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野钓拉饵施钓,贵在灵活多变,方能够发挥出拉饵垂钓的威力。其基本要求就是要随时找准鱼儿活动的泳层,把钓饵送到鱼儿的嘴边;适时变换饵球大小掌握好垂钓节奏;及时改变钓饵的状态,让鱼儿吃得舒服顺畅;准时把握提竿时机,减少空竿率。</p> <p class="ql-block">1、要根据时间段来决定钓法</p><p class="ql-block">一般来讲,清明节至立夏期间,中原地区在早上天明至上午11点时鲫鱼一般都不会上浮离底,宜钓底或者钓离底10-20厘米。11点以后至下午3点,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鲫鱼会离底活动,宜钓离底或者钓半水。下午3点至天黑,鲫鱼又会慢慢沉底活动,就又要以钓离底和钓底为主。芒种节气以后,鲫鱼离底的时间会逐步提前延长。</p><p class="ql-block">2、要根据气温、气压高低决定钓法</p><p class="ql-block">鱼儿对气温、气压非常敏感,气温高水体会相对缺氧,此时鱼一般都会上浮离底,适宜钓半水、钓离底;气压高水体氧含量一般都会高,此时鱼儿会比较活跃,在水底寻找食物,此时就适宜钓底擒获大一些的鲫鱼。</p><p class="ql-block">3、要根据风力大小决定钓法</p><p class="ql-block">除了冬季和早春季节以外,鱼儿都是喜欢风的,风吹浪涌,水动鱼动,当然6级以上的大风除外。根据经验,在2-3级风的情况下,对钓底、钓离底影响不大;而在风力3-4级,接近4级或4级靠上一些的情况下,由于水体中的涌浪已经比较大,会带动水底的诱饵和泥沙在水底泛起(以钓点水深1.5-3米为例),此时鱼已经无法在水底安心就饵,而是随着风浪在离开水底一定距离的水层活动,此时钓离底钓半水就是最好的选择。</p><p class="ql-block">4、要根据上鱼快慢决定饵球大小</p><p class="ql-block">拉饵垂钓,是拉大饵还是拉小饵也是很有讲究的,除了依据钓大鱼拉大饵、钓小鱼拉小饵来决定饵球的大小以外,更要根据鱼的上钩速度来掌握饵球的大小。窝子里鱼多,下钩就有鱼就饵,此时要拉小饵球提高上鱼率,减少窝子里的鱼的数量,以免鱼太多了讯号的混乱,如果窝子里鱼少,上钩较慢,就要拉大饵球来加强诱鱼,保证窝子里有一定数量的鱼,靠鱼来诱鱼,千万不要把窝子里的鱼钓光了再想起去诱鱼。</p> <p class="ql-block">5、要及时调整拉饵的状态</p><p class="ql-block">大家都知道在竞技钓鱼时饵料的状态对上鱼率有很重要的影响,其实野战拉饵垂钓也是如此,一定要根据鱼情及时调整好饵料的状态,首先切忌拉丝粉不是越多越好,拉丝粉太多,就会在鱼钩上残留较多的小麦蛋白,鱼对残留的小麦蛋白不感兴趣,同时拉丝粉多了,饵料就会粘,会造成挡口现象,也容易成为面疙瘩,其次饵料不要硬,即使有小杂鱼闹钩中途劫钩,饵料也不要硬,饵料硬了必定挡口,特别是在钓离底和钓半水时更是如此,光是看到了浮漂在中途有停留、上顶、加速等就饵动作,但是提竿都是空竿,这除了是因为鱼太小之外,大部分都是饵料开的比较硬,比较黏、使鱼不能够一口吞入嘴中。第三是饵料不要一次开得太多,以能够用三个小时为上限,虽然现在的饵料基本上已经都不反水,但是饵料开好后存放时间太久,其味道会变差许多,失去原来的诱鱼作用。还有握在手中的饵团,一定要记得经常保持球形状态,这样拉出来的饵球比较规矩,一般都是小圆球,状似一朵花,大小也容易控制掌握,上钩率会更高一些。</p><p class="ql-block">6、要读懂浮漂语言</p><p class="ql-block">拉饵作钓时的浮漂讯号会非常的丰富多彩,但同样是真真假假,真假难辨,但是这其中有一定的规律可循,说穿了也就那么几大类,无外乎抛竿入水后,浮漂无法站立,斜立或者平躺水面、抖动,浮漂在下降过程中停顿、停止、加速下沉、黑漂,浮漂到位后上浮、点动、下沉等漂相,这些都是当然的提竿时机,问题是在这些漂相当中有相当多是空竿,究其原因:漂入水后无法站立基本都是白鲦劫钩,空钩原因主要是鱼钩、所以拉饵球比较大,钓饵黏度也较大,白鲦个体较小,此时换上一号袖钩拉极小的饵球,问题就可以解决。浮漂在下降过程中停顿、停止、加速下沉、黑漂而空竿,此时一般都是小鱼所为,包括小白鲦、小麦穗、小鲫鱼等,碰到这种情况,如果连续几竿都是空竿,那么对这些漂相可以置之不理,等浮漂到达预定的位置之后再抓实口,除非是力道比较明显有力的黑漂或者是上浮漂相;如果中途劫钩厉害,浮漂到达目标位置很慢、很困难,那么可以换用浮力大一些的浮漂,或者是浮漂末尾加粗的浮漂,都可以加快钓饵的下沉速度,减少小鱼的半途截杀。</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