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妈妈,你知道春晚的扭秧歌机器人,那个发明的人学习不行呢!”孩子的话把我惊到了!赶紧百度一下,才知道,原来他叫王兴兴,是手工狂热爱好者与英语困难户。考研时,王兴兴想考浙大,超过总分数线很多,但不够英语线,于是去了上海大学。</p><p class="ql-block">“姑娘,她只是偏科,可不是成绩不好。”我赶紧跟孩子解释,并写下这篇文章。</p> <p class="ql-block">从王兴兴可以看到,我们不应该歧视偏科的。偏科的人,或者说学习不好的人,指不定也能取得大的成就。莫欺少年穷,或许ta就找到合适自己的路,变成佼佼者了呢。虽然偏科了,只要把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也有可能取得成功,但这跟偏科与否没有直接因果关系。王兴兴的成功,不是因为他的偏科,而是因为他从小就爱手工,爱钻研。他的成绩也不差,理科满分不说,其他科目也不会差,除了英语,否则怎么总分能高出录取线,怎么可以考上研究生并且毕业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然,也不用学习偏科的。</span>作为学生,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像娃分享的那样,提升弱科并将强科做到极致。各科的学习,提升的是不同种类的能力,如果一科落下了,它相应的能力可能也落下了。用心琢磨学习方法,努力提升成绩,也是一种钻研精神呢。哪怕没有成功,我们要的,是努力之后的坦然,不是知难就退的逃避。</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还没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时,广撒网是一种方法。像我经常跟娃唠叨的,语文学好了,可以当语文老师,钢琴弹好了,可以当钢琴老师,语文和钢琴都学得好,就可以自己作词作曲了。技多不压身,学得多一点好一点,人生的路选择就可以多一点。我的堂弟带着全家在做豆腐,每天起早贪黑全年无休,老母亲老父亲妻子都在作坊里帮忙,孩子放学的闲暇时间也耗在作坊里,我问他能否换个行业换个经营方式。他答:“姐姐你以为我不想吗?我尝试过多少职业你是知道的,就我这没有文化脑子想不到东西的人,能有多少出路呢?只有这一条路看着还可以走啊!”一条路也不是不可以走,只是没有选择只能走下去。也莫怕,只是暂时没有其他路罢了,走着走着,可能又瞧见出路了。</p><p class="ql-block">虽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可是,如果有别的出路,谁不想换个更合适自己的路,活得更好呢?要找到合适的路,得有多条路给你挑才可以呀。</p> <p class="ql-block">又说回偏科,偏科的人成功了,不是偏科的胜利,是他在别的方面的努力胜过了偏科带来的危害。现在的媒体,就爱逮着一点人的缺点,或是个别人的成功,就断章取义大肆鼓吹,这不是带坏小孩子嘛。我们成年人知道全面的去看问题,可是孩子不知道啊,他只看到了你让他看到的东西,所以,他们把少数人的偶然看成了多数人的必然。王兴兴是英语偏科,他不是放弃学习;大学生卖猪肉只是个别人的选择,并不是大学无用……作为家长,我们不能阻止人家去博眼球,看到这类型的报道,得引导孩子去了解背后的原因。</p><p class="ql-block">共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