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5月4日,儿子开车带我们老俩口去桐庐的桐君山玩了大半天。</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曾到过富阳和桐庐一带,特别喜欢,窃以为是最能代表江南韵味的地方。那时并不知道有《富春山居图》的佐证,就是发自内心莫名地喜欢。</p> <p class="ql-block">当年没有私家车,去桐庐当天是无法返回的。第一次去的时候,是蚕桑站的女站长热情地请我吃了晚饭,然后陪我到富春江边欣赏柔美朦胧的夜景,感觉似做梦一般。</p> <p class="ql-block">吸引我的不但是绿蓝的江水,还有那个小巧古旧的老城。她依山面水,连省道都不通。去这里,要在分水下车,过桥,才能进入。</p> <p class="ql-block">在县城里住了一晚,感觉舒适安宁。</p><p class="ql-block">不久,老鲁的二姐夫妇来杭小住,提出想去周边看看。我便提议前往富阳和桐庐。主动担任导游。</p> <p class="ql-block">这是31年前与二姐在富春江边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爬上了江边的一个大石头。</p> <p class="ql-block">三十一年过去,天堑变通途。高速公路为我们省了不少的时间,但也改变了昔日留在脑海中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早晨十点从家中出发,到桐君山的时候已经快十二点了。</p> <p class="ql-block">走进大门不远,见一轮船码头,看看眼前一揽无余的江水,原不打算坐船的。</p> <p class="ql-block">但眼前这块“七里扬帆”的石碑把我哄了。</p> <p class="ql-block">我曾经在二十多年前去过“七里扬帆”的景点,那里有更加蜿蜒柔美的风景,一定要坐船才能看到。便对儿子说,要坐船,除非是“七里扬帆”。</p> <p class="ql-block">父子俩指着碑说:这不就是“七里扬帆”吗?</p><p class="ql-block">我想,那就去坐吧。</p><p class="ql-block">买了船票,坐上了很舒服的沙发带茶几的游船。</p> <p class="ql-block">但看着窗外风景,怎么也不像曾去过的“七里扬帆”。</p><p class="ql-block">于是,等导游小伙给乘客讲解完后,我便问他:此“七里扬帆”为什么与我曾看过的不同?</p> <p class="ql-block">小伙儿告诉我们,那里也属桐庐县管辖,是上游。不是一个地段!</p><p class="ql-block">尽管有点遗憾,但我还是得到了安慰:我还没有老年痴呆。</p><p class="ql-block">站着穿制服的那个小伙儿,便是导游。</p> 上岸后,就去桐君山游览。 <p class="ql-block">桐君山的名字来源于桐君,他是黄帝时人,距今已有4000多年了。他无名无姓,却真有其人,著有《桐君采药录》,是最早的中药学家。</p> <p class="ql-block">他在此筑庐,服务于广大民众,并以庐前桐树为名,因此被称为桐君。而桐庐之地也由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不见得只有帝王将相;桐庐的桐君才地久天长。</p> <p class="ql-block">我对中医药学颇有好感,因为父亲的后半生都在研究中兽医。我们姐妹也曾被当成“小白鼠”,吃过他开的药方,有时候一副药就见效了。</p><p class="ql-block">只可惜如今的中药已经不用采而是种了。</p><p class="ql-block">屠呦呦也成了孤品。</p> <p class="ql-block">走进山门不远处,一座很别致的徽派建筑映入眼帘。原来是叶浅予的富春画苑。</p> <p class="ql-block">叶浅予生于1917年,浙江桐庐人,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重要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漫画和生活速写的奠基人,在国画、速写、漫画等领域均有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他从小就表现出了美术方面的天赋,中学时自修绘画,16岁便有作品入选浙江美术绘画展。</p><p class="ql-block">18岁起为谋生从事多种职业,包括画广告、舞台布景、教科书插图等,积累了扎实的造型能力。</p><p class="ql-block">(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1940年代后转向国画创作,将速写技法融入传统笔墨,以舞蹈、戏剧人物为主题,形成独特风格,代表作如《印度舞姿》《夏河之秋》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他提出“速写是画家的笔记本”理念,推动线性速写与中国画结合,强调线条的独立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他从1947年起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担任国画系主任,教授。</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青少年时期,常看到他发表于报刊杂志上的素描和绘画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他创作的《新富春山居图》。</p> 他的工作室。 <p class="ql-block">他在晚年时将他的全部作品与收藏都捐赠给了桐庐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他对故乡的一片深情。</p> <p class="ql-block">他一生有过四次婚姻,其中著名电影演员王人美和著名舞蹈家戴爱莲,遗憾的是均以悲剧收场。</p> <p class="ql-block">他的最后一任妻子王人美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好画家,但不是一个好丈夫。</p> <p class="ql-block">离开画苑,开始爬山,仅60米高。就是一个大点的台吧。但老头还是要借助手杖的力量了。</p> 终于上到顶上了! <p class="ql-block">塔旁有桐君祠,建于北宋年间。</p> 塔显然是近年重修的。 <p class="ql-block">祠堂里的雕塑除了桐君,还有历朝历代的著名中医药师。</p> 中草药展柜。 <p class="ql-block">祠堂外的平台上,可以俯视一江春水。</p> <p class="ql-block">平台下有一院落,是一堵碑刻墙,将山上的摩崖石刻及碑石都集中于此。很多都字迹模糊,分辨不出了。只是草草浏览了一下。</p> <p class="ql-block">下山到老街上吃饭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回到杭州,已经快到吃晚饭的时间了。懒得再做,于是吃了碗湖南米粉回家休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