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南之徒》——-人间百味 各有温度

不言

<p class="ql-block">《食南之徒》依旧是一部很马伯庸的作品,读起来酣畅淋漓,又百味混杂。有一个因为一种食物而被灭国的故事,记录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故事不过寥寥数百字,原文中提到的唐蒙、蜀枸酱、南越国、夜郎国等等细节,被“抠”出历史的缝隙,在本书放大细节的“显微镜”下,成了检验历史的“细胞”和呈现时代的“切片”。天马行空的幻想、挖掘和构造、调度和重组,虚拟出逻辑严谨、生动复杂的历史场景和山川地形,透过“什么都能吃的岭南”的一味小小的枸酱料窥测和折射出来,就像《长安的荔枝》中辗转北进的小小荔枝,《显微镜下的大明》中繁复运算的小小数字。在历史的缝隙中创造虚实结合的空间和完美故事,是马伯庸所向无敌的赛道。 </p><p class="ql-block">唐蒙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公元前206年,汉灭秦,广东龙川县令赵佗临危受命,接替病逝的任嚣代理南海郡尉之职。赵佗趁秦亡之际,封关绝道,于两年后自立南越国,定都番禺(广州)。七十年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遣唐蒙出使广州,南越用蜀郡出产的枸酱款待,唐蒙不解为何蜀郡特产会现身广州,得知是经由牂牁江运达,回到长安后又询问蜀商,得知夜郎(今贵州境内)临牂牁江,江面足以行船,蜀人趋利,偷卖枸酱到夜郎。唐蒙据此献计汉武帝,绕开五岭天险,借道借兵夜郎,沿牂牁而下直达广州伐越。公元前111年,南越国灭,司马迁的总结是“然南夷之端,见枸酱番禺”,意思是平定南夷,始于唐蒙当初在广州看见枸酱。</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唐蒙因平定南夷而留名,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本书的主人公唐蒙,他被赋予了有饕餮之志却无青云之心、内心机敏却外表憨愚的小人物。他串起了本书“美食和历史”这两大主干,他发现南越一种名叫“枸酱”的美食,并非产自南越,于是沿着珠江开始寻味之旅,却不经意卷入了南越宫廷风云之中,他所有的无意和无心之举,竟然破解了种种波谲云诡的政治阴谋,最后竟意外地发现了一条五岭之外从汉朝领土进入南越国的路线。 </p><p class="ql-block">主人公唐蒙无欲无求,只想吃好,做个小官。幼时,被认为可以信赖和托付的朋友洗劫了自己的家,被认为危险的叫花子姐弟,却在最后一刻救下了唐蒙,当家人的冤屈澄清,却因为元凶的名望和地位,被告知要“顾全大局“而咽下冤屈。他认为只有食物是真实的、可托付的和不可辜负的,人会骗人,但食物不会,小小食物,能映照出人的本心。正如书中所写,仙草膏破了黄左将私通邻国,嘉鱼缓解了橙丞相制造的初次危机,而壶枣睡菜粥的制作方法则还原了武王之死的真相。唐蒙虽然只想躺平摸鱼,但却有自己的坚守之道,追查武王之死是因为童年的遭遇而不忍辜负朋友,二入西南也是为了替友寻父的承诺,在唐蒙的价值排序中,世人趋之若鹜的加官进爵、功名利禄,远不及“蜀枸酱”这样的小小美食、友情和承诺。</p><p class="ql-block">此书一出,书迷们接踵上阵、褒贬不一。作品面世,“作者已死”,读者的感悟是对作品的再创造。就好比千金散尽,我们都吃不到史料真实记载中的蜀枸酱一样,我们也无法还原作者想象力无穷大的真实佐料。在唐蒙的时代,张骞还未出使西域,南越尚未归附版图,东海、南海尚无可知,中原以外还是地理谜团,不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唐蒙,正是他们这样的人用勇气、谋略和智慧、信念,推动了汉文化向南拓展,让中国的疆域从“茫然无知”变为“显而易见”,这也正是《食南之徒》始终对历史和文化抱有温情和敬意的态度所在,历史是骨,故事是肉,骨肉相连,确实好读。</p><p class="ql-block">书中的唐蒙是个爱吃的胖子,一罐蜀枸酱引发的大型宫斗、爱情、悬疑、推理、谋杀、复仇、灭国,这一切都是在“一路一吃”下完成的,因吃破案、因吃救人、因吃怀旧……事件全靠食物牵引。书中出现的美食如果按类别细分,有烧烤类、饮品类、神酱类、养生类、主食类、水果类等数十类,对食物和烹饪更是不乏惊艳描述。“治大国若烹小鲜”,人生和烹饪一样,生活和吃饭相似,都是文火慢炖,都需慢慢品味。</p><p class="ql-block">“吃到嘴里的遗憾,总比吃不到嘴里的完美要好。”人生百味,各有温度。书中滋味,还需各自品读。</p><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17日</p><p class="ql-block">‍不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