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本有位医生叫西野德之写了一本《良医有道:成为好医生的100个指路牌》,其中他在第74条指路牌写到良医需要五者一体。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好医生,一定要具备这五个角色,即学者、占卜师、艺人、演员、医生。别看这五个角色对大家都耳熟能详,可要做好任何一个,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必须经过不懈的努力、训练和修行。虽然五个角色不少了,但我感觉还是不够,我的从医经历告诉我,作为一名良医或者好医生也许八者一体更好,除以上五者外,还要加上哲学家脑子、教育者和运动者。由此看来,这对医生的要求太苛刻了,简直无法达到良医的标准。</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对于医生的要求这么严格?需要兼顾那么多角色?实际跟它的工作性质有很大关系。医生从事的是每天都要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人与物不同,他是有喜怒哀乐悲恐惊情绪的,也就是说人是有感情和思想的动物。有思想就会有欲望,不同的思想产生了不同的欲望,而世上很难寻到满足不同欲望的同一解决办法,这就注定了在与人打交道的职业中,包括医生,需要具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本领。</p> <p class="ql-block">病人是什么?他是在人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病。在这世界上多加点钱可以,加病不行,不管大病小病都不行。病意味着痛苦,意味着成为死亡的近邻,这是所有人都小心避开,唯恐引火烧身的两件事。病让人没有了喜乐,只留下了怒哀悲恐惊。一旦人没有了喜乐平衡情绪,思维就会出现偏差,产生的想法或消极或恐怖,比欲望还可怕。故此,能驾驭病人的只有人文思想厚重,会思考,懂情怀,专业知识娴熟和有智慧的人了,对于一般人只能望而却步。</p> <p class="ql-block">疾病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人类的历史有多久,疾病的存在就有多长。时至今日科技现代化日新月异,有人预测人工智能在未来或将把50%的人类所做的工作替代,可却没有人敢说人类疾病在未来某个时间点会被彻底搞定。癌症的研究这些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基因检测,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此消彼长,甚至有些癌症可能会被纳入慢性病管理了,但即使这样今天有哪一个人不谈癌色变呢?感冒被认为是一个最不起眼的病,人人都得过感冒,如果让人选择一生只得一个病的话,无疑感冒会高票当选,可又有哪位医生会保证感冒不死人呢?所以,医学与科学不能完全划等号,科学家的思维不完全代表医学家的思维,有时过于严谨和科学,病反而治不好。因此,在看病这件事上,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医生常常是事后诸葛亮。</p> <p class="ql-block">所以医生的能力光用某一方面的本事来评判,就显得远远不够了。那么我们就看看这八者一体是不是对于成就一名良医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一、学者:医学生应该是经历了最长学制的人,毕业后还要完成1-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的培训,再一步步走完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漫长历程。医生的一生都在学习,在学校中学,在工作中学,在工作之余学,真是学无止境。通过不断的学习使医生有了正确的临床思维,通过学习使医生的知识面不断扩大,通过学习医生掌握了各种治病技能。医生除了学专业知识,也还需要了解人文、知一些哲学、懂一些历史、会一些地理和气象知识等。不管医生是主动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学习,就冲这学习的时间,一不小心就会成为学究,想不让他成为学者都难。</p> <p class="ql-block">二、占卜师:医生是占卜师听起来感觉有些迷信,但临床确有许多疾病按科学出牌是解释不清楚的。当然医生对疾病的推测既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异想天开。在临床上的摸爬滚打和与病人之间的密切接触,无疑帮助医生有了预判疾病的能力。临床医学不是纯科学,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否则就没有老医生和年轻医生的区别了。占卜师这个名一定是对那些与病人日夜坚守的临床医生的褒奖。</p> <p class="ql-block">三、艺人:这里的艺,我理解为手艺。治病,特别是外科系统的病,来不得半点失误,像神经的手术,血管的手术,失误就意味着,轻者致残,重者致死。所以医生在动手能力上既要熟能生巧,也要精益求精。原始的医学没有麻醉药,如果想让病人少受术中的痛苦,又可以把病灶去除,如果不具备高超的手艺,也就是稳、准、快,可想会给病人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四个字:生不如死。由此不难理解,在治疗病人躯体病这件事上,谁的手艺好,谁就会被病人热捧。当然成为艺人除了需要一定的天赋,更需要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持续不间断的实践。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p> <p class="ql-block">四、演员:医院就是一个舞台,病人自然就是这个舞台下的观众,医生理所当然就成为了病人关注的演员。病人与医生多是一面之交,之前互不相识,所以病人对医生没有先天的偏见。但病人都是敏感的观众,对于医生的一举一动都会在第一时间内留下深刻的印象。谁是想病人之所想的医生,谁是急病人之所急的医生,病人一清二楚,连小孩和老人都不会被蒙混过关。医生穿上白衣那一刻,舞台的大幕就拉开了,在病人面前医生都应该以正面角色出场,在这个舞台上没有反面角色。虽然有时戏演的有点累,但戏演砸了会更累。</p> <p class="ql-block">五、医生:它的本业就是治疗疾病,当然也包括心理疾病。从医学生始,到主任医师止,医生一辈子都在为治病操劳,为治病努力。但治疗疾病和治好疾病又不是一回事,有些病是可以治好的,有些病是治不好的,也有些病是没法治的。再有疾病具有很多不确定性,有时它的智商超过了医生的智商,所以导致医生在行医路上布满荆棘,失误不可避免。如果单从治病的角度来衡量谁是好医生,确实很难拿出确凿的证据,因为没有任何医生是常胜将军。故此,医生治病好与不好只是作为定义良医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p> <p class="ql-block">六、哲学家的脑子:医学是科学的一部分,而科学始于哲学。哲学的特点就是对世界一切未知的东西永无止境的思考。在医学史上许多著名的医学家也是哲学家,如盖伦、阿维森那。正如医生背景出身的作家毛姆所说:“形而上学从不让你失望,你永远也抵达不了它的尽头。它和人的灵魂一样多姿多彩。它伟大,因为它所探讨的完全是知识的总和。它探讨宇宙、上帝和不朽,探讨人类理性的特点以及生命的终极目标,探讨人的能力和局限;如果形而上学回答不了困扰着穿行这个黑暗神秘的世界中人们的问题,它也会劝人们用好心情去忍受自己的无知。”医学的尽头是死亡,科学与死亡水火不容,所以只有哲学让医生会在死亡前面不悲观失望。</p> <p class="ql-block">七、教育者:医学的发展,医术的提高千百年来一直是秉承传帮带的原则。由于医学的不确定性和经验成分参杂其中,使得老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从问诊、查体、临床思维、临床沟通、临床要关注的细节、手术的操作等等,都需要老医生不厌其烦地给予年轻医生灌输、讲解以及手把手地告知。所以每位医生的成长都受到了前辈们的尊尊教诲,而每位成长起来的医生又会肩负起培养更年轻医生的责任。因此,医生都会在他职业生涯中的某个时间节点扮演双重角色,即医生和老师。</p> <p class="ql-block">八、运动者:这里的运动者不是指参加竞技体育比赛的医生,而是具有把体育运动作为自己份内工作一部分,持之以恒不放弃,成就了自己健康的体魄,进而能充分胜任紧张繁忙临床工作的医生。医生每天的工作既有脑力劳动,更有体力活动,还不时会有突发意外带来的精神紧张。虽然医院是给病人看病治病的场所,但如果医生身体不健康,就会和病人一起躺在病榻上,之后谁照顾谁就不知道了。再者具有运动者身份的医生更愿意把自己对健康的感悟传达给患者,没有什么比由真实体验带来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了。医生运动者一方面让自己身体获益,另一方面给病人现身说法,何乐而不为呢。</p> <p class="ql-block">不可否认医生要做到八者一体看似有难为人的意思,但它确确实实是作为一名良医应该面面俱到的。如果实际工作中,医生真的能按照良医的标准去要求自己,鞭策自己,修炼自己,磨练自己,八者一体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融合在一起。虽说良医之路不容易,但世上攀上成功顶峰的人,哪一个不是克服了巨大的困难,承受了不可想像的痛苦,从崎岖的小路以不放弃的信念,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