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黄昏,细雨如丝。战友们和军嫂们乘坐的中巴车缓缓驶离老山,抵达天保镇的驰宇商务酒店。次日,同行的小车将各自返程,大队人马则换乘黄师傅的"云A-H3513"大巴,继续前往通信连当年的老山驻地。随后他们将前往昆明,结束此次活动全部行程。今夜是大家相聚的最后一晚。 硝烟弥漫的老山主峰战场仍萦绕在战友们心头。晚餐时分,老连长代表全体战友和军嫂们,向长眠于老山的烈士们致以深切缅怀:愿英灵安息,愿英名永垂不朽..... 在《精忠报国》的乐曲声中,战友们和军嫂们依次在"参战老兵边关行,109团通信连"的红旗上签名。这面承载着南疆边关行记忆的红旗,将被永远珍藏。 <p class="ql-block"> 4月28日是通信连参战老兵南疆边关行的最后一天。清晨从天保口岸出发后,我们重访了多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场原址:</p> 1.曼棍洞(将军洞)——老山防御战期间各军区的军、师指挥所所在地。37师轮战期间曾作为109团后方指挥所及通信连连部所在地。 2.盘龙洞(208高地)——109团前线指挥所原址<br> 4.里头寨——通信连有线通信中转站原址 3.落水洞——原37师指挥所所在地<br> <p class="ql-block"> 5.坪寨——通信连休整驻训的村寨</p> <p class="ql-block"> 午间在麻栗坡县城用餐后,我们启程返回昆明,全程450公里</p> 下午18时许,通信连南疆边关行大巴车缓缓停在昆明站银鑫酒店。昆明市区没能参加此次边关行的战友,早早赶到酒店等候我们的归来! 于涛生,山东烟台人,81年入伍,开始在通信连修理室后调到宣传股电影组,现居昆明。 田彬(右数二),云南昭通人,80年入伍,八一台,现居住昆明 <p class="ql-block"> 此次边关行六天的所有酒水及今晚的告别晚宴费用,均由老排长朱云先慷慨赞助。</p> 战友们在晚宴上畅所欲言,分享此次边关行的难忘经历。 <p class="ql-block"> 老连长梁官荣率先发言:"这次南疆边关行让我感触良多。46年年过去了,重返这片曾经战斗过的土地,看到边关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既欣慰又感慨,特别是和各位战友重逢,让我想起了当年并肩作战的岁月。虽然我们都已两鬓斑白,但军人的本色从未改变。《咱当兵的人》这首歌今天唱起来,依然让我热血沸腾。这次边关行不仅是一次怀旧之旅,更让我深刻体会到:当兵的人,一辈子都是当兵的人。"</p> 通信连71年参战老兵孙占山发言:通过此次活动,真切感受到通信连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诚挚邀请通信连的战友们到河北保定做客。<br> (注:孙占山同志曾于1979年参战时任109团干部股股长,1988年作战时任37师司令部直工科科长) 老排长朱云先,71年入伍,浙江台州人,架设排老排长;79年参战任37师通信营三连副指导员,战后任直工科干部干事,通信营副教导员;88年老山防御战任37师高炮营教导员。他希望通信连以后多组织如此有意义的战友聚会。 李仕林:71年入伍,河北保定望都人,通信连七一台报话员。 张首才:71年入伍,河北保定望都人,通信连八一台报务员。 李庆华:云南大理人,73年入伍,总机班,现居住成都。今天专程从成都赶至昆明与战友们相见。 <p class="ql-block"> 林毅:四川省仁寿县人,76年入伍,修理室技师。参战老兵,现居成都。</p> 黄康明:四川乐山峨边人,76年入伍,架设排班长。参战老兵。 周兴长:四川乐山峨边人,76年入伍,架设排战士,79年作战任炊事班班长。 陈永华:四川雅安人,76年入伍,报话6班报话员,参战老兵。 于书平:北京人,77年入伍,守机班战士,架线班班长,参战老兵。 李江英:四川内江人,77年入伍,通信连女兵班班长,参战老兵。 付林生:陕西洛川人,78年入伍,88年防御战担任通信连指导员。 唐德美,退役老兵的妈妈,重庆主城区通信连退役军人的“干妈” 告别晚宴在《送战友》的乐曲声中拉开帷幕。 红军团通信连参战老兵2025重返南疆组委会成员冯飞代表组委会致辞,祝贺"通信连参战老兵2025重返南疆边关行"活动圆满成功,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79年参战时的通信连连长举起酒杯,将满满一杯白酒一饮而尽。这杯酒承载着胜利的喜悦和战友的情谊,他的豪迈举动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他的继任连长也毫不示弱,倒满一杯白酒一饮而尽。 这就是红军团通信连的传统——今晚不醉不归。 一、二、三,干杯! 咱们这些当兵的人,酒至酣处,又唱起了军歌。《咱当兵的人》唱出了参战老兵的本色;《打靶归来》寓意此次南疆边关行圆满成功;告别晚宴在《送战友》的歌声中落下帷幕。再见了,亲爱的战友!再见了,兄弟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