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岸线自驾游第四季第三站——慢游青岛

清林

<p class="ql-block">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天气:晴</p><p class="ql-block"> 今天早上的天气,比昨天稍微好了一点。但上午10左右,市区就开始雾气腾腾了。这以后,天气就一直是灰蒙蒙的。随之而来的一阵子冷风,让人深深感受到夏天的寒意。</p> <p class="ql-block">  昨天徒步走了一整天,大家都有一点疲倦。所以今天普遍都起来的比较晚。加之早上上班高峰期,路上到处都拥堵,我们出发的时间就比那几天晚了差不多1个小时,上午9点过才从我们入住的民宿出发,开始今天的青岛市区游。</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打卡的第一个景点是青岛崂山区的小麦岛。</p><p class="ql-block"> 小麦岛公园位于青岛市崂山区,是一座环形离岸岛屿,通过一条海上栈桥与陆地相连,被誉为青岛的“海上花园”和“小垦丁”。公园以自然海景、休闲草坪和浪漫打卡点闻名,2021年入选“好客山东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观景云桥‌:200米长的“麦岛云桥”连接停车场与景区,可俯瞰海岛全景与海天交融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海边木质楼梯与栈道‌:左侧木栈道适合拍摄文艺风照片,西面草坪可欣赏落日与心形树。</p> <p class="ql-block">  孤独的树‌:位于岛上右侧石子路尽头,树影与大海相映,是热门拍照点。</p> <p class="ql-block">  离开小麦岛,我们又打车去了青岛奥帆中心。</p><p class="ql-block">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新会路12号,占地面积约45公顷,其中场馆区30公顷,赛后开发区1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38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建设过程中紧紧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按照“可持续发展、赛后充分利用和留下奥运文化遗产”的原则,规划、设计、建设。青岛奥林匹克帆船中心还采用了大量的高科技环保技术,体现了“绿色奥运”精神。奥帆基地同样注重环境景观规划,通过三条南北向轴线即:西轴—海洋文化轴、中轴—欢庆文化轴、东轴—自然文化轴,组成了意向的“川”字。以“欢舞·海纳百川”为主题,寓意开放的青岛正以宽广胸襟,向世界敞开大门。</p> <p class="ql-block">  青岛奥帆中心紧邻青岛五四广场。走路也就几分钟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五四广场,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东海西路,与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大楼相对,南临浮山湾,始建于1996年,是一处集草坪、喷泉、雕塑于一体的现代化风格广场,为青岛市地标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五四广场因五四运动而得名,以东海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区:北区以绿荫大道间的草坪为主,中央建有喷泉;南区由露天舞台、点阵喷泉、观海迎月台和雕塑“五月的风“等组成,总占地面积达10万平方米;是弘扬五四爱国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重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青岛五四广场,我们又打车前往青岛小鱼山公园,去观赏青岛的绿树红瓦。</p> <p class="ql-block">  小鱼山位于青岛市莱阳路东段以北,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东南角。海拔60米,面积2.5公顷,绿地面积2.1公顷,绿地率84%。是青岛市第一座古典风格的山头园林公园。附近有鱼山路,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青岛小鱼山,是青岛著名的具有古典风格的景点。山虽不高却能远眺,登山俯瞰,自西向东可以看到沿海的一系列美景:栈桥、小青岛、鲁迅公园、水族馆、汇泉湾、第一海水浴场、八大关景区等,前海美景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此山原无正名,后因靠近鱼山路而获"小鱼山"之称。主建筑为"览潮阁",三层八角高18米,阁内有螺旋式的楼梯,外设护栏平台,人们可沿平台绕阁一周,饱览"蓝天、碧海、青山、绿树、红瓦、黄墙"这一青岛的独特风貌。山之西坡有一挑檐式六角亭,因站在亭内可一览碧波荡漾的汇泉湾,故取名"碧波亭";。东面是四角的"拥翠亭",其风格与"碧波亭"相似。上述三处的匾额皆由著名艺术大师吴作人先生题字。</p> <p class="ql-block">  从小鱼山出来,沿鱼山路走大约600米,走到鱼山路与大学路转角处,就是青岛的网红墙。</p> <p class="ql-block">  青岛网红墙位于市南区大学路与鱼山路转角处,是青岛市美术馆的外墙,原为1933-1941年建成的“青岛红卍字会”旧址,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建筑融合了罗马柱廊式、中国宫殿式(故宫红墙黄瓦风格)和阿拉伯式三种风格,汉白玉路牌“大学路”“鱼山路”镶嵌于转角两侧,成为标志性打卡点。</p><p class="ql-block"> 这个打卡点的人气那也是非常旺的,在此拍照打卡的年轻人非常多。</p> <p class="ql-block">  ‌青岛万字会旧址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37号。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融合中国传统、罗马式和伊斯兰式建筑风格,现为青岛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  经过青岛网红墙,沿龙口路前行100多米,进入龙江路,这里就青岛的宫崎骏漫画街。这里也是青岛人气非常旺的地方之一。有许多年轻人在这里拍照打卡。有点打卡点甚至排起了长队。</p> <p class="ql-block">龙江路27号,是山东大学前校长赵太侔旧居。</p><p class="ql-block">赵太侔(1889年—1968年4月),名畸,原名赵海秋。青州市东关青龙街人。在中学学习时加入同盟会。后到烟台实艺学馆学英文,1909年毕业。1913年加入国民党。1914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1918年毕业后,回济南任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教师,并在省立第一师范兼英语课。不久,他又考取公费赴美国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当研究生,专攻戏剧。1925年回国,应聘为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教授,兼戏剧系主任,同时兼任北京大学讲师,主讲戏剧课。1932年7月青岛大学改为国立山东大学,9月30日,他任国立山东大学校长。1936年,他辞去校长职务,去北平任北平艺专校长。从1939年1月起,他先后任教育部教科用书编纂委员会委员,兼剧本整理组主任,国立编译馆编纂、中央训练委员会处长、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参事等职。1946年1月山东大学复校,国民党政府复令他为校长。1949年9月,山东大学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开学,他应聘为外文系教授。同年秋,他参加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1958年,山东大学迁往济南,他留在青岛海洋学院任教,兼任学院的学务委员,他还是政协山东省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民革山东省委员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走完宫崎骏漫画街,转入黄县路,老舍故居及骆驼祥子博物馆就位于黄县路12号。</p><p class="ql-block"> 可惜我们到达这里的时候,已经闭馆,我们没有进入参观,只能在门口打了一个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