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格兰历史上是一个独立王国,被英格兰占领并统治时间长达数百年,为反对英格兰的占领,曾发动过2次独立战争,1707年与英格兰王国合并为大不列颠王国,苏格兰虽然在外交、军事、金融、宏观经济政策等事务受到联合王国国会管辖,但在内部立法、行政管理上,拥有很大程度的自治空间。苏格兰人是性格粗犷,友好善良的人民,他们较好地保存了传统文化,在民歌、音乐、服饰上至今还保留着自己的民族特点。风笛、格子裙、高尔夫和威士忌是苏格兰人的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丁堡(Edinburgh)是英国苏格兰首府,位于苏格兰中部低地的福斯湾的南岸。1329年建市,1437-1707年为苏格兰王国首都。</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耸立在火山岩上的爱丁堡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丁堡可称为苏格兰精神的象征,爱丁堡城堡耸立在死火山岩顶上,它居高领下地俯视着爱丁堡市区,庄严雄伟的气氛表露无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王子大道上眺望爱丁堡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丁堡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古城,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那时罗马军队的前锋抵达这一带安营扎寨。罗马帝国衰亡后,除了维京人开始染指这片土地,不列颠更成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天下,形成列国纷争的局面,英国史上称为“七国时代”(600—870年)。其中北方有一个国家叫诺森伯里亚(Northumbria),国王爱德温(Edwin 617—632年在位)率兵占领了爱丁堡这块土地,在山上修起堡垒,爱丁堡这个地名即由“爱德温的城市”演化而来。公元11世纪时,苏格兰人在古堡上扩建了宫室、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头戴王冠的爱丁堡城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在的爱丁堡主要依靠金融业,是伦敦以外英国最大的金融中心。爱丁堡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历史建筑均被完好地保存下来:爱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宫、圣吉尔斯大教堂等名胜都位于此地。苏格兰国家博物馆、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和苏格兰国家画廊等重要文化机构也位于爱丁堡,爱丁堡成为了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旅游城市。虽然爱丁堡不像伦敦那么大,但她有独特的文化与历史,充满了苏格兰独特的魅力,这座小城具有支撑全苏格兰的力量,是现今英国的第七大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个苏格兰作家称赞道:“没有比这里更适合称为王国首屈一指的地方;没有比这里更高贵迷人的景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西头的爱丁堡城堡上朝东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银岛》的作者罗伯特·斯蒂文森曾描写爱丁堡:在城市中心,耸立着一块海水沉降所形成的火山岩,犹如一头面向西方、浮出海面的巨兽。它头戴形如王冠的爱丁堡城堡,巉踞高处俯瞰世间,将庞大的躯体隐藏于四周平缓的低地与迷宫般幽深的街区之下,只在东北方向露出一点尾鳍——亚瑟王宝座与卡尔顿山。做了六个世纪苏格兰首府的爱丁堡,今天依旧保持着斯蒂文森所说的样子,如同一场中世纪戏剧的宏伟布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丁堡城堡入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我踏入爱丁堡的瞬间,仿若跌入了一部古老的史诗之中,每一块砖石都在低吟着岁月的歌谣,每一阵风都裹挟着历史与人文交织的馥郁气息。这座坐落于苏格兰中部低地福斯湾南岸的城市,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散发着独属于自己的迷人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丁堡的建筑是凝固的诗篇,奏响了历史的厚重旋律。老城区那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引领着我穿梭于哥特式与乔治亚风格建筑的艺术长廊。哥特式建筑的尖顶高耸入云,似是要与苍穹对话,诉说着中世纪的神秘与庄严,其上繁复精美的雕刻,在岁月的摩挲下,愈发显得古朴而深沉;而乔治亚风格建筑则以其对称的布局、典雅的门廊,展现出稳重与优雅,暖色调的墙面在日光的轻抚下,洋溢着温馨的生活气息。这些古老建筑紧密相依,错落有致,它们不仅是砖石的堆砌,更是历史的见证者,静静伫立,看尽了爱丁堡的兴衰荣辱,承载着苏格兰人民的集体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荷里路德古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29年5月年仅 20 岁的德国犹太裔作曲家门德尔松,应伦敦爱乐协会之约首赴英伦指挥和演奏自己的作品, 音乐活动结束后, 7月就转赴苏格兰首都爱丁堡参观荷里路德古城堡(Palace of Holyrood house), 美妙的异域风光给他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 并且找到了苏格兰交响曲的创作灵感。就是从那时起门德尔松开始构思创作这部作品, 他在信札上曾写道:“日近黄昏时,我们来到荷里路德堡,玛丽女王居住和恋爱的地方。那里值得一看的是爬上迂回的楼梯后,可看到一间小屋。当年追踪者爬上楼梯,在这里发现李吉奥,硬将他从屋里拖出,在隔了3个房间的拐角处将他杀死。四周的东西已经朽坏了,从中还可以望见蓝色的天空。我今天就在这间古老的房子里,找到了《苏格兰交响曲》的灵感。”门德尔松所说的古堡典故为,1566年3月9日夜,深得女王幸宠、被称为“外交顾问”的意大利乐手维多·李吉奥被一群贵族所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首门德尔松a小调第三交响曲被称为他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就是呈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即荷里路德古堡主人——苏格兰女王玛丽的第九代孙女的作品,中途历经波折, 相隔十三年以后作品终于在1842年正式完成, 并于同年 3月 3日由门德尔松亲自指挥,在莱比锡音乐厅首次演出获得成功。《苏格兰交响曲》是一部按照传统的古典奏鸣曲写成的四个乐章的交响曲,它是门德尔松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洒脱的性格以及创作大型乐曲的高超技巧的集中体现, 从中我们也可感受到门德尔松对人生和社会现实的一些思考,和对苏格兰精神的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丁堡城堡,这座屹立于百余米高火山岩上的巍峨堡垒,无疑是爱丁堡乃至苏格兰精神的象征。它依地势而建,地势险要,一面斜坡,三面悬崖,犹如一位坚毅的巨人,千百年来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踏入城堡,就像穿越回了古老的战场,斜坡顶端拐角处,乌黑的古炮整齐排列,炮口直指福斯湾河,仿佛在诉说着曾经金戈铁马的岁月;王宫广场上,哥特式的王宫建筑气势恢宏,尖塔直插云霄,虽历经风雨侵蚀,但其石刻的精美细节仍清晰可辨,往昔皇家的辉煌与荣耀依稀可见。广场东侧宫室内,珍藏的“命运之石”——苏格兰王冠珠宝,承载着苏格兰王权的无上威严,围绕着它的传说,为这座城堡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爱丁堡旅游的人都不会错过爱丁堡城堡,爱丁堡城堡在市中心各角落都可看到。爱丁堡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爱丁堡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丁堡市中心分为两部分:旧城,由世界著名的爱丁堡城堡占据,周围环绕的优美的鹅卵石甬道把苏格兰的过去和现在紧密联系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子大道把爱丁堡分为新旧二城,北面分为新城,南面为旧城。新,旧两城之间有一座长条山丘,中间通过桥梁连接,天然壁垒分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5年爱丁堡的旧城和新城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2004年爱丁堡还获得世界首座文学之城的称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城是幽雅杰出的乔治亚设计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丁堡新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子大道素有“全球景色最佳的马路”之称。全长不过一里,许多华丽摩登的商店汇聚在此条马路旁。王子大街的商店主要集中在北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Jenners百货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子购物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丁堡的人民,是这座城市最生动的注脚。他们热情好客,对自己的文化充满了自豪与热爱。无论是街边小店的店主,还是街头艺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传承和弘扬着苏格兰的文化。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苏格兰民族坚韧不拔、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如同爱丁堡城堡般坚固,历经岁月的洗礼而愈发熠熠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星级罗科·福尔蒂巴尔莫勒尔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面的山谷中没有河流,全都是绿地,宽阔舒缓的草坪和路边的长椅是人们享受阳光的好地方,东端尽头是王子街花园,是苏格兰著名的园林景观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格兰灰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王子大道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黑黑高耸的建筑,这就是司各特纪念塔(Scott Monument)。该塔建成于1844年,1846年8月15日正式揭幕。纪念塔高200多英尺,整体采用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风格,四座小型尖塔拱卫着中央高塔,高塔底部四方都是拱门。纪念塔呈黑褐色,这个颜色可以说是爱丁堡建筑物的代表色。这是因为采用的建材是当地的砂岩,据说石头中含有沥青,经过多年的风雨浸蚀,变成了这样的颜色。</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司各特纪念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塔是为纪念苏格兰作家沃尔特·司各特爵士而建的,纪念塔西侧有他的坐姿雕像。沃尔特·司各特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和诗人。生于爱丁堡市,自幼患有小儿麻痹症,爱丁堡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当过副郡长。他以苏格兰为背景的诗歌十分有名,自从拜伦出现后,他意识到无法超越,转行开始写作历史小说,终于成为英语历史文学的一代鼻祖。司各特的作品有7部长篇叙事诗,27部历史小说,一些中、短篇小说,以及历史著作和传记,如《小说家列传》、《拿破仑传》等。司各特最大的贡献是他的历史小说,它们像一幅幅巨大的历史画卷,把从中世纪到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社会生活包罗无遗。不同时代的风貌和社会习俗,各个历史时期宗教、民族、阶级的斗争,都被生动地描写出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司各特纪念塔西边的是爱丁堡市议会议员亚当·布莱克(Adam Black)(1784年-1874年)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亚当·布莱克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司各特纪念塔东边有一雕像,这是戴维·利文斯(LIVINCSTONE)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戴维·利文斯敦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戴维·利文斯敦(1813-1873)是一位苏格兰医生兼传教士。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部非洲的探险事业。戴维•利文斯敦与一批欧洲人一起首次横穿非洲,1855年的时候,也就是这次旅行的中途期间,利文斯敦发现了被赞比亚人称作莫西奥图尼亚的瀑布(在当地语中意为“雷霆翻滚的云雾”),他也成为第一个到达这个瀑布的欧洲人。戴维•利文斯敦回国以后在议会上将看到瀑布的情形作了演讲,此后莫西奥图尼亚瀑布的美名被传播到了全世界。为了表达对当时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崇敬,利文斯敦将这个瀑布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格兰皇家学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再往前走是一个狭长的广场,广场西侧有两座相距不远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前面粗犷雄伟的的是苏格兰皇家学院(Royal Scottish Acadamy),后面纤细秀气的是苏格兰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Scotland)。这两座建筑同为19世纪建筑大师威廉·亨利·普莱费尔(William Henry Playfair)的杰作。</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格兰皇家学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格兰国家美术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皇子大道前行,就像翻开了一部鲜活的历史书卷。街道两旁的小店琳琅满目,格子围巾、威士忌酒具、银质饰品等苏格兰特色手工艺品摆满了货架,每一件都蕴含着匠人们的心血与对本土文化的深情。在这里,时光仿佛放慢了脚步,街头艺人吹奏的风笛曲《高地大教堂》,曲调悠扬空灵,带着丝丝缕缕的忧伤,悠悠地飘荡在空气中,那是苏格兰高地的灵魂之歌,讲述着这片土地上的英雄传奇与爱恨情仇,引得路人纷纷驻足,沉浸在这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海洋里。</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格兰诗人艾伦·拉姆齐塑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詹姆斯·扬克·辛普森男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苏格兰国家档案馆前威灵顿公爵雕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苏格兰国家档案馆前有一个第一代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的骑马雕像。威灵顿公爵是十九世纪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是他在滑铁卢打败了拿破仑。曾获得俄罗斯、奥地利、普鲁士、汉诺威、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等七个王国授予的元帅军衔,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获得八国元帅军衔者。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称他为“世界征服者的征服者”。2002年,英国BBC举行了一个名为“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的调查,威灵顿公爵位列第15位。</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卡尔顿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王子街向东走到尽头,就来到郁郁葱葱的卡尔顿山。卡尔顿山上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国家纪念碑,建于1822年,纪念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卡尔顿山上还有一座醒目的圆顶建筑,是爱丁堡市立天文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老卡尔顿公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卡尔顿山是爱丁堡的另一处灵魂栖息地,山上12根多立克式石柱孤独而坚毅地矗立着,它们是未完工的苏格兰国家纪念碑的遗迹,虽残缺不全,却有着一种震撼人心的沧桑之美,宛如历史的残片,记录着往昔的雄心与无奈。一旁为纪念海军上将而建的纪念塔,形似单孔望远镜,每天下午1时,当爱丁堡城堡准时鸣炮时,塔尖的小圆球便会缓缓降下,这一充满仪式感的画面,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爱丁堡人民对英雄的永恒缅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站在山上,极目远眺,蔚蓝的大西洋与福斯湾上的点点白帆尽收眼底,美丽的海景与山上的历史建筑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画卷。这里,也是“苏格兰的吟游诗人”罗伯特·彭斯寻觅灵感的地方,他的传世佳作《友谊地久天长》,据说其腹稿便是在这山上漫步时构思而成,这首充满深情的歌曲,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连接着人们的心灵,也让卡尔顿山多了一份浪漫的人文气息。</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纳尔逊纪念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卡尔顿山上的纳尔逊纪念碑(The Nelson Monument),作为当年击败法、西联合舰队,打消拿破仑侵犯英国念头的领军者,纳尔逊将军无疑是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伦敦的特拉法加广场中心也树立着他的纪念碑。</span></p> <h3><br></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丁堡,这座古老而迷人的城市,历史与人文在这里交融,自然与建筑在这里对话,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每一段故事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它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是一首永远激荡在心中的《苏格兰交响曲》,让人沉醉在时光深处的诗意交响,也让人深深领悟到了苏格兰精神的独特内涵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