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走进北京明十三陵

平静

<p class="ql-block">  D9:昨天北京白天气温超30℃,晚间却下起了冰雹雨。今天是5月14日,上午8点以前有雨,我们只好静待雨停。</p> <p class="ql-block">  上午9点半雨停后,我们骑行向十三陵方向行进。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皇帝的陵墓群。目前,十三陵中只有长陵、定陵、昭陵和神道这四处景点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长陵,明朝第三帝永乐大帝朱棣及皇后之陵寝;定陵,明朝第十三帝万历皇帝朱翊钧及皇后之陵寝;昭陵,明朝第十二帝隆庆皇帝朱载坖及皇后之陵寝。朱载坖与朱翊钧为父子关系,每座皇陵都拥有属于它们自己独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明定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大峪山东麓,明十三陵之一,是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及其孝端皇后、孝靖皇后的合葬寝陵。</p><p class="ql-block"> 万历皇帝10岁登极,20岁时便开始为自己筹建寿宫。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卜选陵址11处,其间曾两次亲率文武大臣及风水术士赴天寿山择地,最后经两宫皇太后亲自阅视,正式定址于大峪山麓。明定陵始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历时6年建成。是迄今唯一一座经过发掘的明代帝王陵。明定陵地面建筑的总布局,呈前方后圆形,含有中国古代哲学观念“天圆地方”的象征意义。明定陵成为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  我们来到定陵。定陵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是明楼、宝城、神道等建筑,后部分是地宫。明楼是祭祀的主要场所,宝城内有明成祖和皇后的石像,神道两侧有石狮、石马等石雕等。定陵是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三座陵园之一,地面建筑占地18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棂星门:位于祾恩殿后,来到这里便进入第三进院落。棂星门又名龙凤门,为两柱牌楼门,牌楼门的两柱作出头式,白石雕成、截面为方形,顶部雕坐龙,前后戗以石抱鼓。过了棂星门,就正式进入陵寝区。</p> <p class="ql-block">  石几筵:由石供案和石供器组成。石供案作须弥座式,石供器由香炉(一座)、烛台(二座)、花瓶(二座)组成。</p> <p class="ql-block">  明定陵,消耗八百万两白银,地宫保存完好,进入地宫,游客很少,静得落针可闻,周身感觉冷飕飕的。后殿的棺床上停放着朱诩钧和两个皇后的棺木,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p> <p class="ql-block">  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的地下宫殿位于地下27米,于1956年开始发掘,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保护意识缺失,出土的文物刚被挖掘面世就化为灰烬,被称为考古界的耻辱。更糟糕的是文革期间,连万历皇帝和皇后们的红漆棺椁都被扔进了山沟,尸骨也被付之一炬。</p> <p class="ql-block">万历皇帝的金丝翼善冠</p> <p class="ql-block">皇后凤冠,九龙九凤冠 (天然红宝石115块、珍珠4414颗)。</p> <p class="ql-block">  明昭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陵区大峪山的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隆庆皇帝朱载坖和孝懿庄皇后李氏、孝安皇后陈氏、孝定皇后李氏合葬陵寝。</p><p class="ql-block"> 隆庆皇帝从30岁开始继承大统,到36岁就因病去世,一共只在位了6年。虽说隆庆皇帝在位时间很短,但却发挥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他重用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等大臣,革除了嘉靖朝的种种弊政。又与蒙古俺答议和,促成隆庆和议。可惜隆庆皇帝因为纵欲过度,又加上长期服用春药,身体每况日下,最终一病不起,36岁时就病逝于乾清宫,最后葬于昭陵,皇位就传给了当是只有10岁的万历皇帝。</p> <p class="ql-block">  碑亭内树神功圣德碑,碑制同前几任神功圣德碑。神功圣德碑由三部分组成,碑首、碑身、碑趺(即碑座)。碑首碑身由一整块青白石雕成,碑趺是一只昂首远眺的赑屃。</p><p class="ql-block"> 过了碑亭就是祾恩门,棱恩门是明清帝王陵中的一道陵门,位于祾恩殿前,它是陵墓区的主要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陵恩殿面阔五间,内藏七间,进深四间,外观五间,每一处都彰显着皇家的尊严与气派。气势磅礴,金碧辉煌,令人叹为观止。裬恩殿是昭陵最核心的建筑,规制看着也很高,用于后人祭祀先帝。祾恩殿的殿内有鼓、编钟、琴等展品,展现了祭祀所用物品及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进入明楼,可以看到清朝乾隆时期所制的石券顶和左右券门,它们都保持得坚固如初。经过修整的楼顶,重新配置了精美的斗拱、瓦饰和额枋,使得整座明楼焕发出新的光彩。然而,明楼内的圣号碑因李自成农民起义军焚毁楼梯而严重龟裂,字迹和石雕纹饰均模糊不清‌。</p> <p class="ql-block">  昭陵不同于以前皇陵宝城内的封土是自然隆起的样子,昭陵宝城内的封土填得特别满,几乎与宝城墙等高。“哑巴院”的琉璃照壁,作为昭陵的一大特色,率先确立了完备的“哑巴院”制度。在正史中,它被称作月牙城,这一区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院中的琉璃影壁巧妙地遮挡了地宫的入口,而院内的神道下方,则隐藏着通往地宫的斜坡墓道。这里,曾是帝后棺椁送入地宫的必经之路。</p><p class="ql-block"> 长陵因不知道墓道口在哪,而幸免于被开发,定陵是由于坍塌才找到墓道口。昭陵直接将墓道口放于琉璃墙后,此法被大清帝陵所纷纷效仿,但都难逃被盗掘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绕过祾恩殿后的这三个琉璃花门被称为内红门‌。走进内红门是一个宽敞的大院子,这是棂星门建筑。石柱及前后抱鼓石为明代旧物。棂星象征天门,广泛地运用于陵寝、宫室、坛庙之中,是一种作为象征帝制、点缀皇家宫室坛庙的标志性礼仪建筑。</p> <p class="ql-block">  隆庆议和”与时下和平发展主题相合,隆庆时代又出了著名清官海瑞,陵园内设有海瑞清官展。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p> <p class="ql-block">  明长陵为明十三陵之首,是明成祖朱棣和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合葬墓。</p><p class="ql-block"> 明长陵地面建筑也保存得最为完好,配殿、明楼、宝顶俱存。明长陵陵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乐帝后的场所,建筑在汉白玉雕刻成的三层台基上,金砖铺地。殿面阔九间(66.56米),进深五间(29.12米),象征着皇帝“九五”之位。</p> <p class="ql-block">  大殿朴素庄严,由优质楠木加工而成。金丝楠木的价值据说比黄金还要珍贵,这样纯金丝楠木的建筑在中国是最昂贵的房子。长陵的看点是规模宏大的祾恩殿,是北京地区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单体古建筑之一。殿内展出了诸多明十三陵出土的文物复制品,包括国博最火的那顶凤冠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祾恩殿两边只剩两个神帛炉,负责烧掉祭祀完毕后的祝文版和神帛。 </p> <p class="ql-block">  穿过棱星门,就是朱棣皇帝死后真正的归宿。该明楼是长陵的标志,明黄色的琉璃瓦非常醒目。步入深深的门洞右拐沿着磴道上到明楼之上,抚着墙垛既可俯瞰陵院、又可眺望远山,景色宜人。</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一起踏入历史的长河,探访了北京的明十三陵神路。这里不仅有历经百年沧桑的石牌坊,还有大红门、碑楼、龙凤门等古迹,仿佛是古代帝王灵魂通往天堂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神路的两侧,12对神兽和6对石象肃然站立,守护着这条象征着早登极乐的步道。大红门两侧的下马碑,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彰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  沿着笔直的石路,成对的大型石像映入眼帘,有坐立狮、坐立獬豸、立卧骆驼等,形态各异,生动形象。</p> <p class="ql-block">  神道处于整个陵区的南端,是通往各座皇陵的重要通道。它依山就势,蜿蜒伸展在青山绿水之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神道全长约 7公里,起点是石牌坊,走到尽头,便是三门六柱式的棂星门,也称火焰牌坊,俗称龙凤门。这里不仅是神路的终点,也是历史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5月14日下午4时,北京骑游完美收官,本次单程骑程830公里。骑游北京十三陵,古韵今风相映成趣,骑途间皆是故事,满眼皆是美景。每一次的坚持,都是对梦想的致敬。骑行之旅,是探索之旅,证明了坚持与热爱的力量;在骑行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只有不断坚持,才能领略到更多令人心醉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