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山郑文公碑亭

笨狗熊

<p class="ql-block">2011年,云峰山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名山”,郑文公下碑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名碑”。</p> <p class="ql-block">1988年8月,云峰山摩崖石刻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北魏宣武帝永平四年(公元511年),时任光州刺史的郑道昭为其父郑羲主持刊造功德碑,在莱州云峰山之阴觅得一块理想的摩崖巨石,刊造了《郑文公下碑》,碑文主要是为荥阳郑氏家族歌功颂德,重点记述了郑羲的生平和事迹。</p> <p class="ql-block">云峰山因众多北朝刻石成为北朝刻石数量最多、保存最好、价值最高的全国第三碑林,吸引着中外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前来登山访碑,其中日本书道学者对云峰刻石推崇备至,每年来此访碑者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五脊六兽”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构造及装饰性构件。“五脊”指的是宫殿屋脊上的正脊及四条垂脊。正脊通常位于屋顶的中央,是前后两个坡面交汇处的水平屋脊。垂脊是从正脊两端向下倾斜延伸的屋脊,分别位于屋顶的四个角上。</p> <p class="ql-block">一拱三昂七辅作?</p> <p class="ql-block">在正脊上的叫鸱吻</p><p class="ql-block">在垂脊上叫垂兽;</p><p class="ql-block">在戗脊上叫戗兽;</p><p class="ql-block">戗脊前端的一排叫蹲兽也称走兽;蹲兽之前最前面的叫仙人;</p><p class="ql-block">安装在翼角或窝角梁梁头上的叫套兽。</p> <p class="ql-block">“六兽”则是指我国古代建筑屋脊上所安放的兽形构件,又称脊兽。具体来说,六兽分别是正脊两端的吞兽(也叫龙吻或鸱吻),以及四条垂脊上排列着的五个蹲兽。</p> <p class="ql-block">仙人骑鸡</p> <p class="ql-block">狮子:在佛教中是护法王的象征,代表勇猛、威严。在民间,狮子被视为镇宅辟邪的瑞兽,能驱邪护法、守护家园。</p> <p class="ql-block">这几个蹲兽分别是鸡,龙,凤,天狮。这些兽形构件不仅具有装饰作用,体现建筑的高贵,还能起到保护房屋的作用,同时也蕴含着祈福吉祥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鸡,龙,凤,天狮</p> <p class="ql-block">郑道昭(?—516年),字僖伯,自署中岳先生,司州荥阳开封人,是北朝魏诗人、书法家,出身名门望族,为北朝四大豪族中郑氏之后裔。其生平经历如下:</p><p class="ql-block"> 7岁随父兄入平城,11岁与兄郑懿以博士子弟身份入中书学。他少而好学,博览群书,26岁娶孝文帝宠臣李冲之女为妻。入仕即任秘书郎,很受孝文帝拓跋宏信任。</p><p class="ql-block">官场起伏:孝文帝时,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和十九年(495年)随孝文帝南征,在悬瓠君臣联句作歌。宣武帝初,迁秘书监,后因从弟郑思和事株连,仕途坎坷,数易其官。正始元年(504年)永平三年(510年)出任光州刺史,延昌二年(513年)转任青州刺史,在任期间政务宽厚,不任威刑,为吏民所爱。后复入为秘书监。</p><p class="ql-block">熙平元年(516年),郑道昭暴病而亡,获赠镇北将军、相州刺史,谥号“文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郑道昭在书法艺术造诣上冠群家之首,所书魏碑石刻在我国书法艺术和文字研究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北方书圣”“魏碑体的鼻祖”,在当时与王羲之齐名,有“北郑南王”之称。同时,他也是一位较有成就的诗人,《魏书·郑羲附道昭传》说他“好为诗赋,凡数十篇”,但今仅存诗4首,文3篇。</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碑亭为仿宋代六角垂檐攒尖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亭门匾为赵朴初题写的“郑文公碑亭”,门柱有刘海粟题写的楹联</p><p class="ql-block">“四顾苍茫,天外人吟天外海;</p><p class="ql-block">一碑突兀,画中人醉画中山”。</p> <p class="ql-block">- 书法价值:《郑文公碑》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品,书法风格堪称隶楷之极,被日本书法界评为“中国名碑第一神品”,康有为赞其“集篆情、分味、草韵”之大成。</p> <p class="ql-block">《郑文公碑》分为上、下两碑。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有883字;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有1243字。</p><p class="ql-block"> 两碑文内容大致相同,只数处字句稍异,皆是记述郑道昭父亲郑羲的生平事迹。上碑在山东省平度县天柱山,下碑在山东省掖县云峰山之东寒洞山。</p> <p class="ql-block">蹲兽也被称为小跑、走兽,它们通常位于垂脊或戗脊上,从前往后依次为:</p><p class="ql-block">1. 仙人骑鸡:位于最前端,也仙人指路。关于其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这位仙人是齐闵王,传说他在作战中失败后走到一条大河边,走投无路之际,一只大鸟飞到他面前,他骑上大鸟渡过大河,逢凶化吉;还有说法认为是姜子牙的小舅子,想利用姜子牙升官,姜子牙看出他的心思后说“你要是能飞檐走壁,就让你官居一品”,结果小舅子摔死了,姜子牙便将其放到屋上警示后人。它起到固定垂脊下端第一块瓦件的作用。</p><p class="ql-block">2. 龙: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祥瑞、权威和尊贵,在古代被视为最高权力的象征,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p><p class="ql-block">3. 凤:百鸟之王,是祥瑞的象征,寓意着吉祥如意、天下太平,同时也代表着高贵和美丽。</p><p class="ql-block">4. 狮子:在佛教中是护法王的象征,代表勇猛、威严。在民间,狮子被视为镇宅辟邪的瑞兽,能驱邪护法、守护家园。</p><p class="ql-block">5. 天马:一种能在空中飞行的神马,象征着自由奔放、勇往直前,也代表着日行千里、马到成功,寓意着事业顺利、前程远大。</p><p class="ql-block">6. 海马:传说中能在海里和天空中行走的神兽,象征着忠勇吉祥,也有逢凶化吉、入海通天的寓意。</p><p class="ql-block">7. 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是龙生九子之一。它在佛教中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象征着安静祥和、护佑平安。</p><p class="ql-block">8. 狎鱼(xiá yú):是海中异兽,传说它能喷浪降雨,可防火,被放在屋脊上有灭火消灾的寓意。</p><p class="ql-block">9. 獬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是公正的象征,常被视为司法正义的代表。</p><p class="ql-block">10. 斗牛:是一种虬龙,传说它是一种兴云作雨、镇火防灾的吉祥动物,将其安放在屋顶上,能镇住火灾。</p><p class="ql-block">11. 行什(háng shí):因排行第十而得名,是一种猴面人像、背生双翼的形象。它是唯一一种非动物造型的走兽,一般认为它是雷公的化身,放在屋顶上有防雷的寓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