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饮食与心脑血管健康:科学搭配,守护生命通路</p> <p class="ql-block">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它包括冠心病、脑卒中(中风)等严重病症。不良的饮食习惯,如高盐、高脂、高糖饮食等,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而合理的饮食,不仅能为身体提供所需营养,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调节血脂和血压,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那么,究竟如何饮食才能利于心脑血管健康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p> <p class="ql-block">一、核心营养元素的科学摄入</p><p class="ql-block">(一)膳食纤维:肠道与血管的双重守护者</p><p class="ql-block">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大营养素”,在维护心脑血管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溶性膳食纤维,如燕麦中的β-葡聚糖、豆类中的果胶,能够在肠道中形成黏性物质,与胆固醇结合,阻止其吸收,从而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坏胆固醇”)的水平。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像全谷物和蔬菜中的纤维素,则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加快食物通过肠道的速度,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血脂异常的风险。</p><p class="ql-block">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膳食纤维25 - 30克。可以通过食用燕麦、糙米、全麦面包、各种豆类以及绿叶蔬菜等食物来满足需求。例如,早餐选择一碗燕麦粥搭配一个苹果,午餐和晚餐的主食中加入适量糙米,每餐保证有充足的蔬菜,就能轻松达到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标准。</p> <p class="ql-block">(二)优质蛋白质:血管修复与维持的基石</p><p class="ql-block">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成分,对于心脑血管系统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优质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比例合理,易于人体吸收利用。</p><p class="ql-block">鱼类是优质蛋白质的绝佳来源,特别是深海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鳕鱼等,富含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这些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还能调节血脂,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即“好胆固醇”),从而保护心脑血管。除鱼类外,去皮禽肉、瘦肉、豆类及豆制品、低脂奶制品也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每天应保证摄入适量的优质蛋白质,如一个鸡蛋、一杯牛奶、100 - 150克瘦肉或鱼类,以及适量的豆制品。</p> <p class="ql-block">(三)抗氧化营养素:对抗血管氧化应激的卫士</p><p class="ql-block">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营养素,能够中和体内的自由基,减少自由基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维生素C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维生素E可以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攻击,维持血管细胞的正常功能;类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叶黄素等,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同样具有抗氧化和保护血管的作用。</p><p class="ql-block">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是抗氧化营养素的主要来源。例如,橙子、草莓、猕猴桃等水果富含维生素C;坚果、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胡萝卜、南瓜、菠菜等橙黄色和绿色蔬菜富含类胡萝卜素。日常饮食中应多样化搭配这些食物,以获取充足的抗氧化营养素。</p> <p class="ql-block">二、食物种类的合理选择</p><p class="ql-block">(一)蔬菜:餐桌上的血管清道夫</p><p class="ql-block">蔬菜是心脑血管健康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种类的蔬菜具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和保健功效。深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紫甘蓝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且抗氧化物质含量较高;十字花科蔬菜,如白菜、菜花、甘蓝等,含有硫代葡萄糖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炎、防癌和保护心血管的作用;菌藻类蔬菜,如香菇、木耳、海带等,富含多糖、膳食纤维和多种微量元素,能够降低血脂、调节血压。</p><p class="ql-block">每天应保证摄入足够的蔬菜,种类尽量丰富多样,最好达到5种以上,总量不少于500克。可以采用多种烹饪方式,如清炒、蒸煮、凉拌等,避免过度烹饪破坏营养成分。例如,早餐可以搭配一份凉拌菠菜,午餐和晚餐分别食用一份清炒西兰花和香菇油菜。</p> <p class="ql-block">(二)水果:天然的营养补充剂</p><p class="ql-block">水果富含水分、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一些水果,如苹果,含有果胶等膳食纤维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蓝莓富含花青素,具有强大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香蕉富含钾元素,可促进钠的排出,有助于维持血压稳定。</p><p class="ql-block">每天应适量食用水果,一般推荐200 - 350克。可以在两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既能补充营养,又能避免影响正餐食欲。但要注意控制水果的摄入量,避免因摄入过多糖分而导致血糖升高。</p> <p class="ql-block">(三)全谷物与杂豆类:稳定血糖的好帮手</p><p class="ql-block">全谷物保留了谷物的麸皮、胚芽和胚乳,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植物化学物。与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避免血糖快速上升,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进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常见的全谷物包括燕麦、糙米、全麦、黑米、荞麦等。</p><p class="ql-block">杂豆类,如红豆、绿豆、黑豆等,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质,同样具有稳定血糖、降低血脂的作用。在日常饮食中,可以将全谷物和杂豆类与精制米面搭配食用,如制作二米饭(大米和糙米)、八宝粥(多种谷物和豆类混合)等,逐渐减少精制米面的比例,增加全谷物和杂豆类的摄入。</p> <p class="ql-block">(四)健康油脂:选对脂肪很关键</p><p class="ql-block">油脂的选择对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应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油(如猪油、牛油)、全脂奶制品和肥肉中,过多摄入会升高“坏胆固醇”水平,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反式脂肪酸常见于加工食品,如油炸食品、烘焙食品、人造奶油等,会显著升高“坏胆固醇”,降低“好胆固醇”,对心脑血管健康危害极大。</p><p class="ql-block">而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健康有益。橄榄油、茶籽油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降低“坏胆固醇”,同时不降低“好胆固醇”;亚麻籽油、鱼油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3脂肪酸(如EPA和DHA),具有抗炎、调节血脂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在烹饪过程中,建议选择橄榄油、亚麻籽油等健康油脂,避免使用反复加热的油脂。同时,减少加工食品的摄入,以降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p> <p class="ql-block">三、饮食方式与习惯的优化</p><p class="ql-block">(一)控制盐的摄入:减盐从点滴做起</p><p class="ql-block">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而高血压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但我国居民的平均盐摄入量远高于这一标准。</p><p class="ql-block">为了减少盐的摄入,首先要尽量避免食用高盐食品,如咸菜、腌肉、火腿、酱油、豆瓣酱等高盐调味品。在烹饪过程中,可以采用“后放盐”的方法,即在菜肴快出锅时再加入少量盐,这样既能保证咸味,又能减少盐的使用量。还可以尝试用香料、柠檬汁、醋等调味品来增加食物的风味,减少对盐的依赖。此外,注意隐形盐的摄入,如一些加工食品、快餐和零食中也含有较高的盐分,应尽量少吃。</p> <p class="ql-block">(二)控制糖的摄入:警惕甜蜜的负担</p><p class="ql-block">过多摄入添加糖会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血脂异常,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添加糖不仅存在于糖果、饮料中,还隐藏在许多加工食品和甜点中,如饼干、蛋糕、果汁饮料等。</p><p class="ql-block">为了控制糖的摄入,应减少饮用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饮料、奶茶等,选择白开水、淡茶水或无糖咖啡作为饮品。同时,尽量少吃甜食和加工食品,选择新鲜水果来满足对甜味的需求。在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食品标签,选择低糖或无糖产品。</p> <p class="ql-block">(三)规律进餐:维持代谢的稳定节奏</p><p class="ql-block">规律进餐对于维持血糖、血脂的稳定,保护心脑血管健康至关重要。不规律的饮食,如不吃早餐、晚餐过晚或暴饮暴食,会打乱身体的生物钟和代谢节律,导致血糖波动、胰岛素抵抗,增加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p><p class="ql-block">每天应保证三餐定时定量,早餐要营养丰富,提供足够的能量开启新的一天;午餐要吃饱吃好,补充上午消耗的能量,并为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提供营养支持;晚餐要清淡易消化,避免摄入过多热量。如果需要加餐,可以选择一些健康的食物,如坚果、水果、酸奶等,但要注意控制量。</p> <p class="ql-block">(四)控制食量:七八分饱保健康</p><p class="ql-block">每餐吃到七八分饱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方式。过度进食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能量过剩,引发肥胖。肥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会导致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p><p class="ql-block">判断七八分饱的方法是:进食过程中,当感觉胃里还没有完全充满,但对食物的热情已经有所下降,此时再吃几口就停下来,即为七八分饱。长期坚持这种饮食方式,有助于维持健康体重,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p> <p class="ql-block">四、特殊人群的饮食建议</p><p class="ql-block">(一)高血压患者</p><p class="ql-block">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应以低盐、低脂、高钾为原则。除了严格控制盐的摄入外,还应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土豆、菠菜等,钾能够促进钠的排出,有助于降低血压。同时,减少脂肪的摄入,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避免食用动物内脏、蛋黄等高胆固醇食物。此外,高血压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质食物。</p> <p class="ql-block">(二)高血脂患者</p><p class="ql-block">高血脂患者的饮食重点在于控制血脂水平。应严格限制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动物油、肥肉、油炸食品等。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多吃鱼类、豆类、坚果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调节血脂。同时,要控制总热量的摄入,保持健康体重,避免因肥胖加重血脂异常。</p> <p class="ql-block">(三)糖尿病患者</p><p class="ql-block">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糙米等,避免食用精制米面、糖果等高GI食物,以稳定血糖水平。合理分配三餐的热量,保证营养均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有助于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同时,注意蛋白质的摄入,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p> <p class="ql-block">心脑血管健康与饮食密切相关。通过科学合理地摄入各类营养元素,选择健康的食物种类,优化饮食方式和习惯,并根据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调整,我们能够有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为生命通路保驾护航。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饮食健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