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基因

美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父亲最后一次站在田埂上时,那时的他已经病入膏肓了,1年多的白血病,直接将60岁的父亲,这位身体刚健的农民,折磨得憔悴不堪,形同枯木,双腿骨髓坏死,疼痛的已经难以直立,身体弯得像熟透的稻穗。可他始终忘不了与他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田地,始终放不下与他一辈子情结的土地,他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掌抚过青翠的麦苗,仿佛在抚摸初生婴儿的脸庞。春日的阳光落在他古铜色的面庞上,皱纹里积淀的泥土在光线中闪烁,那是土地给予农民最朴素的勋章。我站在他身后,忽然意识到这弯腰劳作的剪影,早已刻进我的血脉,成为我生命里最永久的基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父亲与土地结下深厚的情结,因为他是一位农民,从小没上过学,没有受过教育,没有文化,既不会做生意,也没有特别的手艺,更没出去打过工,只会种地。但他却靠种地养活我们一家,供我读完大学。村南河有一片沙滩,是父亲用铁锹一点一点刨,用撅头一点一点剜,最终开恳出来一片大约六亩的沙窝地,他却用一生去耕种守护这块地,可以说这地就是他的命,就是支撑起家庭经济的命脉,生活收入的主要来源;更是成为他施展植本领的场所,地里的瓜果蔬菜总是村里种植生长最好的,等待收获时,满心欢喜的卖个好价钱,这是他最大的欣慰,就是这块地,他耕种了一辈子,就是这块地的收入帮我从小学读到大学,父亲去世后,自然而然的留给了我,土地在延续,而我成了一名医生,虽没有直接去这块地劳作,但却在医生岗位这块新土地上,和父亲一样,父亲的价值所在,生命的延续,我已然成为了父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记得六岁那年夏天,我蹲在地头数蚂蚁。父亲的镰刀掠过玉米秆时带起的风,惊散了排着长队的黑色小点。他随手掰下个玉米棒子扔给我:"数这个,能数到秋收。"我抱着沉甸甸的玉米,看着露水从碧绿的叶尖滴落,第一次触摸到生命的重量。那些清晨,露珠折射的七彩光晕中,我学会了辨认农历节气。雨水时麦田泛起的清韵,惊蛰后泥土裂开的细纹,都是大地写给农民的情书。</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片地里的高岗上,父亲用河里的石头建起了一座小平房,能挡风遮雨,即可以在里面睡觉,又可以在这里做饭,水是河沟里流出来的泉水,火是地里的干树枝、枯枝,粥是地里的南瓜、地瓜做的,菜是地里的辣椒或土豆;随地取材,方便而有干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暴雨突袭的夜晚,打着手筒灯在地里抢拾地瓜干。父亲用塑料布为拾满袋子里的地瓜撑起临时帐篷,我与姐姐被淋得满身湿透,抱着半袋子地瓜干在泥泞中奔跑。当闪电劈开夜空时,我看见父亲强大的背影如同守护神,在风雨飘摇中为土地筑起屏障,不放弃一颗地瓜干给淋湿。那一刻我忽然懂得,农民对土地的爱,粮食的珍惜是近乎宗教的虔诚。</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毕业工作后,我在县城出租屋里闻到若有若无的麦子香。推开窗,月光下的风吹树叶莎莎作响,恰好似田地间的麦浪声。河里的蛙鸣声,父亲的话在耳畔回响:"读书就像种田,勤劳才能收获向前”。而今,我在医生岗位上,父亲的话始终在耳边提醒、督促我: 勤劳、向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城市霓虹中迷路时,我总下意识寻找北斗星的位置。在工作中迷途时,父亲的身影就会出现。我知道,土地的基因,已延续在我身上。医院门口卖烤红薯的老汉,公园角落里零星的菜畦,都在唤醒我血脉里流淌的农耕记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曾几何时,梦里梦见父亲在地里劳作的身形,曾几何时,心里涌现父亲的话:"读书就像种田,勤劳才能收获向前”,工作亦是如此,总能感受到背后无数道期待的目光。这是土地的基因,是土地基因的延续,是基因里的使命,更是属于农民儿子的星辰大海。每一粒播下的种子,都在等待破土而出的春天。</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