去过他家多少趟,谈了多少次,3年的时光流逝,快毕业时,忽然记得他问起过:要不,你加入文联吧?兼职会员只要发表的作品够多,填个表什么的,就成。不比专职的门槛高、进去难。然而,不知为何,我终究没加入温州的,转而被推荐到乐清文联。后来又加入到温州文学研究会。但文学缘起鹿城,毕竟一生的图谶还是那时画的。</p> <p class="ql-block">  我似一只来自鹿城的小鹿,口衔文学梦的种子,跳回了乐清。这是一个以音乐命名的城市,有着“子晋吹箫”的仙风道骨,更有着乐音清扬的雅俗共赏。文联身处旧城闹市,前有体育场,周边有新华书店、图书馆、剧院环绕,与县政府一步之遥。我在县人大和教委工作时,时常“抽空”来逛逛。认识了许宗斌主席和诗人贾丹华。参加过雁荡山笔会,温州文联不少作家诗人也应邀而来,如风趣的叶坪等。《箫台》创刊时,我发了篇小说《蛇诳》。后来发了长篇组诗《稻草人》,还获了奖。</p> <p class="ql-block">  同样自然的,身为从事教育工作的文联会员,自有大批教育文章。当年全县有不少学校因陋就简大多办在祠堂庙宇里,有的还和教堂通用。《浙江教育报》发表过我的调查报告《教堂钟声的忧虑》。从此一发不可收,省教育报先后又刊发了我歌颂冯静、叶碧影和金爱莲三位优秀女教师的散文《静观莲影碧》和展示乐清教育蓬勃发展的《兴教三春晖》。《中国教育报》刊载《荣国兴教》。</p> <p class="ql-block">  1993年,正值乐清县改市,文联分派任务,要求各位会员以饱满的热情抒写当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和亮丽的地方政绩。我在悉心调研的基础上,精心撰写了乐清《红杏枝头春意闹——乐清民办教育断记》,歌颂民办教育的杏坛花开如火如荼,春意盎然。在《瞭望》杂志专刊发表了。其震动不亚于乐清的低压电器的知名度,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先后都来乐考察民办教育发展,对乐清民办教育走在全国前列大加赞许。</p> <p class="ql-block">  县改市后的乐清处于世纪之交的十字路口,执政者们开始满怀雄心壮志布局新世纪,提出了振兴乐清的“第二次创业”。市委办、宣传部、文联等联合要求各部门积极响应,拿方案提对策,并组织了“二次创业”征文评比活动。我洋洋洒洒地撰写了长篇的《二次创业与乐清教育发展对策》,获得了一等奖(第一名)。此次获奖的各种策论,后来对乐清经济社会的相关方面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诚如这篇对策所描写的路线图,实践证明其俨然是乐清教育在21世纪里,阔步迈向现代化的一幅闪亮的图谶。</p> <p class="ql-block">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今年初,因事去市府顺便到乐清文联拿几本杂志,不想敲门进去,新任主席竟是我的学生李敏。她年轻有为,真诚善良。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岁月一个华丽转身,如梭的时光又行至静水流深处。行走人生途中,在文联,珍重着一次又一次的别离,也欢喜着一场又一场的遇见。</p> <p class="ql-block">  在时间的渡口,我们都是过客。普里什文说:“芸芸生命都静默不语,你自己也陷入深思,以崭新的目光审视遥远的旧事。” 俱往矣,祗园图谶绘制的理想,永在少年之我的心头,圣洁而美好。斗转星移,温州和乐清两级文联,虽人事更替,物是人非,但初心不改,始终坚持以党和人民的名义,以爱的奉献,带领文艺界人士,栉风沐雨,砥砺奋进,造化连城,教化民众;始终以拳拳之心筑梦,矢志不渝逐梦,跨世纪梦圆。我作为文联一员,个人是渺小的,可谓微不足道,但正因为有文联组织的有力加持,才能在时代宏大的背景下发光发热。</p> <p class="ql-block">  此文,浙江省文联已于《山海经》杂志上刊登。谨此感谢岁月馈赠,人生值得。</p> <p class="ql-block">  备注存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