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原创:雄鹰展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美篇号:233895431</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来自:网络致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幸福家苑社区的居民老常,因为自己的孙子今年高考,随着高考的日子日益临近,莘莘学子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盼金榜题名,其背后也有纠结和烦恼,家长为此心神不定。而自己一家为了孙子报考哪所学校,选择哪个专业,填写志愿表的事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会议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七嘴八舌,不能达成统一认识。而老常的孙子则是满有信心的说,我的事情我作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老常为此也很是纠结,就和自己社区中经常一起遛弯的老朋友们咨询,应该怎么办才更加合适。有的朋友说,孩子说的也有道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家长关心孩子是正常的,但不要太干涉,家长们选择的志愿,不一定就是孩子喜欢的;有的朋友说,高考志愿填报关乎孩子未来,家人重视是好事。孙子想自己做主,值得尊重,毕竟他对自身兴趣、能力更了解。但长辈阅历丰富,能提供宝贵建议。此时应搭建有效沟通桥梁,让孙子充分阐述想法,长辈分享经验见解,综合考量兴趣、就业前景等因素,达成共识,助孩子做出更优选择;有的朋友说,赞同孩子的事情孩子做主。大人只需提供意见做参考;有的朋友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家长要参谋不干扰,根据孙子平时学习成绩,提供建议很好;孙子自己也应体谅、相信、感激家长的关心支持。丢掉包袱压力,满怀信心,沉着冷静应考,争取金榜题名;有的朋友说,高考生选高校建议。一是要依据高考成绩和省内排名,参考高校近年录取分数线与位次,划定合适院校范围;然后结合个人兴趣职业规划,挑选选优势专业强校,另需考虑学校地理位置,就业情况等。避免盲目跟风热门专业,研究招生章程了解录取规则,三是要与老师和专业机构(招生办)沟通,综合考量后做出理性选择;有的朋友说,孙子想自己做主值得肯定,对未来有想法,也了解自身情况和兴趣,但家长和老朋友的意见也不可忽视,可以在尊重孙子意愿的基础上,充分听取家人建议,共同分析各方面因素,再做出决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听着这些热心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建议,老常深感暖心,觉得大家说得都非常有道理,但究竟是应该怎么办呢?家长到底是应该参与吗?参与多少合适呢?还是应该完全听孩子的呢?老常陷入了深深地纠结中。突然,他想起了社区中有时候和自己一样喜爱楚河汉界、棋盘厮杀的老刘,听他说他的孙子三年前考入了清华大学,在整个幸福家苑社区都是一个小小的名人,去听听他的意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于是,老常给老刘打了个电话,携带着棋盘,双方开始了你来我往、厮杀正酣,一局过后,老常和老刘提起了此事,并且将其他朋友们的意见告诉了老刘,想听听他的看法。老刘说,老常啊,你的朋友们告诉你的意见都非常好,最后如何选择,决定权在你们全家,特别是在你孙子的手中才更加合适,我不便于表态,我只是给你举两个真实的例子,如何抉择,你们全家自己拿主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一个例子是,我的孙子三年前,他高三参加高考后,全家人在一起填报高考志愿,在选择学校上面没有太多的不同,全家都觉得应该报考清华大学,但是在选择具体学院和具体专业上面,明显有了不同,我的儿子认为,选择清华大学甲学院,非常热门,特别是该学院中的A专业,正是方兴未艾、趋之若鹜的时候,选择的人、追求的人、喜欢的人非常多,所以建议我的孙子选择甲学院的A专业;而我的孙子经过自己详细的攻略、认真的了解、具体的咨询之后,嘴上虽然没有和他的父母亲提出不同意见,照顾了我儿子的那一点点面子,然后我孙子自己在志愿报考截止时间前,悄悄地将报考志愿,由我儿子选择的甲学院的A专业修改为乙学院B专业,事实证明,我的孙子的选择是最优解;为什么呢?我孙子告诉我说,爸爸只懂得从招生简章中阅读、寻找、理解等等,而我嘛,有很多其他的途径寻找,所以自然而然的就更为精准了,另外,对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我当然是最有发言权了,所以,最后的结果证明,我的选择是最为适合的,也是我最为喜欢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第二个例子是,也是我孙子告诉我的一个真实例子,在一个顶尖大学里面,有一个学生,在上了半年之后,最终退学了,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个学生高考成绩非常优秀,自己非常喜欢医学,想上医学院,而他的父母亲则是更加钟情于这所顶尖大学,不顾孩子的反对,给他报考了,他最终收到了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上了半年之后,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想要学习医学,于是终于退学了,之后重新参加了高考,第二年又一次考入了自己喜欢的医学专业。老常啊,我只是给你说这两个真实例子,如何选择是你们的权利,我不发表意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听着老刘讲的故事,想着朋友们的建议,老常心里渐渐明晰了起来,他决定不再纠结,将意见告知自己的儿子和儿媳,力争让他们尊重自己孙子的意见,将决定权力、抉择权力交给自己的孙子,毕竟是自己最为了解自己嘛,想着想着,老常会心的笑了……</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