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州永庆坊位于荔湾区恩宁路,是老广州市的核心地带,曾是十三行商贾云集的黄金通道。这一带有不少历史古迹、名人故居、老字号等,承载着广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多宝路一栋连一栋的老式民居西关大屋,有民国洋楼、宝庆大押,有些老巷里不起眼的建筑,却别有来头。</p> <p class="ql-block">一座座古朴美观的小桥,因为照明设计使城市的夜幕绽放成最美的风景线。叠月桥(月亮桥)、抱月桥都以“月相”为主题,与水的相呼应。华灯初上时,流动变换的灯光交织出奇妙的画卷,给人无穷的遐思。</p> <p class="ql-block">乡愁广场是秋风烟雨的江南明月,走进活字印刷馆触摸古老的历史技艺,再次感受汉字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外观远望一眼修缮中围蔽的李小龙祖居、走进八和会馆、銮舆堂等著名景点,古典建筑与现代风格完美结合,给热闹的脚步增添一束历史的余光。</p> <p class="ql-block">墙上文字简介:粤剧銮舆堂,是粤剧武打演员的行会组织。明清之际,本地戏班将火神华光奉为戏神,循琼花会馆每年农历九月廿八日华光诞,抬华光师傅神像巡游习例,由戏班中武打演员负责抬华光师父銮舆重责。故此,本组织遂取名:銮舆堂。</p><p class="ql-block">在全球粤剧戏班中,只有广州和香港两地有此组织,故冠以广东之名,以作区别。</p> <p class="ql-block">位于恩宁路127号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仿古园林式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2017年,这座建筑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18年,粤剧艺术博物馆被列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p> <p class="ql-block">刚步入梨园小筑,又开始下雨。连廊通道的人更挤了,尽管如此,坐的站的还是忍不住取景拍照,彩色玻璃的满洲窗,园内庭院楼台雕栏画栋,修竹疏影,花草叠石都成了手机拍摄无法拒绝的诱惑。</p> <p class="ql-block">梨园小筑、琼花堂展厅分别展示了戏服、盔头、竹水衣、乐器等表演用具、五大名伶介绍以及戏曲主题通草画、广彩等文物,在园林建筑中展示粤剧艺术、岭南文化的精髓和魅力。</p> <p class="ql-block">馆藏粤剧粤曲唱片通过照片、实物、音像等方式展带领观众从另外一种形式了解粤剧粤曲,足见现代科技对粤剧艺术发展、传播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八和会馆在历史上是粤剧艺人的行会,由粤剧武生邝新华倡导,创设于清光绪年间。“八和”一是有八个堂,意为八方和合,团结一心;二是“八”字意指戏行的人,“人”字上面分开就是“八”字,“和”者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开创粤剧新天地。</p> <p class="ql-block">雨停了,过街参观詹天佑故居。詹天佑1861年诞生于广州市西门外十二甫,即现在的恩宁路十二甫西街。他是中国杰出的爱国铁路工程师,故居2004年在原地复建,厅堂按历史照片原貌复原。</p> <p class="ql-block">詹天佑小学校内的一角有“京张铁路八达岭小景”,把小学课文《詹天佑》中设计“人”字形线路理解难点直观化,场景情景结合巧妙,算是得天独厚啦!</p> <p class="ql-block">永庆坊是近年广州旧城微改造的文化新地标,被誉为“广州最美骑楼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