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研修砺本领 校务观摩蓄新能——东城区青年成长营李烈校长组赴正泽学校开展沉浸式跟岗学习

袁日涉

<h3> 2025年5月15日,东城区教育系统青年成长营李烈校长组走进正泽学校青龙桥校区,开展为期一天的沉浸式跟岗研修。东城教育党校崔蕊书记全程参与本次活动。作为东城区教育系统青年干部培养的重要载体,本次活动聚焦新时代学校治理与课堂教学双维度,组织学员深度参与数学学科生本课堂研讨,实地观摩校务会决策流程,通过全景式参与、零距离对话,促进青年管理者在实战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生力量。 <br></h3> <h3> 上午进行的是生本课堂研究。<br> 第一节数学课是《汉诺塔》,面向四年级学生。这节课源于四年级课本的一道思考题,本意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完成,教师巧妙地把它变成一节课,主要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它本身就是数学特色课程——游戏,另一方面也是思维品质培养很好的载体。本节课利用这个游戏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来入手,在过程当中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寻求规律加以验证,将倒推和打包的方式显性化,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意识。<br></h3> <h3> 第二节课是面向一年级学生的百以内退位减法练习课,教师前期调研发现学生退位减法计算存在问题,针对退位问题,教师通过游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生生对话,在准确计算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找到乐趣,运用数学语言,形成数学思维。</h3> <h3> 第三节课是一节五年级的计算表面积练习课,教师在课上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算一算的方式,计算由一个到多个的长方体表面积。课上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学生可自由选择计算方式,以电子白板呈现图形组合后隐藏起来的面,巧妙突破学生空间想象中的难点,以技术赋能教学,助力学生学习。</h3> <h3> 随后,几位授课教师进行了课堂反思,数学组结合三节研究课对“生本课堂”又进行了研讨。<br><br> 最后,李烈校长进行了总结点评:<br> 三节课凸显了两条线,一是学科素养,二是方式方法。生本课堂始终在研究的路上,生本,对话,求真,累加。生本是根本,对话,求真和累加是策略,方法和路径。<br> 一是课堂亮点:<br> 学生表现:低、中、高年级学生学习状态好,专注投入、有思考、有长进,课堂氛围自由松弛又有序,课堂常规细节好。<br> 思维培养:三节课均体现思维落点与进阶,如复杂问题简单化、倒推、总结规律、运用规律等。<br> 方式方法:采用板块设计,问题开放度大,给学生较大空间;课堂设计有针对性,依据学生情况调查设计教学。<br> 二是改进建议:<br> 目标达成:关注目标达成检验,引导学生从多维度总结,强化提升重点内容。<br> 课堂生成:延迟对学生发言的判断,重视课堂生成,利用学生错误和陷阱,营造自纠氛围。<br>  重点突出:围绕重点强调突出关键内容,增加针对性训练检验效果。<br>  环节精简:精简拖沓环节,梳理重点内容,及时肯定学生优秀思路。</h3> <h3> 下午,营员们观摩了正泽学校的校务会。会议以“深化生本课堂,凝聚育人合力”为主线,各部门负责人依次汇报本周工作。语文、数学等学科组展示了生本课堂教学探索,强调从学生真实问题出发优化教学设计;德育、艺术、科技、各校区等则围绕后续工作提出协作方案,现场高效而有序。<br> 校领导总结环节,三项主张令营员印象深刻:一是将生本课堂研究“化入日常”,要求教师动态捕捉学生问题,形成“探究-运用”的教学闭环;二是以“发现教育”重塑评价,用“闪光档案”记录学生微成长;三是打破部门界限筹备赛事,让协作过程成为育人资源。会议全程节奏紧凑,任务落地有径可循。 </h3> <h3> 营员们表示,此次观摩既深入教育管理一线,又触摸到“以生为本”理念的实践脉络。校务会中目标清晰的协作机制、对学生个体成长的细腻关注,为教育创新提供了生动注解。</h3> <h3>学习感受——<br>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袁日涉 : <br> 今日的课堂观察让我深刻体悟到“生本”理念的落地生根:三节数学课虽学段不同,却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急于推进预设流程,而是耐心倾听、捕捉学生思考中的矛盾与灵感,将课堂生成的“意外”转化为深度学习的契机。无论是稚嫩的发问还是模糊的表达,都被视为珍贵的资源,在追问与梳理中悄然织就思维的网。 <br> 而校务会的观摩更令我震撼——学校管理如精密而鲜活的“动车组”。各部门无需等待指令,主动锚定目标、高效对接需求,既有独立担当的魄力,又有协同共进的自觉。这种“人人皆引擎”的机制,与课堂中信任学生潜能的逻辑一脉相承:当教育者真正放下控制,赋权便自然催生动力。课堂里流动的“生本”智慧,与管理中奔涌的团队能量,恰是教育生态最美的双向奔赴。<br><br>文汇小学 吕思培:<br> 听完今天的课和李烈校长对三节数学课的评课,我对生本课堂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正泽学校的生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维发展。课堂上,学生专注投入,积极思考,学习状态良好,教师通过开放性设计,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br> 李烈校长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无论是真实情境中的错误还是教师预设的陷阱,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同时,教师要以爱育爱,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让我认识到,生本课堂不仅是教学模式的转变,更是教育理念的升华。<br>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践行生本理念,关注学生真实需求,激发学生思维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成长的喜悦。<br><br><br>和平里第一小学 卢鸽:<br> 正泽学校的&quot;生本课堂&quot;以学生为圆心重构教学时空,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型为思维点燃者。教师进退有度的引导让学习回归真实生长:退时给予充分探究的自由,进时提供精准支架,使师生互动成为知识建构的催化剂。这种动态平衡中,知识不再是单向传递的符号,而是师生共同解构、重组、内化的思维产物。<br> 学校更将习惯培养贯穿于全年段中。低年段以韵律口诀奠基行为范式,中年段在学科实践中渗透德育内核,高年段则将规范升华为学术品格。从外显行为到内在素养,从具象指导到抽象自觉,三个年段形成循序渐进的培养闭环。这种教育既雕琢看得见的习惯,更滋养看不见的精神基因。<br><br><br>北京光明小学 苏谦:<br> 正泽学校的“生本课堂”是以“生本、对话、求真、累加”为核心理念,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智慧学习新样态。将生本落在关注学科素养和方式方法。“生本、对话、求真、累加”核心理念又细化到“进退三七”、“以学定教”、“因材施教”,学习主体同“客观世界的相遇与对话,同他者的相遇与对话,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的对话性实践等等实操指引。高站位的课堂理念在这三节数学课上都有充分体现。李校长的点评始终围绕着“生本课堂”的核心理念展开,既有高站位的理念引领,又有落地的指导,比如对课堂生成的关注,有效利用学生生成的“错误”资源。下午的行政会,各学科也在汇报“生本课堂”的推进要点和问题。从课堂实践到李校长高站位的课堂理念,再到课堂管理,聚焦、落地,我们看到了一名优秀校长把理念落实到课堂的推进逻辑和方法。期待下周的“生本课堂”语文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