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

苏皖

<p class="ql-block">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柏扬,算起来已七十出头,人生七十古来稀,然而咋一看,柏扬年轻着呢,身材匀称,腰杆笔直,一头浓密的乌发,走起路来两个胳膊前后摆动,不紧不慢,均匀有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扬是当下最幸福的人,同龄人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常挂念却难以经常见到,而柏扬有三个闺女。每个周日,闺女们都会带着夫君和孩子来老两口这儿吃中饭。这天一早,总会见到柏扬老俩口去菜场,大包小包往家拎。这约定俗成、由来已久的每周一次团圆饭,柏扬从不怠慢,总是忙前忙后,乐在其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话说1975年9月,高中毕业后在村上小学当了几年代课教师的柏扬,怀揣盖有鲜红大印的录取通知书,去江城石化厂的化工中等专业学校报到。这是一所专门为化工行业培养专业技术干部的学校,多年以后,全省各地化肥厂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大多来自此校,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扬能去城里上学,端上“金饭碗”,吃上“国家饭”,主要得益于他的天赋和不懈努力。从小懂事,家里、生产队和学校校田的农活没少干,学习还没耽误,逢考必赢。特殊时期那几年,学校停课,学生四处瞎转悠,柏扬那去不去,白天下地,闲下来看书,知事达理,街坊邻居没有不说他好的。当然,最看中柏扬的,认为他将来肯定会有大出息的,是柏扬的发小兼同学小花和小花她爸,大队王书记。所以,村上小学缺一名代课教师时,柏扬当仁不让地争取到了这个名额。</p> <p class="ql-block">当讲述马尾巴功能的电影《决裂》在全国热映时,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的政策已进入第五个年头,这也是倒数第二年。由于江城大化肥等十多个引进项目建设需要,急需化工专业人才,距离江城不足百里的陈家大队竟然被安排了一个推荐指标,去江城化工学校读书,毕业后享受定量户口和干部编制,全村青年跃跃欲试,但要评思想觉悟,论文化知识,测群众基础,全大队非柏扬莫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家前一天的晚上,王小花家摆席为准姑爷柏扬饯行,王书记眉开眼笑,合不拢嘴。他怎能不高兴呢?早在一年前,见柏扬和小花彼此有意,两家大人也有此意,大队妇女主任便主动当起红娘从中牵线,事情水到渠成,如今喜上加喜,这酒喝得格外舒坦。“ 柏扬呀,你去市里上学,是你的光荣,也是全村的光荣,我们村这么多年就出了你一个秀才,一定要好好学习,报答乡亲,报效国家。” 柏扬不住点头称是,那边小花端菜上桌,瞄了柏扬一眼,笑眯眯地说道:“不要光顾讲话呀,多吃菜,多吃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扬好学上进,聪明帅气,温文尔雅,说话慢条斯理,做事有条不紊,且深知知恩图报。江城读书期间,一到周末他就赶回村上,先去小花家忙里忙外,重活累活一肩挑,小花心疼不已。然而,两年后,全优成绩毕业的柏扬,没能留在江城,而是与十几个同学一起去了几百公里外的煤城淮南,逢年过节才有一次探亲假,那年头江城不通火车,长途汽车也很少,回家一趟不易,顺利的话要一整天,有时还要在合肥住上一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扬的工作单位,是一家有五百来人的国家部委属设计院,技术人员大多是文革前毕业的老大学生。至柏扬这一批新分来工农兵大中专毕业生,十年间几乎没有补充过新鲜血液。因为拥有一位全国知名的老专家,部里索性把给排水中心站改挂靠在柏扬所在单位,人员更显青黄不接,只好和兄弟单位协商调进一批,自己再培养一批。为此,动员柏扬这批学化工专业的人,改行从事给排水专业工作,考试合格,外派脱产学习两年,承认大专学历,十多人报名仅两人考试通过,柏扬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柏扬学习最紧张那个时候,他自己没心事想,小花不好意思催,小花爸却着急得狠,他主动给柏扬来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信封上写着:“柏扬女婿收。” 柏扬认认真真读了好几遍,心想俺可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赶紧请假回了一趟家,与小花圆了房,成了家,办了婚姻大事。由于小花是农村户口,而柏扬刚工作不久,尚不具备组织给小花安排工作的资格,两人只好过上了牛郎织女每年一次鹊桥会的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分居两地也有好处,小花在娘家住,有岳父、岳母疼着,自然不会吃苦。柏扬一心扑在工作与学习上,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飞速提升。在完成给排水专业大专班学习的第二年,他又考入上海某著名大学的给排水专业本科函授班继续攻读,功课门门优秀。尤其难得的是,他的毕业设计荣获全班仅有的三名优秀设计之一,校刊、学报的记者为此作了专题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对柏扬函授本科的成绩和表现进行鉴定后,学校动员他免试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彼时,柏扬担任国内某大型石化厂污水处理厂专业负责人,该厂主要技术由欧洲某国家引进,工作千头万绪。他谢绝了学校的盛情邀请,决心将所学知识切实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从实践中汲取更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仅仅过了两三年,柏扬因为工作突出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 和行业青年标兵,小花也因此解决了城市户口,与小花一起来到柏扬身边还有一双漂亮女儿。</p> <p class="ql-block">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柏扬一步一个脚印,从普通的技术员,到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行业的专家翘楚;从项目专业人员,到专业负责人、项目经理和行政负责人,获奖无数。十多年前,柏扬退休,离开原先工作岗位后,又投入到新的忙碌中,为省里重大环保项目方案把关,节省了大量投资和运维费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柏扬的孩子们也大多从事着环保专业工作,他帮孩子选择了自己一辈子钟情的事业,他用自己积蓄为几个孩子各购置一套宽敞的房产,让她们安居乐业。无论是哪个孩子呼唤,他和小花都会毫不犹豫地前去帮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多年后,柏扬惊讶地发现,女婿们孝敬的好酒,他怎么喝也喝不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哪里知道,如今鼓励多生孩子以贡献国家和社会,而他和小花在上世纪计划生育最严格的时期,只是怀着生个男孩帮小花分担地里重活的朴素想法,结果一连生了三个闺女,还长时间隐瞒了老三。如今看来,也算是为国家提前做了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岁月长河中,柏扬凭借着自己努力和坚持,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传奇,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奋斗精神的缩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