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新课堂 青年展风采——儋州市西联中心小学2025年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纪实

小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深入贯彻落实2022版新课程标准,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研,搭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激发青年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教师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质量。儋州市西联中心小学于2025年5月举办青年教师赛课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2025年5月12日至2025年5月13日(数学);2025年5月14日至2025年5月15日(语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地点:西联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p> 序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月14日,语文学科的赛程拉开序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赛课之前,江贤凤副校长针对此次的赛课提出了一些注意事项,表达了对此次赛课的关切,并祝愿此次的赛课活动顺利举办,每位教师都能塞赛出风采,取得好成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语文赛课比赛的评委席由江贤凤副校长、林碧野教导、曾莉莹主任、赵伟香老师、邱艳明老师组成。</p> 赛时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羊益梅《记金华的双龙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羊益梅教师在课堂上神情自然,举止落落大方,从课程导入到各个教学环节的推进,始终保持着亲切从容的教态,营造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程设计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通过发布明确的学习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线贯穿始终。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能力。同时,教师精准把握语文要素,紧扣 “了解课文是按照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这一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梳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路线,分析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深入理解课文的写作特色,实现了语文素养的提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反馈及时且有效,表扬形式丰富多样。无论是对学生独特的见解,还是点滴的进步,教师都能敏锐捕捉并给予真诚的鼓励,个性化的评价语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此外,教师注重读思结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个人读、齐读、配乐读等,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在读中思考文章的内涵与写作方法,实现了阅读与思维的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双龙洞的神奇与美丽,教师巧妙整合教学资源,将视频、音频与自身生动的讲解有机结合。精美的视频展示了双龙洞的实景风貌,悠扬的音频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再辅以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全娟《一分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全娟老师的整堂课洋溢着活泼可爱的氛围,谢老师以鲜艳的卡通课件、趣味的情境创设和生动的肢体语言,瞬间点燃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上充满此起彼伏的童声回应与欢快笑声。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谢全娟老师展现出极强的引导能力,面对稚嫩的表达,朗读指导环节更是亮点频出。谢老师深谙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 “示范读 — 模仿读 — 分角色读” 层层递进的方式,结合模仿读、配乐读等趣味形式,指导学生通过重音、停顿和语气变化,生动演绎文中角色的情感。在朗读 “元元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时,教师引导学生拉长 “唉” 的尾音,配合耷拉脑袋的动作,让学生在沉浸式朗读中深刻体会元元的懊恼情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程精准对接低年级语文阅读要素,紧扣 “借助图画、联系生活了解课文内容” 的目标,通过图文对照、生活场景再现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脉络,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让阅读教学真正落地生根。教学环节与活动设计紧扣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从 “时间小侦探” 找关键词游戏,到 “一分钟挑战” 课堂小实验,寓教于乐的形式既贴合儿童天性,又强化了对课文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语言运用拓展上,谢老师巧妙设计关联词说话练习,以 “因为…… 所以……”“如果…… 就……” 为支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创编句子,从 “因为赖床,所以上学迟到” 到 “如果我早一点准备,就能按时完成作业”,循序渐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林琳《大象的耳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林琳老师极具感染力的教学风格成为课堂亮点。其声音洪亮清晰,富有穿透力,无论是故事导入时的绘声绘色,还是知识点讲解时的循循善诱,抑扬顿挫的语调始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出沉浸式的学习氛围,有效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中的表演与朗读环节设计精妙。林琳老师充分把握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展示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表演。从角色分配到动作设计,林老师耐心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揣摩大象、小兔子、小鹿等角色的心理与情感,用夸张的肢体语言和生动的表情将故事场景鲜活呈现。在朗读指导上,林老师同样下足功夫,通过对比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语气变化。比如,在朗读小兔子质疑大象耳朵的语句时,教师引导学生用好奇、惊讶的语气,突出疑问句的特点;而大象最后的感悟,则以沉稳、坚定的语调展现其内心的成长,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堂课以问题为导向,层层深入,逻辑清晰。林老师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 “小动物们为什么觉得大象的耳朵奇怪?”“大象改变耳朵形状后遇到了哪些问题?”“大象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些问题如同串联珍珠的丝线,巧妙地将课堂各环节衔接起来,引导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梳理故事情节,挖掘故事蕴含的哲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后作业的分层设计更是体现了林老师因材施教的理念。基础层作业要求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巩固生字词,夯实语文基础;提高层作业鼓励学生仿照课文结构,创编一个关于 “接纳自我” 的小故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语言运用能力;拓展层作业则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自我认知的绘本故事,并与家长分享阅读感受,促进亲子共读,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这种分层作业设计充分考虑到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与提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吕红《手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吕红老师全程展现出从容镇定的教态,从导入新课的侃侃而谈,到组织课堂讨论的有条不紊,举手投足间传递出专业与自信。这种沉稳的气场不仅为课堂奠定了有序的基调,更让学生在轻松且专注的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对手指 “姿态、性格、作用” 等文本内容的探究。</p><p class="ql-block">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吕红展现出卓越的教学智慧。面对学生的疑惑或宽泛回答,教师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巧妙运用追问策略,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寻找依据。例如,当学生探讨 “大拇指是否最有用” 这一问题时,教师提示:“请大家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出描写大拇指作用的关键词,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观点。”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用具体语句支撑观点,逐步培养起 “言必有据” 的阅读思维习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环节设计如行云流水,过渡自然连贯。使用衔接语,巧妙串联各环节,使整堂课层次分明、浑然一体,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不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吕红老师善于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精炼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明晰重点。这些小结不仅是对知识的归纳,更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实现知识迁移与思维升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赵薇《墨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四年级《墨梅》的公开课上,赵薇老师以青春洋溢的教学风貌与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探寻古诗韵味与梅花精神的诗意之门,充分展现了古诗教学的独特魅力与深度内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薇老师全程展现出极具感染力的教学风采,声音元气满满、富有朝气,每一句讲解都充满热情,亲切随和的气质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课堂始终洋溢着轻松愉悦又积极向上的氛围。这种活力十足的教学风格,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墨梅》的学习之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古诗朗读指导方面,赵薇老师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课堂伊始,赵薇老师便亲自示范朗读,以声断气连的语调、恰到好处的节奏,将《墨梅》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通过范读、领读、跟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逐步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受古诗的韵律之美。赵薇老师还耐心地指导学生通过重读关键词、调整语速等方式,读出诗歌的情感,整个朗读指导贯穿整堂课,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古诗中一些较难理解的字词,赵薇老师巧妙运用象形字教学法,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例如在讲解 “乾坤”二 字时,她展示 “乾坤” 字的象形演变过程,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还加深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最令人称赞的是,赵薇老师能够将一到四年级所学的所有咏梅诗进行有机联动。课堂中,赵老师引导学生回忆王安石《梅花》中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的坚韧,卢钺《雪梅》里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的韵味,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在诗歌群文阅读中,更全面、深入地体会不同诗人笔下梅花的形象与蕴含的精神品质,拓宽了学生的诗歌视野,提升了诗歌鉴赏能力,构建起系统的咏梅诗歌知识体系。</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堂环节设计精巧,过渡自然流畅。从激趣导入,引出咏梅主题,到初读感知诗歌节奏;从借助象形字理解字词,到深入分析诗歌内涵;再从与过往咏梅诗的联动对比,到拓展延伸感悟精神,每个环节紧密相连,赵薇老师借助巧妙的过渡语,将教学内容自然串联,使整堂课如行云流水般顺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黎婆养《黄继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四年级《黄继光》的公开课中,黎婆养老师凭借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设计与扎实的教学功底,将革命英雄事迹生动再现于课堂,带领学生沉浸式感悟英雄精神,展现出红色主题课文教学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程伊始,黎老师以震撼人心的抗美援朝战争历史视频导入,硝烟弥漫的战场画面、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场景,配合激昂悲壮的背景音乐,瞬间将学生带入特定历史情境,成功调动起学生对英雄事迹的探究热情,为后续学习奠定了深厚的情感基础。学生们屏息凝神,眼中闪烁着对英雄的崇敬与好奇,这种情绪的有效激发,为整堂课的情感升华埋下伏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环节,黎老师充分考虑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巧妙提供内容框架与关键词作为指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结构化分析。这种化繁为简的方式,既降低了概括难度,又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文章内容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能够清晰、准确地提炼出黄继光英勇牺牲的英雄事迹,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黎老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借助图文资料,还原战役背景与战斗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与激烈;通过朗读,让学生代入黄继光与战友的对话,体会英雄在生死关头的坚定抉择;这些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不仅记住了课文内容,更深刻理解了黄继光舍生忘死、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朗读教学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黎老师充分发挥朗读的育人功能,利用配乐朗读的形式,将激昂的旋律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在朗读黄继光主动请战、奋勇冲锋、壮烈牺牲的段落时,雄浑悲壮的音乐响起,教师通过示范朗读,以铿锵有力的语调、饱含深情的语气,将黄继光的英雄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随后,学生们在音乐的感染下齐声朗读,字字句句饱含对英雄的崇敬与赞美,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种充满张力的朗读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极大地振奋了学生的精神,实现了情感的深度共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符风鸾《海底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四年级《海底的世界》公开课中,符老师以亲和从容的教学姿态与科学巧妙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开启了一场探秘海底的奇妙语文之旅,充分展现了说明文教学的独特魅力与实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符老师全程教态自然大方,从课程导入时的亲切微笑,到讲解课文时的从容手势,再到与学生互动时的耐心倾听,举手投足间都传递出专业与亲和力。这种舒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全身心投入到对海底世界的探索之中,有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朗读指导环节,符老师巧妙借助关键词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巩固语文要素,符老师精心设计了小练笔环节。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说明方法与语言特色的基础上,符老师给出运用所学的方法写动物睡觉的姿势任务,并提供示例进行引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陈梦婷《火烧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陈梦婷老师的《火烧云》教学设计,以清晰的教学逻辑、丰富的文本解读和扎实的语言训练,展现了写景散文教学的典型范式,为学生打开了感受自然之美与语言之美的窗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目标聚焦 “颜色与形状变化” 这一文本核心,将朗读感悟、语言积累与写作方法渗透有机结合。如教学目标明确要求 “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颜色变化多而快的特点”“背诵 3 - 6 自然段”,既落实了写景散文 “感受画面美” 的核心任务,又通过具体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目标设定符合中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写景文教学重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第三自然段教学中,教师通过 “圈画颜色词 — 分类发现规律 — 拓展仿说” 的梯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语言特色:第四至六自然段的教学中,教师以 “形状变化的过程与特点” 为抓手,引导学生发现 “出现 — 清晰 — 模糊 — 消失” 的描写顺序,并通过对 “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 等时间副词的品读,以及短句、“了” 字句式的节奏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火烧云形状 “转瞬即逝” 的动态美。这种 “抓顺序 — 品词语 — 悟写法” 的路径,有效突破了 “体会变化快” 的教学难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第三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颜色变化” 的整体感知,到第四自然段 “短句节奏读出变化快” 的细节指导,再到全文有感情朗读的巩固,教师通过 “示范读 — 学生读 — 评价读” 的循环,逐步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在朗读中深化对 “神奇” 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中多次创设想象空间:如拓展颜色词时让学生猜想 “未被描述的色彩”,仿写环节要求 “按云变化顺序写一写”,这些设计既呼应了课文 “丰富想象” 的写作特点,又为学生提供了读写结合的实践平台,有助于培养观察能力与创造性思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赵菊瑞《火烧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赵菊瑞老师的《火烧云》,以清晰的教学脉络、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扎实的实践训练,构建了一堂充满活力的写景文课堂。整节课紧扣 “观察与想象” 的核心,引导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感受自然之美,在读写结合中习得表达之法,展现出对中段语文教学目标的精准把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目标聚焦 “借助语句概括特点”“体会表达方法”“激发观察兴趣” 三大维度,既贴合三年级学生 “从形象感知向初步抽象概括过渡” 的认知特点,又紧扣文本 “通过颜色与形状变化展现自然之美” 的特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 “色彩美” 教学中,教师通过 “圈画颜色词 — 图片直观呈现 — 视频动态演示” 的层层递进,让学生从文字理解走向视觉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 “变化美” 教学中,教师以第 4 自然段为范例,引导学生梳理 “出现 — 样子 — 变化 — 消失” 的描写顺序,再让学生用同样方法自学第 5、6 自然段,最后通过 “看图想象 — 绘画创作 — 按序写话” 的实践,将文本习得的表达方法转化为自主创作能力。这一过程体现了 “扶 — 放 — 创” 的梯度设计,既落实了 “体会写作顺序” 的教学重点,又通过 “画云 — 写云” 的趣味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黎婆乾《母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黎婆乾老师的《母鸡》教学设计,以鲜明的情感线索、生动的情境创设和扎实的语言训练,构建了一堂充满张力的动物散文教学课。整节课紧扣 “态度变化” 这一核心,引导学生在品读事例中感受文字的温度,在对比探究中领悟情感的转折,体现了对老舍散文 “形散神不散” 特质的精准把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目标围绕 “字词掌握 — 情感探究 — 态度体悟” 层层递进,既落实了四年级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情感” 的语文要素,又紧扣文本 “讨厌到不敢再讨厌” 的情感变化主线。例如,将 “探究讨厌原因” 设为重难点,通过 “写投诉信” 的趣味活动,引导学生从具体词句中提炼母鸡的 “缺点”,这种 “任务驱动式” 设计让抽象的情感分析转化为具象的语言实践,符合中段学生的认知特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师以 “帮老舍先生写投诉信 / 表扬信” 为情境主线,将课文内容转化为 “收集罪状 — 撰写表扬” 的任务链,这种 “正反对比” 的情境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让情感脉络在任务完成中自然凸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品读 “讨厌” 部分时,教师针对不同 “罪状” 设计了多样化的朗读方式,这种 “依文定法” 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声音模仿中贴近文本情感,实现了 “理解内容” 与 “体会情感” 的有机统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中紧扣 “嘎嘎”“欺侮”“发了狂” 等动词、形容词,以及 “没完没了”“如怨如诉” 等成语,引导学生通过替换词语、对比朗读等方式,深入体会母鸡的 “可厌” 与 “可敬”。例如,在分析 “聋人也会被吵得受不了” 时,通过追问 “为什么用聋人来写?” 让学生理解夸张手法的表达效果,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郑井亮《大象的耳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郑井亮老师的《大象的耳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以生动的情境创设、清晰的任务驱动和富有梯度的语言实践,构建了一堂充满童趣与哲思的童话教学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整节课紧扣 “想法改变 — 感悟道理” 的主线,让学生在角色扮演、表格梳理和生活联结中,自然领悟 “做自己” 的人生哲理,体现了对低段童话教学 “趣中悟理” 特质的精准把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AI 视频导入,激活认知期待。教师以 “大象的视频” 创设真实情境,通过动态画面重现课文场景,瞬间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种 “动画激趣 — 课题切入 — 旧知回顾” 的导入路径,既复习了 “耳朵耷拉” 的外形特点,又引出 “耳朵竖起来又放下” 的核心矛盾,为后续探究埋下伏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 “聚焦对话” 环节,教师设计多层次角色扮演。在 “探究原因” 环节,教师通过 “怎么做 — 结果如何” 的表格支架,引导学生梳理大象 “撑耳朵” 的行为与 “头痛心烦” 的后果,直观呈现 “违背天性” 的弊端。配合科普视频补充 “耳朵耷拉 — 驱赶蚊虫” 的科学原理,将文学想象与科学认知结合,既突破了 “理解耳朵作用” 的难点,又渗透了 “观察事物要究其本质” 的思维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中紧扣 “问句” 的朗读指导,通过 “标语气词 — 模仿语调 — 对比朗读” 的步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指导读 “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时,先让学生圈出 “怎么”“呢”,再通过上扬语调模拟疑惑语气,最后对比 “陈述句” 与 “问句” 的情感差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 “读出疑问语气” 的朗读技巧,落实第一课时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 “感悟道理” 环节,教师采用 “三层次” 引导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本解读:通过齐读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初步感知大象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举例:出示 “同学穿运动鞋跑步 vs 自己穿皮鞋”“别人用左手写字 vs 自己用右手” 等贴近学生的案例,引导学生结合经历阐释句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价值升华:提炼 “独一无二 — 勇敢做自己” 的核心观点,将童话寓意转化为成长启示,避免空洞说教。</p> 赛后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四天的激烈角逐,参赛老师各显神通,让本次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以最好的样子圆满结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5月15日下午,于多媒体教室进行颁奖仪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主持:曾莉莹主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结果将由曾莉莹主任宣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羊江源校长向参赛教师、评委、组织领导、观摩老师及分校校长表示感谢,他肯定了青年教师的辛勤付出与出色表现。接着,羊江源校长分别点评数学和语文学科赛教情况,列举多位老师的教学亮点,如数学老师运用生活实例、巧妙设计教学环节,语文老师紧扣文本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等。最后,羊江源校长强调课堂的重要性,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成长,全体教师以赛为契机提升教学质量,共创学校美好未来。</p> 三等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语文组:陈梦婷、羊益梅、吕红、郑井亮、谢全娟、林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数学组:符修联、孙玲、王孟婷、陈笑柳、罗哓霞</p> 二等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语文组:赵菊瑞、黎婆乾、符风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数学组:洪真荣、王继娜、符正男</p> 一等奖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语文组:赵微、黎婆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数学组:傅淑琴、张瑜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羊江源校长亲自为获奖者颁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活动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也为全体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相信通过本次活动,青年教师能够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注入新的活力。学校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迈向新台阶。</p> <p class="ql-block">图片:邱艳明</p><p class="ql-block">文字:邱艳明</p><p class="ql-block">审核:羊江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