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的杭州,暖风裹挟着西湖的水汽,将满城的绿意晕染得愈发清新。5月16日,一群来自于亳州师专附小联盟的语文教师怀揣着教育热忱齐聚于此,开启了一场以“西子湖畔探教学主题”为核心的语文教研之旅。碧波荡漾的湖水,承载着千年文脉,也见证着新时代语文教育者们探索教学新路径、共研育人新方法的决心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 聚焦于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观摩会在江苏省特级教师梁昌辉的引领下拉开序幕。梁老师以<span style="font-size:18px;">《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作为示范</span>,展示了如何以向光而行的姿态,拥抱教育变革,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突破和发展。梁昌辉老师借助两个性格鲜明的角色,展示了幽默与趣事,引导学生理解角色对话的价值,探讨故事创作技巧,包括人物设定、情节发展及夸张修辞的运用。通过角色扮演,学生们深化了对故事内涵的理解,掌握了创作趣味故事的方法。梁老师强调观察生活对创作的重要性,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灵感,以提升写作兴趣与能力。</p> <p class="ql-block"> 在创意与互动并重的语文课堂上,曹海永老师带领学生们首先通过实践完成了介绍方帽子店的任务;接着复述童话故事《新帽子店》,重点关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然后聚焦于三个意想不到的点进行语言实践,如通过师生表演、对话等方式;最后,让学生们以新帽子店代言人的身份进行角色扮演,从卖家、顾客和创作作家三个视角来体验和表达。强调学生不仅应理解故事,更需在实践、思维、创造和人格发展方面深入探索,以实现全面成长。最后,老师鼓励学生们铭记“实践的山、思维的山、创造的山、人格的山”的理念,希望这些理念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前进。</p> <p class="ql-block"> 沈晓敏老师与学生们共同探讨分析《漏》这一民间故事。通过游戏、分角色朗读和讨论等互动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并通过关键词圈画和地点转换示意图等教学工具,有效帮助学生提取关键信息,降低复述难度。课堂上,孩子们积极参与角色扮演和互动,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学会了从文本中发掘故事的乐趣,体会到了古代民间故事的智慧与幽默。此外,通过与编辑的对话,学生对故事背后的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老师在总结中强调了对民间故事深入挖掘和传播的重要性,展现了本次课程的教学方法与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 民间故事《枣核》则由姜树华老师执教。课程开始回顾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利用两幅画面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特别强调了故事中的幽默元素,鼓励学生分享最有趣的地方。学生们积极参与,通过讨论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姜老师强调了不仅应享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还应从中汲取思考,理解民间故事背后的深刻含义。课后,姜老师强调了民间故事的学习价值,指出这些故事不仅有趣,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整个课程旨在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其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 下午王桂林老师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口语交际课。在以六一儿童节为背景的课堂中,王老师创造性地运用情境教学,激发三年级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热情。通过故事选讲、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故事讲述比赛等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使故事讲述更加生动有趣,还锻炼了专注力、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王老师特别强调通过动作和语气语调的变化来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并通过小组竞赛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和充满童趣的课堂氛围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反馈,让学习过程充满了乐趣。</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特级教师为三年级学生上了一堂富有创意的写作课,通过动物超级变身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编写趣味童话。课堂上,学生们积极讨论,分享自己对动物变身后的奇思妙想,张老师强调故事应有趣、好玩且富有教育意义,同时课程融入了AI评价和量表,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这次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通过人工智能(AI)技术辅助学生修改作文,强调了意外和应对的心理活动描写。教师引导学生先拍照并上传作文到AI平台,接着展示AI生成的修改建议,包括增加意外元素和应对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的描述。通过这种互动,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修改意见,提高写作水平。AI不仅作为修改工具,还作为提高写作技能的助手,强调了技术在现代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课堂结束时,教师总结了AI在辅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方面的角色,并鼓励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完成作文。此实践展示了技术赋能的写作教学新范式,强调了师生合作与技术创新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朱煜老师的《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以字词教学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剖析人物特点,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氛围既充满了语文学习的严谨性,又不失童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通过阅读策略教学,旨在为学生播下对文学的美好印象的种子,通过分享旧照片和讨论话题(如使用宝葫芦做什么)来增强学生的感受。教师不仅作为先行者,还利用AI技术,如通过描述让照片动起来,为学生带来全新的体验。然而,对于某些特别的照片,教师选择不使用AI让其动起来,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教学理念。整个课程让人感到意犹未尽,受到广泛好评。</p><p class="ql-block"> 何夏寿老师的《巨人的花园》以讨论为中心,利用故事地图和人物名片激发学生对情节与人物性格的深度思考。通过角色扮演和课文内容复述,学生们展现了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浓厚兴趣。课堂上,学生和老师通过分析和想象文学作品中的场景,探讨了文学素养和文本分析的重要性。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对青草、白雪覆盖的花园以及阳光照进花园等场景的理解,强调了文学作品中情感表达和场景变化对理解故事核心意义的关键作用。通过这种互动,学生不仅展示了丰富的想象力,还理解了故事中人物行为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最终共同完成了故事地图的绘制,清晰地呈现了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题。整个对话强调了阅读理解、创新思维以及课堂参与的重要性,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