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朝入姑苏 满眼是江南(二)

星星

<p class="ql-block">昵称:星星</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50571</p> <p class="ql-block">接上篇,昨天天还好好的,今早下雨了,青砖黛瓦,石板小径,烟雨江南,每一处角落都藏着故事。</p><p class="ql-block">去朱鸿兴特别点了非遗大使做的猪肝面,还别说,味道真的不错。特别推荐,下次老师们去观前街可以一饱口福哦。</p><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最后一天了,差不多都得打道回府了,今天又预约上了沧浪亭,先打的去留园。</p> <p class="ql-block">苏州古典园林,以沧浪亭、狮子 林、拙政园和留园并称,分别代表着 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 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留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列世界遗产名录。地理位置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是苏州园林中的又一颗璀璨明珠。</p> <p class="ql-block">留园最后的主人,为盛宣怀。这个盛宣怀,是清末的官办商人、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中国商父""中国高等教育之父"。盛宣怀在留园有两个仆人,一个 叫吕葆珍,嫁给了交通部次长赵庆华, 其中一女是"赵四小姐"赵一荻,后来嫁给了张学良。还有一个仆人叫倪 桂珍,会弹钢琴、懂西学,后嫁给了 传教士宋嘉树,是宋家三姐妹宋霭龄、 宋庆龄、宋美龄的母亲。这豪富之家的仆人,还真是藏龙卧虎,在留园,印象最深的还是这导游的解说。</p> <p class="ql-block">江南水乡的座座园林,走马观花,体会不到建筑者蕴含在一砖一瓦的用心,一雕一刻的精致,注重细节是它最大的特色。拙政园以大著称,留园相反,恰以小而闻名,面积既然小,风格当然与拙政园的大气、深邃不可比拟。在苏州,留园的光芒早已被拙政园所掩盖,然而留园的魅力其实是丝毫不逊于拙政园的,它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著名。同时留园也是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科举考试的最后一个状元俞樾作《留园游记》称其为吴下名园之冠。</p> <p class="ql-block">留园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最初是万历年间曾主持营造明万历寿宫的太仆寺少卿徐泰时所建,徐泰时与万历二十一年罢官还乡后,在此建东西两园,西园后演变为戒幢律寺。现在的留园,当时称为“东园”。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留园为洞庭东山人刘恕所得,他非常喜爱此园,得手后重新整修并加以扩建,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重修竣工后,改称为“寒碧山庄”,俗称“刘园”。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留园归洋务派重臣盛宣怀之父盛康所有,加以修葺扩建,仍其音而易其字,称留园,寓“长留天地间”之意。</p> <p class="ql-block">留园分为中、东、北、西四个部分。中部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精华所在,主要景点有冠云峰、楠木殿、鱼化石等。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有佳晴雨快鱼之厅、林泉耆砍之馆等。北部田野风光,有新辟盆景园。西部则是全园最高处,以假山为奇。</p><p class="ql-block">古木交柯:留园十八景之一,左侧为古柏,右侧为山茶,千年古树相依,诉说岁月的故事,感受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雨中漫步留园,感受别样的园林风情 。循着园中长廊而游,不湿衣襟而获雨中游园的雅趣。</p> <p class="ql-block">留园曲廊:是苏州园林三大名廊之一,全长约700多米,曲廊以其蜿蜒曲折的设计,和丰富的文化内蕴而闻名,此外,曲廊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书条石,其中有最珍贵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书法作品,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欣赏机会。</p> <p class="ql-block">据说以前留园的主人刘蓉峰爱石如痴,并且喜欢将古人的美诗篆刻在青石上嵌入墙壁。长廊两壁上有历代文人墨客书法石刻三百七十多方,人称“留园法帖”,堪称留园一绝。</p><p class="ql-block">从此,这种长约一米,宽约四十厘米,石面上刻着文章诗词或名家书法的书条石就成了留园的一大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一窗一景,一步一景,别具一格,留园如画,不愧是是四大园林之首。</p> <p class="ql-block">五峰仙馆的南面的庭院中有一组湖石假山,正是按照庐山的五老峰的意境来堆建的。其间有五个山头,暗喻馆名中的“五峰”。</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第一次踏入留园,那么有三样宝贝你绝对不能错过!</p><p class="ql-block">苏州留园的三绝分别是冠云峰、楠木殿(五峰仙馆)和鱼化石‌。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p><p class="ql-block">冠云峰高6.5米,是江南园林中最高大的湖石,体现了太湖石“瘦、漏、透、皱”的特点。</p><p class="ql-block">楠木殿(五峰仙馆)为"五峰仙馆"的俗称,梁柱全部采用楠木,建筑用材异常奢华。</p><p class="ql-block">被誉为"江南第一厅堂"鱼化石,镶嵌在冠云楼楼下正中,距今已有一亿四千多万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冠云峰:留园的灵魂,镇园之宝,奇石之巅,让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楠木厅:江南第一厅堂,古韵今风,尽显江南水乡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鱼化石,:一亿四千多万年的沉默,静待你的凝视,感受大自然的神秘。</p> <p class="ql-block">厅内最亮眼的是分立两旁的十扇楠木纱隔窗,其中所嵌的花乌画以丝绢为本,薄如蝉翼,隐约可见园内风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很有意境,颇有禅意。</p> <p class="ql-block">“林泉嗜硕之馆”为鸳鸯厅,厅中间以红木银杏屏门,两边以圆光落地罩把厅分隔成南、北厅,落地罩雕镂剔透,装饰考究。</p> <p class="ql-block">留园最经典且广为流传的语句是:‌“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 这句话精准概括了留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核心造园理念——通过精巧的空间布局和自然元素的融合,在有限的城市环境中营造出无限的山野意境,让人虽处繁华却如隐山林。</p> <p class="ql-block">涵碧山房位于园中部,硬山式建筑,其名取自宋代大文学家朱熹的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筑面池,水清如碧,因前临荷池,旧时为园主夏日纳凉之处,又称"荷花亭"。</p> <p class="ql-block">与涵碧山房相连的明瑟楼,是一座造型精巧的两层建筑,明瑟楼名取自《水经注》:“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寓意环境雅洁清新,水木交融之感。站在可亭或小蓬莱处隔岸眺望,明瑟楼及其西侧的涵碧山房宛如一艘航船。楼下三面敞空,游人在此倚靠美人靠,仿佛置身舟楫之中,体验“恰航”之妙。</p> <p class="ql-block">明瑟楼的建筑二层高半间楼,所谓"半间楼”,是因为该楼为重檐歇山屋顶,但只有东侧有两层飞檐,西侧倚靠涵碧山房墙上没有飞檐,视觉上形成半间楼房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与众不同的是,明瑟楼内无常规楼梯,造园者独具匠心,将楼梯巧妙隐藏于湖石假山之中。假山嶙峋耸秀,有谷有峰,一峰太湖石将山径楼道半隐其中,峰石上镌“一梯云”三字,形状如云似帆。“梯云”取自唐代郑谷《少华甘露寺》中“上楼僧踏一梯云”之句,暗示以云为梯,突出假山的高峻。</p> <p class="ql-block">“一梯云”石峰是留园主人刘恕收藏的十二峰之一,被命名为“一云峰”。刘恕作为一位“石痴”,精心搜罗十二峰奇石置于园中,并请友人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在刘恕心中,这些峰石象征着真、善、美,是鞭策人生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水池中筑有一小岛,名为“小蓬莱”。传说海中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有紫藤,清明前后,紫藤花开。从这里可以欣赏整个留园的全貌。</p> 曲径蜿蜒、竹影婆娑。 <p class="ql-block">留园的西部是一座黄石包土的大假山,略微点缀一些亭榭,建筑疏朗。</p> <p class="ql-block">活泼泼地在假山的东南麓,是一个水榭,面阔三间,卷棚歇山顶,四周环廊,南面临水,西北面山,东接长廊。这个好听的名字来源于殷迈的《励志》诗:“窗外鸢鱼活泼,床头经典交加”意思是说窗外可以看到鱼鸟活泼自在,而屋内的床上摆满了经典的书籍,表明了园主对桃花源式隐居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穷……”有时候,你感觉走到了走廊的尽头,可曾想到,如此匠心独运的设计,其实正引领你走进了另一天,另一地……如此“柳暗花明又一景”。</p> <p class="ql-block">盆景园在留园北部,旧构已毁,现辟为花木盆景,名"又一村",存田园之 趣,是与虎丘万景山庄、拙政园盆景园,并称为苏州园林的三大盆景园。</p> <p class="ql-block">园内盆景,品种繁多,包括黑松、刺柏、五针松、石榴桩、榆桩、雀梅、黄杨、紫藤、六月雪等二十多种。走进留园盆景园,你会被各种盆景的美丽所吸引。黑松的苍劲有力,刺柏的挺拔秀丽,五针松的精致小巧,每一种盆景都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留园,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诗意。你知道吗?它的前身其实是“花步小筑”,这个名字来源于清代学者钱大昕的题字。那块青石匾上,四周镶嵌着砖细花果浮雕,简洁而不失雅致,低调中透着不凡。</p><p class="ql-block">“花步小筑”其实是刘蓉峰的别业“寒碧山房”的另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中的“小筑”二字,是留园园主对自己的谦称,表示这座园林只是河边埠头旁的一处小小建筑而已。</p><p class="ql-block">“诗是无形画,画是不语诗”,而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恰恰是一幅幅立体的画和一首首凝固的诗。留园内的“花步小筑”砖刻,就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p><p class="ql-block">这段历史和这些美丽的花木、建筑,让留园成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历史韵味的地方。每当走进这里,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老的韵味和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苏州园林的布局,真的是妙不可言。山为骨,水为脉,花木是毛发,建筑是眉眼。园林中的山石水木,仿佛是有生命的存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不仅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更是对我们今天的一种绿色人文情怀的启示。所以,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苏州,一定要亲自去看看这些园林。每一处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每一处都能让你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留园,长留天地间。</p> <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浏览和阅读,遥祝雅安!</p><p class="ql-block"> 2025/05/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