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斟一饮

24°阳光

<p class="ql-block">  张爱玲曾说过,人生有三大憾事:一恨鲥鱼多刺,二恨海棠无香,三恨红楼梦未完。我也有三大憾事:一恨目视昏蒙,二恨驾辕不得,三恨未饮杯中酒。酒是成年人的万花筒,可我却总是站在酒杯的棱角之外,远远的旁观着琥珀色的液体在玻璃迷宫中折射出的千种人生,想象中的那些浓烈与微醺奏鸣的体验,总会让我联想到庙宇敲响的晚钟,只是供奉着完全不同的神祗。</p> <p class="ql-block">  我体会不到喝酒的乐趣,但特别喜欢欣赏各式各样的酒瓶,精致的酒瓶包装堪称登峰极境的艺术。你看,白酒就像披挂着鎏金的盔甲,葡萄酒高雅的裹着天鹅绒的睡袍,而清酒则像是套了一件亚麻质地的袴衫散发着夏日海风,个个端坐在超市的货架上演默剧。最妙的当属某款进口不知名的白兰地,瓶身盘踞着一条闪耀斑斓幻彩的琉璃蜥蜴,仿佛饮酒时这只冷血动物的舌信子轻轻扫过喉咙的冰凉触感。</p> <p class="ql-block">  微醺时刻是奇妙的场景。幻想一下,当西装革履者突然朗诵《将进酒》时,眼角会不会闪动着李白错投胎的点点泪光。当穿着旗袍的优雅女子用香槟杯轻饮杨枝甘露时,会不会让人想到充满民国风情的芳华乱了浮生。当几个年轻人对饮干啤时,会不会让人感受到那些程序员也会寻思着把啤酒泡沫当成云服务器去编写明天的代码。然而对我来说,凡是酒精度超过10度,入口之后,内心的历史参与感必定会瞬间增强,绞尽脑汁也要随了张爱玲的心愿把红楼梦写完。当醉意像雾气漫过意识堤岸的时候,思想之内的万事万物都会披上一层釉质的光晕。"想当年"开头的故事能在女儿红的池子里泡发三倍体积,"要不是"引导的假设句也可以勾兑出整桶整桶的后悔药,最震撼的还是某个夏夜的街边烧烤摊儿,五瓶青岛啤酒的时间,就能把小区物业矛盾上升到对决中美贸易战的烽火连天。</p> <p class="ql-block">  李太白曾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似乎自从有了酒,或喜或悲,皆可抒怀。我却以为太白所指的饮者,喝茶也可算数。你喝的是花间一壶酒,我饮的是林下七碗茶,你用酒精蒸发情怀,我借茶水浸染神魂,一烈一淡,一浓一清,却都是流动光阴的镜匠,从不制造悲欢,只是都会把内心感受的褶皱本原,映照得纤毫毕现,夕露琼浆,赤霞揽月,痛饮这摇晃因果的杯中山河。</p><p class="ql-block"> 满上,我干了,你随意!</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