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集中心小学新教育实验十大行动之师生共写随笔(十二)

立德立行 至善至美

《与鸟儿一起飞翔》读后感                                           三年级   张晨宇 <p class="ql-block">  这段时间,我与爸爸一同沉浸在《与鸟儿一起飞翔》这本书的奇妙世界中。这本书描绘了一位热爱自然、渴望自由的少年,他与鸟儿们共同经历了一段段冒险旅程,从中学会了尊重生命、珍惜友谊和勇敢面对困难。书中的少年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以前,我总爱呆在家中,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却又畏惧。然而,随着书中少年的飞翔,我也开始尝试走出舒适区,去探索未知。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就会想起少年在面对风暴时的坚持和勇气,这激励我不断前进。</p><p class="ql-block"> 爸爸告诉我,生活就像一场飞行,不可能总是风平浪静。每个人都会遇到自己的风暴,关键是要有勇气面对它,就像书中的少年一样。家长和老师就像导航员,在我们迷失方向时给予指引,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道路。</p> 《神奇的符号》    三年级   石雨菲 <p class="ql-block">  最近,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神奇的符号》,这本书通过一系列富有想象力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符号的神秘力量和它们在不同文化中的意义。书中的故事让我对符号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认识到了符号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p><p class="ql-block"> 以前,我对符号的理解很肤浅,认为它们只是简单的图案或文字。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符号的深度和它们所承载的故事。我开始尝试去理解每个符号背后的含义,这让我对周围的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 </p><p class="ql-block"> 妈妈告诉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像书中的符号一样。我们应该学会去发现和欣赏它们。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就像书中的向导,帮助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我不断进步。</p>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三年级    陈军屹 <p class="ql-block">  读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的道理,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收获。</p><p class="ql-block"> 今天让我给大家讲一讲其中一篇寓言故事,名字叫做“景公占梦”。齐景公有次得了重病,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被两个太阳打败了,这让他心神不安。然后齐景公就对晏子说了这件事情,晏子就派人去请来占梦者为齐景公卜凶吉。晏子让占梦者对大王这样解释:大王的病属于阴性,而太阳是阳性就预示大王的病快好了。占梦者就按照晏子对他说的做了。齐景公听了之后非常高兴并解除了郁闷,没过多久病就痊愈了。之后赏赐了晏子和占梦者两人。</p><p class="ql-block"> 这则寓言中表示对梦境的不同解释对个人的心理影响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中的主人公齐景公就是如此,而晏子聪明的利用占梦者的默契配合,把消级的影响转化为积极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这就说明了任何事情只要向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积极的一面去引导,就会取得良好的促进效果。我看完这篇寓言故事后,觉得心理因素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好的心理素质会带来成功,而坏的就相反了,因此在看待一件事情时,不要存在消极的态度和想法,要想着用积极的态度和想法去对待它,这要才能做好。</p> 《让教育成为温暖的遇见》数学组 程进荣 <p class="ql-block">  捧读《做有温度的教师》,书页间流淌的不是生硬的教育理论,而是一个个真实可触的教育故事,如同一束束微光,照亮了教育的本质 —— 教育不是冰冷的知识传递,而是用心灵温暖心灵、用生命润泽生命的过程。读完此书,我对 “有温度的教师”有了三重深刻感悟 。 </p><p class="ql-block"> 一、温度藏在尊重与理解里:看见每个独特的灵魂书中提到,有位教师发现内向的学生总在课间独自画画,便悄悄在作业本里夹了张纸条:“你的画里有星星的光芒,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小宇宙吗?” 这个细节让我眼眶一热。真正有温度的教师,总能蹲下来,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教育的温度,始于对学生个体的尊重。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独特密码的生命个体,有的像向日葵永远向阳而生,有的像苔藓在角落默默生长。教师的温度,是用放大镜发现“苔藓”的细腻,用耐心等待“向日葵”的绽放。正如书中所言:“当我们把‘问题学生’换成‘需要帮助的学生’,教育的温度就开始发芽了。”</p><p class="ql-block"> 二、温度融在陪伴与共情中:成为学生生命的同路人书中讲述的 “午餐桌上的哲学课” 令人印象深刻:教师每天与学生共进午餐,听他们聊游戏、谈烦恼,在烟火气中建立信任。这种非正式的陪伴,恰是教育温度的催化剂。想起自己初为人师时,总把“威严”当铠甲,后来发现,当我放下教案和学生一起蹲在操场看蚂蚁搬家,当我在毕业留言册上为每个学生画专属漫画,那些看似 “浪费” 的时间,反而成了学生记忆中最珍贵的光。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并肩行走时的轻声对话 —— 当学生说 “老师,我不敢举手”,回应 “我陪你先在小组里试试”;当学生哭着说 “我总考不好”,回答 “我们一起找找钥匙”。共情不是简单的安慰,而是让学生知道:“你不是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三、温度显在热爱与成长中:让自己成为温暖的光源书中那位 50 岁开始学做短视频、用动画讲解古诗的教师,让我明白:教师的温度,源自对教育永不熄灭的热爱。当我们把职业当成“发光的事业”,而非“谋生的工作”,才能把这份热爱传递给学生。曾见过一位老教师,退休前仍坚持每周手写“班级故事” 发在家长群里,字里行间都是对学生的珍视。原来,教师的成长不是追求完美,而是始终保持“成长的心态”—— 像书中说的那样,“带着好奇心去研究学生的每一个表情,用创造力让课堂充满惊喜”。当我们自己对世界永葆热情,才能点燃学生眼中的星光。</p><p class="ql-block"> 合上书卷,窗外的阳光正温柔地落在讲桌上。忽然明白:教育的温度,不是刻意营造的氛围,而是教师内心柔软与力量的自然流淌。它是批改作业时多写的一句鼓励,是雨天与学生共撑的一把伞,是毕业多年后学生忽然发来的一条消息:“老师,您当年说的那句话,我一直记得。” </p><p class="ql-block">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的教师:以尊重为根,以陪伴为叶,以热爱为花,在学生心中种下温暖的种子,让教育成为一场温暖的遇见 —— 多年以后,即使他们忘记了具体的公式和课文,依然记得曾被一位老师温柔地看见、坚定地相信、深深地爱着。这,或许就是教育最动人的温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