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产夏普牌磁带录放机</p> <p class="ql-block">日产夏普牌黑白电视机</p> <p class="ql-block">购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至今仍可用)的冲电飞利普双头剃须刀</p> <p class="ql-block">《我的外国品牌与日货情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洋货,有人反对,有人抵制,老生常谈了。作为50年代的过來人,至今记忆犹新…谈谈我的洋货情结吧:记得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国门刚启,很多国外商品、影视剧等逐渐湧入国内,由于多年的闭关锁国,市场物质匮乏,大陆中国的制造业落后。除了洋货,那个年代连港台(尤其香港)也 令大陆人神往(大陆与湾湾的交往才有了后来的大小“三通”)。彼时的香港繁荣昌盛,颇受大陆国人青睐,当时流行时髦的词汇就有什么港式花衬衫、哈蟆镜、喇叭裤、港腔港调、港派什么的。那时的大陆青年,都以摹仿港台青年装束,行为举止,以学港腔港调,追港台影视剧、港台影星歌星为时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年代初,国外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主要商品为日产,大宗的有汽车摩托车、小到家用电器电视机,洗衣机微波炉,收录机影碟机、摄影机单反相机等等。清楚记得,彼时重庆市出租汽车“康福来公司”,引进的日本丰田“考斯特”中巴车,其豪华舒适静音,坐上去就一享受的体验。当时流坊间称为“康福来”。后來“康福來”成为重庆坊间出租中巴车代名词。与稍后引进的日产奥托车(后来有了长安厂总组装的国产奥托)再后逐年升级换代至“羚羊”“天语”日产车,但坊间都将所有营运出租车,羚羊、天语(包括夏利、菲亚特、拉达、皇冠、桑塔拉)等等,都习惯呼为“托儿车”(奥托车)“托儿车”也一度成了重庆出租的士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后,90年代初、中期,重庆长安铃木公司引进和组装的奥托、羚羊、天语车作为政府许可的专业营运的士。媒体曾一度宣传并引以为傲的出租车国产化成就(实际彼时核心部件发动机变速箱等没法国产),仅部分零配件自产而已。如国产化上了x级台阶的奥托、羚羊、天语车质量完全没法与原装进口日产车比,当时我曾预言:所谓“量升质降”,国产化提高三个台阶,或许将意味着产品质量下降一个台阶(后来事实确实如此被验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记得上世纪90代初,重庆建设机床厂(原国防兵工厂)最早引进的红色日本雅马哈无级变速摩托车(售价2700元),其设计精巧乘坐舒适,甫一上市,即引来不少路人欣羡的目光与围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讲下个人亲身体会,坦白讲,我一向喜欢日货,日本商品之所以备受世人(国人)喜欢,原因主要是信得过质量好,设计人性化,价格也不算太贵(不然它不会有中国市场),就这么简单。8、90年代,我的家用电器最热衷的是日本货,如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音响设备、家用微波炉等等。清楚记得80年代初购有一台12英寸的日立牌黑白电视机(464元),我家住老旧房临街(公路边),下班后回家饭后歇凉,打开放门口向街的电视机,每每引来路人与街坊邻居围观。还有一台日本原装进口双卡(450型)磁带录放机(700元)。再后来(90年代中),在解放碑某商场购得一台松下牌录像机,和日产愛华牌音响(20年后还健在),当然价格不匪,一件至少也四五千元人民币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既使这些年,大陆科技和制造业长足发展(有的或许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我也只用或尽量选择日本或国外其它品牌,这我有心得。比如我曾经爱好摄影,用的也是日本尼康单反相机(包括其配件三角架、镜头什么的都是日货)从最早使用的佳能卡片机,通讯工具最先使用的则是米帝的摩托罗拉数字和中文BB机,之后的摩托罗拉手机(再后从苹果4一苹果7)。用过瑞典的“愛立信”,韩国的“三星”“LG”等等。之前也用过国产“金立”“天语”等品牌手机,据说华为手机照相功能强大,三年前特意处理掉我仅用两年多的苹果7,选用了国产6英寸华为maT30智能手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向自诩国产顶尖民族品牌,很多国人引以为傲的华为手机,为写此文,笔者特意上网百度了下《日本经济新闻》等相关资料,解构百度公开的信息报道:一部华为P30手机,共有1609个来自全球154家供应商的零部件,核心厂商92家。这部华为(P30)手机零部件,中国仅占80个、台湾83个、美国15个、日本869个、韩国562个。意即这部华为P30除内存外,其余零部件几乎全部依赖国外进口。笔者之所以后來选用华为,客观上也是支持国货。可问题来了,我选购这部华为手机,原來很多零配件竟然并非国产,而是來自全球各地那么多供应商(含台湾),更为严重的是主要來自日、韩、美我们曾经抵制的国家。现在尴尬的是我花了几千银子,所购这部华为mT30,原來“华而不实”。是谁谁赚走了我的钱?这令我本支持国货的拳拳爱国之心,情何以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洋货品牌(非仅指日美商品),值得一提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至少30年)前,笔者在渝中解放碑友谊商店购得一价值300元的荷兰飞利浦双头电动剃须刀,至今(2025年)除换了两次刀片,依然能用,其电机基本没啥问题。之后(十年前)也用过一国产(广告宣传可水冲洗)的飞科牌三头冲电剃须刀,价格也300元左右,可用不到一个月,因三刀头中有一刀头不转,多次更换维修,仍未彻底解决,后來因保修期将过,最终抛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者之所以钟情日货洋货,基于花同样的钱(既使稍贵一点,只要物有所值),我以为这纯属个人选择,这与支不支持国货,爱不爱国无关。我敢打赌一块钱,谁谁敢讲自己从未用过或拍胸口保证,今后不用国外商品?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虽然其新能源汽车、五G通讯、高铁航天领域,比如大疆无人机,家电海尔、美的品牌等等。或许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照样离不开世界先进的高科技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认为国人用西方、美日的外国商品就是不爱国,就是什么奸,卖什么什么的话。那么请问?当今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汽车电脑、空调洗衣机,我们毎天须臾不能离手的智能手机等等等等,那一样不是米日西方发明创造的?现代科技文明源于西方,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今,我们的喉舌新闻宣传机构,CCTv广播电台电视台各地新闻工作者,无一例外的“长枪短炮”摄影机、单反相机等等无不都是西方或小日子的索尼、尼康、佳能或德系品牌。他们为什么都用洋货日货,而不用国产民族品牌?难道他们都不爱国,甚至都是某奸,某某什么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资源共享,互通有无。而今多元的全球化时代,世界或许离不开中国,但中国若要持续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更美好,更离不开这个世界。任何成熟的国产民族品牌,都不离不开连锁配套供应商的合作(国外品牌也一样), 况在中国境内市场上,所有经销的商品(包括外国品牌)都是经过严格审批监管进口并向中国政府,依法纳税的合法经营。国人购买任何商品都是消费,广泛意义上讲都符合国家倡导的搞活经济,拉动内需的政策导向,中外品牌依法依规的市场竟争,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与民族企业的发展,保障市场就业。 就是对国家程度不同的贡献, 就是最好的爱国行为。所以购买选择任何商品,纯属个人的自由选择,无可厚非,不应与爱不爱国牵涉,没必要道德和立场绑架,为杜绝U型锁之类事件再度发生,应打破用洋贸等于不爱国的陈腐观念与桎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0515</p> <p class="ql-block">12英寸的日立牌黑白电视机</p> <p class="ql-block">价格几乎相等(300元)双头(购于30年前)三头(新购)的飞利浦剃须刀</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产三洋牌便携式磁带录放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