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建筑瑰宝——三原县城隍庙

人在旅途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城隍庙建筑群之一。</p><p class="ql-block">三原城隍庙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城隍庙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群以精湛的木雕、石雕和琉璃工艺著称,现存明清古建筑115间,完整保留了明代官式建筑规制。</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三原城隍庙由明太祖朱元璋敕令建造,秦王朱樉督建完成,初建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历经明清两代20余次修缮扩建。最大规模的维修在清咸丰二年(1852年),北城望族刘恭人出资四万余两白银进行的历时三年的整体修缮。‌‌</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现存建筑群由四进院落组成,占地面积9500平方米,按南北中轴线依次布局砖雕照壁、三重木牌楼、石牌坊、戏楼、献殿与拜殿联体建筑等元素,最北端寝殿通过无梁门与明神亭相连。第四道木牌楼的建筑尤为精华:13米高的明万历木构建筑上雕刻58位童子像,斗拱结构精密呈蜂窝状,朱漆金瓦的屋身与青绿檐枋形成强烈色彩对比。‌‌</p><p class="ql-block">‌艺术特征‌</p><p class="ql-block">三雕艺术‌:集砖雕(照壁龙纹)、木雕(斗拱童子像)与石雕(牌坊纹饰)于一体,仅第四道牌楼就包含120组独立雕刻</p><p class="ql-block">‌琉璃工艺‌:使用皇家规格的黄绿琉璃瓦,屋面装饰走兽数量达九件,仅次于故宫太和殿规制。</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作为三原县博物馆所在地,馆藏3000余件文物包括岳飞《前后出师表》石刻、于右任书法真迹等珍品。主体建筑供奉唐代名将李靖,延续了"城隍由历史贤达担任"的礼制传统,其庙会活动被列入陕西省非遗名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