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9(洛克之路)

铃儿

<p class="ql-block">  早上起床,拉开窗帘,对面山上的雾在晨光的映射,洁白,有的一丝,有的一堆,似那没撕匀的棉花随意丢在这山谷中。朱朱迫不及待的去平台上捕捉美景。张张乖。</p> <p class="ql-block">  早餐离开扎尕那,踏上洛克之路。</p><p class="ql-block"> 甘南洛克之路是一条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著名自驾旅游路线。起点为甘南州卓尼县扎古录镇,终点是迭部县扎尕那景区,全长约100至110公里。-名字由来是因美国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在1925年从卓尼到迭部的科考路线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美籍奥地利人,是著名的人类学家、植物学家、纳西文化研究家。</p><p class="ql-block"> 从1922年起曾六次到中国,深入到滇、川、康、甘一带民族地区活动。1922-1924年第一次到中国,由曼谷到丽江,进入四川西南角木里,途经纳西、彝、藏地区。1924-1932年到川、甘、滇以及青海等地区,三次在岷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山谷河谷地带拍摄资源照片,测绘地形地图,搜集实物标本以及文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1925年春,约瑟夫·洛克面临去青海或甘南的抉择,最终选择了甘南,并与当时的卓尼土司杨积庆成为好友。他选择了一条从甘南卓尼县扎古录乡前往迭部的科考路线,这条路线后来被人们称为“洛克之路”。</p><p class="ql-block"> 在希尔顿写的《消失的地平线》里,希尔顿从来没来过中国,根据洛克的描述,他觉得洛克所到的云南某地是乌托世界,就是他心目中的香格里拉。</p><p class="ql-block"> 洛克所寻找的美景都是运离战争,人们和平宁静的偏安一隅。或者说外面的世界很少了解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行驶在洛克之路上,我们要翻越高山,民宿老板说那山上昨晚应下雪了。果真,山上白了一片,虽冷,但我们下去又玩了雪,拍了照。遇到几个车的东北大姐大哥,他们比我们玩得还嗨。</p> <p class="ql-block">  上到洛克之路的山顶,一铁皮屋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尤其是旁边的牌子上写着: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军人家属随便吃。我们上前去搭讪。哈哈,老板正等着你去搭话呢,使劲让我们尝他们家的牛肉干,猪肉干,奶糖,野果。热情得不得了,大方得不得了。典型的社牛。看见健哥,便塞去一把槟榔。我们笑得前俯后仰,健哥正好几天没嚼槟榔了。正有瘾。李姐尝了,买了两斤,一个接一个都或多或少买了些。朱朱本不打算买的也花了二百元左右,我们团队买了一千元。最强山顶推销员呀。山顶上一片欢声笑语。花钱的赚钱都很快乐。</p> <p class="ql-block">  山顶有经幡,徐导让我们撒龙达祈福。我们如藏民一样转经幡撒龙达,祈福家人平安,愿国泰民安。</p> <p class="ql-block">  行驶在洛克之路上,我们从冬天来到了春天,沿途风景绝了。山下一群羊在草坪上吃草。朱朱说这儿的羊特殊,的确,一只羊来到车边,要吃的。我递给忠哥一只面包,它就跟着忠哥跑。这一路来充分体现人与动物的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  拉卜愣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1709年,第一世嘉木样·阿旺宗哲大师受邀返回祖籍建寺弘法,1710年闻思学院大经堂建成,后经多位嘉木祥大师扩建,成为格鲁派六大寺院中的后起之秀和安多地区宗教、文化、教育中心。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p><p class="ql-block"> 鼎盛时期僧侣达4000余人,在藏传佛教中具有重要地位,保留着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以学科齐全、组织完备、持戒严谨、学者辈出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相当于藏学中的清华北大。</p><p class="ql-block"> 拉卜愣寺的转经廊环寺院东、西、南三面建立,是全世界罕见的超长转经长廊,有2000多个转经筒。</p><p class="ql-block"> 我们对藏文化了解甚少,跟随讲解员的人太多,有一个大巴团队。讲解员也语速太快,我们最终留在寺院的巷子里自拍,他拍,也拍下了僧侣走在红墙之间的身影,我感觉寺院的人和我们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他们的世界总有一种神秘感。但又在相同的空间,他们也用手机,也开豪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