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戒录》借银代偿的故事

紫竹林传统文化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劝戒录》</span>借银代偿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劝戒录》是清代梁恭辰所著的一部笔记小说集,专门记载作者耳闻目睹的轶事,内容涉及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的事迹。记录了许多有关世道人心的故事,旨在通过这些故事来教育和警示人们。使人知所趋避,善者取而法之,恶者取而戒之,改过向善之心油然而生。且语言典雅隽永,趣味盎然,引人入胜,极为精彩,诚为不可多得的善世奇书。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前录中曾经记载过,徐辛庵侍郎和他的族兄,科名互换的事情(参见1.3.2)。当时的浦城知县郭少汾邑侯(旧时对县令的尊称),与徐侍郎是儿女亲家,还不知道有这回事,很是疑惑。现在我又在福州听闲浙江人讲述徐侍郞的事情,具体情节稍有不同,于是一并记录在此,但是足以用来劝勉世人则是一致的。浙江人说:现在的工部侍郎徐辛庵先生,是嘉庆二十三年戊寅科浙江省乡试的解元。在参加秋季乡试前,偶然间和族兄同游城隍山,适逢有一位妇人进庙求签,把签文拿给道士看请求解签指示。道士让妇人去请教徐辛庵先生,先生询问妇人想求问什么事情,妇人说:“我丈夫病重,医生说必须服用人参才能有转机,我家中贫穷,不得不以很高的利息去借钱,用于购买人参。丈夫的病如果能好转,偿还债务自然容易;否则雪上加霜,又多一重拖累,我自己实在难以承受。所以请神明替我决断,麻烦先生您为我解签。”先生用好话宽慰妇人后她便离开了。族兄忽然在神案旁,捡到一个布包,解开发现里面大约有二十多两银子,笑着对先生说!“今天不用担心没有买酒的钱了。”先生说:“这一定是刚才那个妇人遗忘的,你既然听到了她刚才说的话,忍心把钱拿走吗?”族兄认为这是很迂腐的话,自顾自把钱拿走了。</p><p class="ql-block">不一会儿,妇人踉踉跄跄又回到这里,寻找不到银包,号响大哭着说道:“我把这件东西弄丢了,我和我丈夫的性命都完了。”先生安慰她说:“东西已经落入他人手中,不可能再重新得到。通过你之前告诉我的话,我深知你的难处,我没能尽力阻止别人把银包拿走,是我的过错。现在我愿意代为赔偿,所以在这里等你。你可以告诉我你的姓氏和住址,我下山后为你筹措,下午一定如数送到你家。”妇人起初不肯相信,后来想着反正也没有什么其他办法,只得先回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徐侍郎立刻向各位亲友借贷凑足数目,亲自送到妇人家交付给了她。这一科乡试高中解元,第二年已卯科会试连捷,进入翰林院,跻身九卿之位。道光二年壬午科,主持江南乡试;今年又出任会试总裁官、提督江南学政。不能说这不是徐先生厚重德行的回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