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山西(四)

种杰英

<p class="ql-block">  4月23日,出行第八天。八点钟酒店早餐,九点半驱车到大同博物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  大同市博物馆是地方性综合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国家二级博物馆,</span>现有馆藏文物七万余件。</p> <p class="ql-block">  馆内的三个镇馆之宝。一是司马金龙墓的漆面屏风。这个屏风上绘有各种故事和文字,真品藏在地下室,展出的是仿品。虽然只是仿品,但也足够让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二是北魏石雕柱座。别看它不起眼,仔细一看,你会发现柱座上的龙纹雕刻得非常精美,四角的力士栩栩如生,底座的纹饰也是各种精美绝伦,中间雕刻的妓乐童子更是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三是司马金龙的石雕棺床。棺床下方雕刻的力士有典型的故人特征,棺床上还雕刻了忍冬纹,以及各种拿着乐器的妓乐童子。</p> <p class="ql-block">  司马金龙墓陶俑阵,展出了238件陶俑,阵容强大,是国内北魏时期最大的俑阵,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古代。</p> <p class="ql-block">  打卡大同图书馆、大同美术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大同大剧院</span>。十一点多钟回到酒店休息一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同凤临阁源于李凤姐与正德皇帝的故事,1518年,正德巡游大同,看上大同姑娘李凤姐,产生了“游龙戏凤”的故事,正德皇帝为纪念李凤姐,御赏金匾上书“凤临阁”,挂在酒楼门前。<span style="font-size:18px;">迄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是历代名人雅士云集、美食家乐聚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  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为避八国联军战乱来到大同,驻跸四日,特命凤临阁制作御膳,慈禧食后颇为赞赏,并题字“凤临烧麦”,从此凤临阁烧麦有了“天下第一笼”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金箔打造的“金龙衔珠”,珠子灵动,风吹可来回摆动。</p> <p class="ql-block">  雕梁画栋,内部曲栏回廊、移步异景,汇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诸多样式和风格,同时精选了大同历史名胜景点和故事传说,精美绝伦的雕刻和雕塑展现在各个建筑和环境内,将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融合为一体,形成独具风貌的“凤临阁文化”,与气韵典雅的古城风貌交映生辉。据说装修花了几个亿。</p> <p class="ql-block">  近两点钟到达餐厅,是中餐最后一批食客。</p><p class="ql-block"> 盐煎羊肉、平城过油肉、传统羊肉烧麦、金牌一窝丝。地方特色,色香味俱全,吃到撑,还没吃完。</p> <p class="ql-block">  吃饱了,开始逛大同古城。</p><p class="ql-block"> 华严寺,是中国现存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辽金寺庙建筑群,也是我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是华严寺上寺的主殿,始建于辽清宁八年(1062年),重建于金天眷三年(1140年),基本上保留了辽代风格,是中国现存辽金佛寺中最大的殿堂。殿正脊上的琉璃鸱吻规模甚大,高4.5米,由八块琉璃构件组成,北吻系金代原物,南吻为清朝时期补制,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大的琉璃吻兽。</p> <p class="ql-block">  华严寺大雄宝殿上的匾额“大雄宝殿”和“调御丈夫”,“大雄”和“调御丈夫”都是释迦摩尼佛的尊称。牌匾是明代原物,作者为明代总兵马林。华严寺大雄宝殿是我国现存辽金佛寺中最大的殿堂。</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顶上的木结构全都有彩绘。殿顶平棊(天花板部分)是明宣德年间补装,光绪年间重新彩绘,共1012块,纹饰无一雷同。</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薄伽教藏殿是</span>下寺的中心,是佛教经藏的殿堂,保存有辽代塑像、楼阁式藏经柜及天宫楼阁。</p> <p class="ql-block">  薄伽教藏殿上的匾额“薄伽教藏”,“薄伽”是释迦牟尼佛另外一个名字,“教藏”就是存放典籍的地方。该牌匾为清代原物。匾额“古刹重新”,这是清代雍正年间的原物,清代重修寺庙时所写。薄伽教藏殿是我国木骨结构与斗拱相结合的建筑杰作,犹存唐代建筑遗风。</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薄伽教藏殿彩塑,</span>这尊合掌露齿微笑的胁侍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被视作“镇寺之宝”之一。</p> <p class="ql-block">  被梁思成称为“海内孤品”的藏经壁柜——薄伽教藏殿小木作天宫楼阁。</p> <p class="ql-block">  这座经幢式石塔,自辽道宗耶律洪基寿昌元年(1095年)至今,依然屹立在薄伽教藏殿前,见证着历史的沧桑。这是一座六角两级的单檐石塔。</p> <p class="ql-block">  华严宝塔:是全国第二大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塔的负一层是地宫,由100吨铜打造而成,总面积近5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华严宝塔的地宫内藏千尊佛像,金碧辉煌,所以它被称为“千佛地宫”,地宫中央的舍利宝塔,供奉的是元代高僧慧明法师留下的舍利子。</p> <p class="ql-block">  站在华严宝塔顶,整个华严寺的美景尽收眼底,那种开阔心胸的感觉真是太棒了!虽然爬楼梯有点累,但站在高处俯瞰的感觉,真是让人觉得一切都值得。</p> <p class="ql-block">  古刹华严, 时光轻抚, 遗风犹存, 漫步其间, 心灵寻得一片净土。</p> <p class="ql-block">  大同九龙壁,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属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壁高8.00米,厚2.02米,长45.50米。</p> <p class="ql-block">  由9条气势磅礴的飞龙组成,壁两侧是日月图案,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风格秀雅、端庄。</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内的代王府,是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明朝第一位代王朱桂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 年)开府就藩时,依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span style="font-size:18px;">比故宫还早了24年,</span>人称“大同小故宫”,历经了明王朝由建国而至失国的历史过程,先后有11位代王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彰显了代王的尊贵地位。在明末,代王府不幸被李自成焚毁,如今所见的建筑均为现代重建。</p><p class="ql-block"> 该景区游览的一部分是看实景演出。</p> <p class="ql-block">  代王府严格按“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王都营建原则建造的,占地十九万平方米,大小宫殿二十余座,房屋八百余间。外朝宫殿宏伟壮丽,庭院开阔明朗,内庭院落深邃,结构紧凑,秩序井然,藩王的威严得以在建筑中显现。</p><p class="ql-block"> 承运殿是秦王处理政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承运殿内看建筑细节。</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是我国现存辽、金时期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寺院建筑。其中辽代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金代的天王殿、普贤阁,三座庑殿顶、四座辽金建筑保存于一寺之内,在我国为善化寺独有,体现盛唐雄浑之气。</p><p class="ql-block"> “善化”这两个字——广结善缘、普施教化,与其说是明英宗朱祁镇为一座寺院赐名,不如说是对大同这片土地的美好期许。</p> <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后檐上悬挂有“威德护世”牌匾,由潞城王朱逊宁(朱元璋第十三子代简王朱桂嫡三子)题写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p> <p class="ql-block">  三圣殿,因殿内佛坛之上供奉着“华严三圣”而得名。这座建筑在艺术风格上独具特色,整个屋檐翼状翘起,给人一种轻盈欲飞之感。</p> <p class="ql-block">  殿内还保存有金代的两通碑碣,其中金大定十六年的这一通为宋通问副使朱弁所撰,尤为珍贵。这通金碑不仅是珍贵的文物资料,而且也是难得的书法妙品。</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作为八大辽构之一,其在古代木构建筑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殿内供奉的五方佛像,为金塑上品。</p> <p class="ql-block">  普贤阁,辽代建筑,重檐九脊顶楼阁,总高18米,1953年曾落架重修。结构精巧,形制古朴。内有普贤菩萨骑象坐像,周壁绘制《普贤经变》壁画、根据普贤的故事而绘制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善化寺的一砖一瓦,都有着岁月的痕迹,这不就是历史的沉淀嘛!看看那些古老的砖头,多有故事啊!</p> <p class="ql-block">  纯阳宫因供奉纯阳吕祖而得名,始建于金末元初,明洪武四年(1371年)重修,是大同市现存的唯一一座道教全真派寺观。</p> <p class="ql-block">  鼓楼始建于1463到1464年间,是明代楼阁式建筑的代表作。历史上,鼓楼经过了多次修缮。鼓楼不仅是大同城防的一部分,还负责报时和警报。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四牌楼则是明代洪武年间由大将军徐达建造的,它位于大同古城的中心,是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四牌楼由四个牌坊组成,每个牌坊都面向不同的方向,展现了精湛的木结构工艺。</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墙之一。周长7.24公里,其中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大致成正方形。城墙四周修筑有54座望楼、96座窝铺以及580对垛子,四角建有角楼。城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四门之上分别建有城楼、瓮城、月城及护城河。</p> <p class="ql-block">  站在古城墙上,欣赏夕阳下的大同古城,古与今的完美融合, 让文化的血脉在这里流淌。</p> <p class="ql-block">  大同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是贯通西北、华北的重要枢纽。 “三代京华,两朝重镇”是对大同历史地位和价值的高度概括,体现了这座城市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值得细细品,慢慢赏。</p> <p class="ql-block">  出行第九天,酒店早餐后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云冈石窟景区。</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是北魏皇家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举世闻名的云冈石窟,是东方艺术的明珠,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而它的最初开凿的推动、组织、经营者,就是北魏复兴佛教的名僧昙曜。</p> <p class="ql-block">  跨过山门,走上百米长的礼佛大道,两侧的石象驼着佛柱,融合了民族与佛教的元素。</p> <p class="ql-block">  走过礼佛大道,跨过中心湖上古朴典雅的七孔石桥,就进入了灵云寺。</p> <p class="ql-block">  灵岩寺坐落于云冈石窟大景区的湖心岛中央,整个寺院为三进院落,是按照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的描述而仿建的。 </p> <p class="ql-block">  石雕方形造像塔高达5层,每层有主佛像四面12尊。连同塔柱、佛龛周围的小佛像,数以百计,堪称同类石雕塔中的极品。</p> <p class="ql-block"> 千佛殿,内供释伽牟尼佛。</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气势恢宏,符合云冈皇家石窟的身份。</p> <p class="ql-block">  “入佛知见”来源于《法华经》,意思是进入佛的知见。也就是像佛一样,看透世界万物的规律。</p> <p class="ql-block">  跨过写着“入佛知见”牌匾的门,就能看到古道车辙,据说这是当年修建云冈石窟时留下的。随后,云冈石窟的真容逐渐展现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的窟洞并不是同时都开放的,研究院有选择的封闭养护。</p> <p class="ql-block">  第3窟又名“灵岩寺洞”,是云冈规模最大的洞窟,整体洞窟高大、雄伟、壮阔。平台中央是一座矩形洞窟,内置交脚弥勒,俗称“弥勒洞”。</p> <p class="ql-block">  第6窟是云冈石窟中最为壮丽的洞窟之一,完成于北魏太和十八年。该窟以中心柱为特色,被称为支提窟或塔庙窟。窟内雕刻丰富,造型有序,装饰华丽,被誉为“云冈第一伟窟”,是世界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第6窟从中心塔柱下层四面到洞窟东、南、西三壁下方,以右旋礼佛的顺序,浮雕刻画出数十幅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  窟内现存有30余幅反映释迦牟尼佛一生的佛传故事图,集中展示了佛主从诞生、成长、婚姻到出家、弘法等一系列重要场面。这些故事图的雕刻结构合理,手法简朴,是犍陀罗艺术东传的新创造,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此图为彩色塑像。形象逼真,五官和蔼,色彩艳丽,背景处雕像内容丰富,引人遐思。</p> <p class="ql-block">  第7与第8窟为一组双窟,是继早期昙曜五窟之后开凿的洞窟。窟外建有上下三层,面阔三间的窟檐,该窟檐是1993年按照原有清代阁楼样式重新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  第9、10窟共用一个屋顶,合成统一的外观造型,洞窟均由前堂后室组成,对称均衡,大小相当;各个壁面的设计,也力求同一对应。石柱上还雕刻千佛,柱基承以狮、象,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第15号窟万佛洞:内有8900尊雕像,气势磅礴。</p> <p class="ql-block">  “山堂水殿,入佛知见”,“凝视千年,镜觉人间”。我从远方来,赴你一面之约。</p> <p class="ql-block">  第20窟是云冈石窟最具代表性的旷世佳作,将拓跋鲜卑的剽悍与强大、粗犷与豪放、宽宏与睿智的民族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给人以心灵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早期(昙曜五窟,第16-20窟):由高僧昙曜主持,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位皇帝为原型,将帝王形象与佛陀庄严合二为一,造像浑厚雄伟,衣纹线条简洁,受印度犍陀罗风格影响显著。</p> <p class="ql-block">  中期(第1-15窟):汉化风格加强,出现双窟形制、仿木构殿堂雕刻,飞天、伎乐天等装饰繁复,体现孝文帝改革后的文化融合。</p> <p class="ql-block">  晚期(第21-45窟):民间开凿为主,佛像清秀飘逸,“褒衣博带”式汉服盛行,开启龙门石窟造像的先声。</p><p class="ql-block"> 余秋雨写的“西天梵音”。</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的开凿历时约150年,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等朝代,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9000余尊,是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p><p class="ql-block"> 徒步在景区走完了开放的石窟。最壮观的是6号石窟。两点钟离开景区。在景区停留了近5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驱车一个多小时到达杀虎口古堡景区。</p> <p class="ql-block">  行驶在长城一号线</p> <p class="ql-block">  “杀虎口”明代叫做“杀胡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作为一代雄关,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康熙征西时大军后勤补给就在杀虎口,所以康熙西征胜利后曾在此驻跸,并亲笔题写了“杀虎口”为关名,从此“杀胡口”便改为了“杀虎口”。</p> <p class="ql-block">  蜿蜒曲折的古长城,左边是内蒙凉城,右边是山西右玉。右玉的树木明显多于凉城。</p> <p class="ql-block">  人们的耳畔曾回响着《走西口》的民歌……"走西口"从形式上有三种类型:其一是通过杀虎口移民垦荒;其二是晋商通过杀虎口走向大漠经商;其三是劳苦大众为生活所迫,走向口外打工。但不管何种形式,走西口的开拓创新,勤奋吃苦的精神都是民族永远继承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  离开“杀虎口”,驱车一百公里左右,到达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p> <p class="ql-block">  住在汉庭酒店,条件还不错。在这住了两宿。今天行驶了252公里。</p> <p class="ql-block">  在酒店附近遛达一圈。</p><p class="ql-block">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是呼和浩特市建筑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  未见清真寺,先闻望月楼。清真大寺的一座33米高的望月楼。这楼可不是随便的六角形建筑,它顶部的木构亭简直是艺术品!一轮弯月镶嵌在顶端,远远望去就像是一个慵懒的美人,斜靠在建筑的天际线上。</p> <p class="ql-block">  宽巷子已有百余年历史,承载着首府数代人记忆深处的味道,既连接着现代商业繁华,又贯穿着市井街巷烟火,是一条兼具“烟火气、时尚潮、国际范”的具有青城记忆的特色饮食文化网红街。</p> <p class="ql-block">  不管是当地市民还是外地游客,宽巷子品目繁多的传统美食总能让人停下脚步满载而归。虽吃过晚饭了,忍不住还是买了些特色小吃品尝。(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