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位知青人的人生岁月(110)</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沈阳变压器厂五分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笔者/盛启</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6年7月,当沈变五分厂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从沈变东厂区搬迁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六号街3甲1号的新厂址之后,用企业再一次面临着第三次创业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时企业面临着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根据新厂区、厂房的实际现状,尽快合理规划企业生产作业布局,使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运转。比如厂区围墙的加高、加固,变电所的增容,地下水井位置的重新确定和钻探;各种机器设备的布置、安装和调试,办公室如何重新整合划分,材料库房的重建,以及职工食堂及职工休息室的改造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与此同时,企业还要为合伙购置新厂房的另外两家小微企业预留出适当的生产作业面积……可以说是困难、问题和各种矛盾纷繁交错,堆积如山。要想有序地解决上述诸多矛盾,必须要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调配,才能快速高效地理顺各种关系,迅速恢复生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企业按部就班初步具备了生产加工硅钢片的生产能力之后,如何尽快地为恢复变压器生产创造必要的条件,便列入到企业的议事日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面对着大量的为生产制造变压器所必备的专用设备,如:50吨吊车、真空干燥炉、大型卷线机、铁心滚转台和各种试验设备及工装模具等等堆放在厂区,任凭风吹日晒,不用上派场,可以说当时我们是心急如焚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特别是面对着一批批客户打来电话,咨询或要订购变压器时,企业只能是虚与应对,满口答应,可当放下电话后,却心有余悸,忐忑不安。而当有的客户果真来到企业实地考查时,发现五分厂的50吨吊车和各种生产变压器专业设备躺卧、摆放在厂区院内,仅用一台三吨叉车和一台五吨叉车作为生产变压器的起重设备时,你说是不是让人感到是很尴尬的一件事?而此时我们也只能改口向客户解释或承诺企业马上要投资扩建厂房,云云……客户也只能当场表示,希望沈变五厂的美好愿望尽快梦想成真后,双方再继续合作。随后无奈地摇了摇头离厂而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为了企业的生存、延续和发展,五分厂只有把变压器制造这个项目继续捡起来,做下去,企业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和希望。为此,企业在刚刚稳定和恢复了硅钢片生产能力之后,便开始酝酿在丽舟食品厂厂区内再新建一座彩钢结构的变压器厂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于是在2006年年底,在时隔12年之后,沈变五分厂再一次通过财务科出纳员王佳梅找到了她的老父亲王瑞卿,而此时的老人家已经是76、7岁的高龄了。王老先生听完了自己的女儿情况介绍后,仍然是涛声依旧,初心不改,还是二话不说,再次动用离自己已经逐渐远去的宝贵资源,让沈阳机电研究设计院第二次义务为沈变五分厂在新厂区设计出了一套变压器厂房扩建规划图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年这套新厂房扩建规划报批方案,已经通过了开发区管委会主管部门的批准和市消防局的审核验收。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来比喻,那就是资金的来源或如何筹措到资金用于改扩建变压器厂房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可就在企业积极筹措资金为上新厂房四处奔走的那个时段当口,世界风云突变,到了2007年上半年,因受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以企业日常采购的硅钢片的价格为例,那时已经从过去的每吨15000元左右,一路最高飙升到了60000元以上。其它大宗生产资料和建筑材料如钢材等也是翻着番的往上涨。至此企业改扩建厂房的实施方案只得无奈地往后拖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间到了2008年,沈变配件公司在处理完所有的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之后,开始在全公司范围内推行全员改制工作。沈变五分厂(包括沈变一分厂)也不例外,同其它分厂一起参与了那次全员企业改制工作。不过按公司下发的文件规定,沈变五分厂除自行承担本企业外债的同时,企业的内债也应由本企业自理。既企业原来向职工筹措的集资款、股金及“三险一金”也应由企业自行承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只有在退还企业职工的内部集资款、股金和一次性补齐所有在册职工的“三险一金”之后,企业方可参与公司推行的全员改制工作。由于企业不得不拿出了大笔的资金用于改制工作,再加上前期用于企业内部技术改造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因此造成了企业的自有资金基本趋于枯竭或资金链处于断裂的状态。新厂房改造工程的实施计划,被迫途中叫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既然你们企业生产的变压器产品还有一定的市场,那为什么不向银行申请贷款呢?大家可漏掉了我前面讲述的细节,虽然企业买下了丽舟食品厂的厂房、场地,也拿到了该企业的土地证和房产证。但因为当时缴纳不起过户时应缴纳的240多万元税费,因此房产证和土地证的企业名称还保留沈阳丽舟食厂的厂名。没有房产和土地作抵押,何谈到银行去申请贷款呢。</span></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沈变五分厂从2006年7月开始,在第二次搬迁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独立生产经营四年半之后,终因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挑战,有些是靠企业自身无法克服解决的内因,有些是无法抗拒的外力等因素的影响,最终油尽灯枯,企业不得不被迫停产歇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时沈变五分厂在沈阳变压器厂倒下7年之后,在沈变配件公司停摆4周年之时,终于与其它社会上所有的集体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一样,在走过了26年极其坎坷不平的艰辛历程之后,在完成了特殊历史时代赋予其的使命之后,最终在改革大潮无情地拍打和冲击下,企业定格在2010年的年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本人也在担任沈变五分厂两年副厂长、16年厂长之后,黯然失色地退出了社会的历史舞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沈变五分厂的停产歇业,究其原因,从宏观上看,这是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结果。从微观上分析,除了以上几个章节所陈述的主、客观因素之外,其中企业受到铁西区工业改造办公室孙局长的“动迁”乌龙事件的影响,也是重要的诱因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除此之外,在那个时间点上,企业还牵涉到了一起“涉税”案件,最终企业被迫无奈地补缴了税款和缴纳了一倍的罚款,共计约有110多万元之后,此案才算终结。而此案也最终成为压垮沈变五分厂的最后一棵稻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么这起最终压垮企业的“涉税”案件的来龙去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这里我不得不再多说几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是在2010年8月份的一天,五分厂厂部突然接到了沈阳市皇姑区公安分局经侦科的传唤通知。通知责令沈变五分厂法人代表和主管经营的副厂长在指定的日期和时间,到皇姑区公安分局去接受询问和调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时我和王厂长接到通知后,得知是因为企业涉及一笔税款的案件,俩人面面相觑,深感一头雾水。多年来我们企业守法经营,照章纳税,既便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最困难的时期,都未曾发生过拖欠税务局税款的现象,更不要说偷漏税了。企业与皇姑公安分局经侦科不应该有什么瓜葛或因果关系啊?是不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和王建武来到了皇姑公安分局得知发生的一切之后,才让我俩恍然大悟,大呼冤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间追遡到2007年,就像我在前面段落提到的那样,因受美国次贷金融危机的影响,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企业日常采购的硅钢片的价格,从过去的每吨15000元左右,一路飙升到了60000元以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那时虽然企业流失了一些电业局的客户,但像类似抚顺矿务局变压器厂等一些客户却异军突起,我厂为其配套协作生产的煤矿所釆用的防爆变压器成为灸手可热的产品。当时企业的变压器铁心年销售额仍可保持在1600万元左右的水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如何通过各种进货渠道,采购到低于市场价格的硅钢片原材料,千方百计地降低原材料的采购成本,成为了企业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从2003年起沈变厂因被新疆特变收购而终止了向五分厂提供硅钢片原材料后,沈变五分厂便广开门路,在满足客户产品质量性能的前题下,通过货比三家,先后在“华宇公司”、“沈阳机电产品供销公司”或从“河北的一家公司”进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7年中下旬的一天,沈阳铁路局变修厂(原来五分厂的客户)的原副厂长郑黎找到了王建武厂长,说是他的一个朋友能从天津一家公司能搞到一批日本产硅钢片(不同规格的散卷),其价格在当时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我和王厂长验货后,认为这批材料质量没问题,特别是在价格上非常有优势,决定可以与对方往下操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于是企业千方百计地想尽了各种办法筹措资金,最终将这批约60多吨,总价值近300万元的硅钢片购买了下来,以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燃眉之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企业付款提货后并要求对方开据发货时,郑黎找到了王厂长并跟王厂长解释说:“天津这家出货的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发货票得由总公司出据。”王厂长反问:“发货票有问题没?能正常抵扣吗?”郑黎说:“绝对没问题。”王厂长跟我说明情况后,我也觉得没什么不妥,只要是正规的发票,企业能够正常抵扣进项税就行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结果时隔三年之后,为五分厂开据发票的深圳这家公司犯事了,原来这家公司是专门从事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皮包公司。可是我们企业哪里知道这家公司的底细啊?据说当年沈阳市有六、七家企业受到了类似的牵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啥也别说了,按皇姑区公安分局经侦科办案负责人的说法:补缴全额税款是毋庸置疑,天经地义的了,另外还要按法律规定对你们企业进行补缴全额税款金额的1~3倍的罚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通过关系,好说歹说,反复强调我们企业是属于正常生产经营活动,连税务局都未发现发货票有什么问题,让我们企业能怎么办啊?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企业也是无辜的受害者等等。最终皇姑公安分局以补一、罚一方式了结了此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筹集到这110多万元补、罚税款,企业不得不将用于生产经营中仅存的流动资金截留,挪作补缴税款和罚款之用。由于企业自有资金不足,当时配件公司的冯经理以个人的名义向他人担保,向其借了50万元钱款,最终才凑够了这笔款项,平息了断了这场意想不到的官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以上我用不到两个章节的文字,简要概述了沈变配件公司通过利用沈变东厂区土地置换获取资金的方式实行全员改制的前因后果,以及沈变五分厂从沈变东厂区搬迁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后,生产经营状况直至最后企业被迫停产歇业原因和来龙去脉。</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左起:王建武、李奇忠厂长(营口电业)、张盛启、高厂长(营口电业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后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企业的被迫停产歇业,我的工作职能和重心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而此时距离我真正意义上的退休日期还有将近8年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漫长的8年时间里,我清醒地认识到,在企业还没有彻底的动迁之前,我有责任和义务为企业站好最后一班岗。务必要做好最起码的如下三方面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善后工作的稳定,特别是企业留守人员的人心安定。(要知道企业的留守人员,都曾是五分厂创业时期的核心团队成员,他们为企业购置新厂区时,每人都或多或少地以参股或集资的方式投入了一定的资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是要保证每月足额缴纳医疗保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退休人员和留守人员享受到社会医疗保险待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是要确保在每年年底之前,为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按企业原来制定的标准,报销采暖费。此项工作一直持续到2018年我正式退休时为止。之后留守专管人员向退休人员及其家属作了解释性的说明:张厂长已经退休了,和大家一样也成为了一名退休工人,如果从2019年开始,还让张厂长个人出资为大家报销采暖费已不现实。今后采暖费的报销,只有等待企业动迁之后,再用动迁费一次性再为大家堵漏补齐了。还好,目前五分厂的退休职工或家属都能理解和接受这个现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是企业还有近10名留守人员,负责企业的善后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人员也因年龄上的原因,陆陆续续地到了退休的年龄。在这些人员办理退休手续时,只有一次补齐拖欠的2008年企业改制以后的个人和企业部分的养老金(含失业保障金),这部分留守人员才能够正常地办理退休手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三方面的工作,每一方面都需要资金来做支撑和保障。在企业停产,还因“补税”拖欠他人50万元的情况下,企业刚开始只得忍痛割爱地通过变卖设备的手段来获取资金。后来变卖设备也无法满足这部分资金需要时,我只得向亲属、同学和朋友等个人借款。从2010年年底至2023年9月这13年期间,以我个人的名义已累计为企业垫付了126.1万元(含集资款,不包括股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目前企业的全部债务为:内部入股、集资及借款共计为231.1万元,外债为35万元,另外还欠两家合伙购买厂房的企业资金共计100万元。这部分债务只得等待企业彻底动迁时,才可一次性的做以彻底的了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外还要利用动迁费,通过向市里有关部门交纳托管费的方式,把剩余的退休人员全部推向社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一项,那就是我一直未了结的心愿,既补偿原来参加企业内部改制的职工部分经济补偿金(既公司改制时经济补偿金与企业改制时经济补偿金之间的差额)。以上这几部分的资金需求,将全部仰仗着企业彻底动迁时一并解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一位知青人的人生岁月》的全部内容到此划上了并不十分完整的句号。</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结束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所撰写的长篇纪实性回忆录《一位知青人的岁月》在好友,微友和美友的热情鼓励和支持下,在我的笔耕不辍的努力和坚持下,已经杀青收笔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感谢关心、关注我的朋友们的鼓励、支持和鞭策,是您的关注和鼓励成为了激励我潜心写作并完成了这篇长篇回忆录的动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开始撰写这篇回忆录的时候,由于自己的文学功底实在有限,又从来没有过创作文学作品的经历。因此整个回忆录书写的隔三差五,断断续续的,甚至有时个把月都不知从何处下笔,写不出一段文字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干脆我拿起手机,借助当今社会的网络平台,一边想,一边写,一边发表,一边听取微友们的反馈意见。特别是在参加了《美篇》举办的“知青岁月交流地”和“记录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及“我们都是50后”三个专题栏目之后,本文的阅读量急剧增加。来自全国各地素未谋面的美友们的关注、点评和点赞,无疑成为激励我一路前行的力量源泉。截止到今天为止,阅读量已超过225万多人次,点赞超过36700多人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因为纪实性回忆录不像写小说那样,有些故事情节可以虚构,因此本文所有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故事的背景、内容和情节都必须是真材实料,言必有据,写作的难度之大是超出一般人所想象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譬如在讲述一段的发生在我们身边历史事件或故事时,如不能实事求是的描写,作品就会失去创作的真实性;而过于细致的描述,又可能会“伤”到某些人……如何拿捏得恰到好处,很是费一番脑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外由于历史久远,一些曾经的往事和记忆难免会模糊不清,因此还需要向当事人去求证。特别是有一些章节涉及到比较敏感或隐私方面的内容,还要征得当事人的同意才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加上众所周知三年疫情的影响,因此,此篇回忆录最终定稿一直拖到了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所撰写的回忆录,在讲述的同一件事上,人们站在角度不同,认识上或结论上难免有一些差异或不同的见解,这也是十分正常的,就当是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里我还要衷心地感谢昔日与我一同工作过同事雷丽萍和荣焱对此篇回忆录的审核和校对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作者 张盛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12月8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