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

<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6日下午去参观三星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三星堆的十大未解之谜涵盖了从文物材质、铸造工艺、宗教体系、人像造型、图腾符号、制作工艺、文字记录、地理位置、青铜器特点等多个方面,展现了三星堆文明的神秘与独特。以下是这些未解之谜的详细介绍: 铜质文物的不可思议:三星堆出土的铜器没有锌,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暗示了可能有高级文明的存在。 铜的熔点问题:三星堆出土的铜器熔点为1085度,而当时的四川使用柴火,如何达到这样的熔点是一个谜。 祭祀用品:出土的文物多为祭祀用品,显示了复杂的宗教体系,但这些祭祀活动是针对谁进行的则不得而知。 人像造型:出土的人像造型诡异,与现代中国人形象差异较大,引发了对这些形象来源的猜测。 古埃及图腾:出土文物中出现了古埃及的图腾太阳轮,其出现的原因和背景不明。 复杂的制作工艺:青铜神树等文物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涉及焊接、链接、铆接等技术,而这些技术在当时是不存在的。 文字记录的缺失:尽管三星堆文明有如此高的成就,却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录。 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三星堆位于北纬30度,这一纬度带有许多未解的奇迹,三星堆与其地理位置的关系值得探讨。 青铜器的独特性: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与中国古代青铜器不同,其巨大的青铜人像和夸张的脸具的制作方法和用途是谜团。</p> <p class="ql-block">命名由来:三星堆是马牧河南岸台地上三个东南走向的黄土堆,形状分布犹如散落的星辰,又与马牧河北岸状如弯月形的月亮湾台地隔河相望,有“三星伴月”美称。</p><p class="ql-block">首次发现:1929年春,广汉市月亮湾的村民燕道诚淘沟底时发现一堆玉器,三星堆古蜀文化初现端倪。</p><p class="ql-block">• 重要发掘:1986年发现一号和二号祭祀坑,出土大量珍贵文物;2019年-2020年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截至2022年5月基本完成挖掘,出土编号文物1.4万余件。</p><p class="ql-block">主要文物</p><p class="ql-block">• 青铜神树:通高396厘米,是我国迄今为止形体最大的一件青铜文物,由底座、树和龙三部分组成,采用分段铸造法铸成,是扶桑、建木等神树的复合型产物,主要功能为“通天”。</p> <p class="ql-block">青铜立人像:通高260.8厘米,其中人像高180厘米,重约180千克,是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像,应是三星堆古蜀国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领袖人物,是神权与王权结合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青铜立人像</p> <p class="ql-block">罕见的黄金面罩</p> <p class="ql-block">青铜纵目面具:造型奇特,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向前纵凸伸出达16厘米,可能与古史记述的蚕丛和烛龙的形象有关,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p> <p class="ql-block">金杖:直径2.3厘米,长143厘米,重约463克,用金条捶打成金箔后包卷在木杖上,一端有三组雕刻图案,可能是古蜀鱼凫王朝的徽号,为蜀王的权杖或通神法器。</p> <p class="ql-block">祭山图玉璋:通长54.2厘米,射宽8.8厘米,厚0.8厘米,出土于二号祭祀坑,两面阴刻相同图案,推测表现的是“山陵之祭”场景,2001年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p> <p class="ql-block">此文物曾在外展出</p> <p class="ql-block">玉戈。商代后期,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年,1986年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玉石原料</p> <p class="ql-block">青铜面具侧面</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头像</p> <p class="ql-block">青铜大立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1986年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p> <p class="ql-block">青铜顶尊跪坐人像</p><p class="ql-block">商代后期</p><p class="ql-block">2021年出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