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游玩于2025年5月7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创作于2025年5月16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5月7日早上我从苏州火车站出来后,乘坐地铁4号线前往同里古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我并没有听说过同里古镇这个地方,后来我在查阅关于苏州游玩攻略时看到了同里古镇的介绍,上面说同里古镇更具江南特色,而且游客比周庄要少很多。这些介绍引起了我的好奇,于是我在网上详细浏览了同里古镇的资料,又在快手、抖音上观看了相关视频,我越看越来兴趣,越看越向往。因此这次来苏州,我把同里古镇也加在了行程当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同里”站下了地铁,出站后坐上了去往同里古镇的吴江智轨T1示范线(地铁同里站并没有在同里古镇,出地铁后需要乘坐T1示范线才能到同里古镇)。吴江智轨T1示范线有三节车厢,虽然看上去跟火车似的,但它只是编组很长的电动公交车,并且乘车免费不用花钱。T1示范线在路上走了不到20分钟,到达了终点同里古镇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游客服务中心买好了门票,门票除了古镇还包括了退思园、珍珠塔景园、太湖水利展示馆、崇本堂、耕乐堂和嘉荫堂,100块钱我觉得还是值得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漫步在古镇里,这里都是具有江南风格的黑瓦白墙房子,看上去古朴典雅,仿佛见证着同里古镇的悠悠岁月;古镇里的每座房子几乎挤在一起,就像是亲密的一家人相互挨着;房子的门前是由青石板铺成的小路,走在上面脚丫怪舒服的。小路的旁边就是古镇的河道了,河道交错纵横、四通八达,把同里古镇分割成像棋盘似的一块又一块。碧绿的河水静静流淌着,似人的血管流遍并滋润着古镇各处,又似绿色的丝带连接着每家每户,让这里形成了“人家尽枕河”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河的地方自然少不了桥,同里古镇每一条河道上都有几座造型各异的小桥。小桥横跨在碧波荡漾的河流上,宛如一群健壮的老者,弯着自己的腰,连接着两岸的绿意和宁静,目睹着南来北往的各色行人,聆听着他们讲述的见闻和故事。在这些小桥当中最吸引人的、最负盛名的当属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而我此时就来到了古镇中的“三桥”景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太平、吉利和长庆这三座小桥分别横跨在三条不同的河流上,三条河流如同Y形交汇在一起。也让这三座小桥彼此离的很近,呈“品”字形分布。三座小桥看上去很普通,但是却有着美好的寓意:走太平桥是希望走的人能够一生平安;走吉利桥是祝福走的人吉祥顺利;走长庆桥则寓意走的人永远喜庆。同里古镇的人家如果添丁、婚嫁、做寿都会按照“先太平、再吉利、后长庆”的顺序走完这三座小桥,以此祈求太平、美满和吉利。此外我在网上也看到一段关于这三座桥的谚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巴郎,走三桥,读书聪明,成绩年年好;</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姑娘,走三桥,天生丽质,越长越苗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小伙子,走三桥,平步青云,前程无限好;</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老年人,走三桥,鹤发童颜,寿比南山高;</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新郎新娘走三桥,心心相印,白首同偕老。</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了解了“三桥”的相关介绍后,我怀着美好的愿望,也按照太平—吉利—长庆的顺序,郑重的走完了这三座小桥。我一边走心里一边默念“太平吉利长庆”,虽然走的是砖石搭建的小桥,但我却感觉像是走在实现心愿的希望之桥上,我希望走完三桥后我会变的更漂亮,学识更渊博,更希望我永远平安健康、万事顺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长庆桥的旁边是崇本堂,现在是江南水乡民间婚俗陈列馆。在这里面会看到什么样的展览呢?带着一颗好奇心,我走进了崇本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进崇本堂后,映入眼帘的是几个玻璃展柜,里面有几件陈旧但是鲜艳的衣服和一些首饰。这些物件仿佛为我展示了一位身穿艳丽婚服、貌美如花的新娘,正焦急的等着新郎来接自己;仿佛让我感受到了新娘和新郎拜堂时的紧张激动的心情和对未来生活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柜里还有几双新娘穿的绣花鞋,其中的三寸金莲小鞋让我感觉自己的脚在隐隐作痛。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古代会有把三寸金莲当作美的畸形观念?为什么会大力推崇缠足这种陋习?明明知道缠足非常疼、非常难受,可为什么还会有不计其数的女人主动接受这一陋习甚至强迫别的女孩也要裹小脚呢?想想古代的女孩儿不仅承受着缠足后脚骨断裂带来的痛苦,还要在这种痛苦的情况下每天做着繁重的家务……光是这些就让我对吃人的封建社会产生痛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顺着楼梯来到了位于崇本堂二楼的卧室,卧室有一张婚床。婚床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挂着红色的帷幔,铺着红色的被褥,整座婚床透露着温馨和喜庆,也让卧室充满了甜蜜浪漫的氛围。看着这张婚床,我似乎目睹了新婚夫妇入洞房后的情景:新娘满脸红晕、娇羞的看着新郎把自己拥入怀里;新郎则含情脉脉的望着新娘,温柔的爱抚着怀里的新媳妇,满脸写着疼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崇本堂的墙上还张贴着关于江南婚俗的知识展板。我详细看完,虽然过去的婚礼习俗繁冗复杂,但也能看出当时的人们对婚礼的重视,都希望新婚夫妇将来幸福美满、白头偕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崇本堂走出来后,感觉有点累了,于是我在河边找了一块石板凳,坐在上面歇歇脚。一阵清凉的微风吹过,轻柔的抚摸着我的脸,吹去我脸上的汗,又像调皮的孩子拨弄着我的头发。这时我看向眼前的河水,绿色的河水若女孩儿清澈透明的眼睛,正温和地看着我;如同一幅正向我慢慢打开、记录着两岸点滴生活的画卷;好似一面干净明亮的镜子,把河两岸的房子与河上的小桥照了进来,为我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水中世界”。河的两岸一棵棵挺拔茂盛的大树若遮阳伞,挡住了太阳的强光,为下面的青石板路投下了树荫,让行人如同走在山阴道上。同时树木倒映在河里,使河水看上去更加翠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在石板凳上歇息完,便起身来到了附近的耕乐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耕乐堂展示了好几件根雕作品,每一件都制作的栩栩如生,那只雄狮的根雕威风凛凛,雄狮四条粗壮的腿犹如树根般支撑着庞大的身躯,身上绷起的肌肉的线条雕刻的是那么优美,甚至雄狮一头蓬乱浓密的鬃毛也雕刻的能清晰辨认出其中的每一根毛发。整座雄狮根雕尽显王者风范。另一边名为花果山的根雕作品也让我赞不绝口,上面果树的枝蔓相互缠绕,树枝上结满了累累果实,几只猴子在上面或攀爬、或采摘果实、或相互嬉戏,活力十足。能雕刻出内容这么丰富、这么细致的作品,作者的才能和技艺让我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耕乐堂后,我穿过几座小桥,跨过几条河流,来到了同里古镇的嘉荫堂。嘉荫堂里最吸引我的还是房顶上的梁木棹头,看上去像一对翅膀一样,又像是古代官员官帽上的帽翅。上面雕刻着“三英战吕布”、“古城会”、“长坂坡”等取材于《三国演义》的故事,这让梁木棹头在具有实用价值的同时又有了观赏价值。看着梁木棹头上的雕刻,我好似来到了群雄割据的三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嘉荫堂走出后,时间也到中午了,饥肠辘辘的我在附近的饭馆吃了顿简单而又丰盛的午饭。吃完饭稍作休息后,我又来到了同里古镇中的退思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退思园建于1885年至1887年,由任兰生建造,园名取自《左传》中的“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连园名都这么有学问、有深度,我感叹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来到退思园的大门,眼前只是一扇又窄又小的门,很像是在白色高大的围墙上凿出的洞而已,这其实是园林主人低调内敛不张扬的体现,平时打开门面对万丈红尘,关上门寄情于山水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走进退思园的大门,先来到了园林的住宅区。住宅区房屋连着房屋,房间挨着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摆放着精美的家具、珍贵的古玩,墙上贴着名人字画,无不透露着园林主人深厚的文化修养。每个房间都有着自己的用途:有的是用来会见普通客人的客厅、有的是专门接见贵宾的相当于现在的高级会客厅、有的是园主人读书写字的书房、有女眷的闺房、甚至还有专门欣赏风景的房间。不愧是大户人家,房间都像工厂流水线工人那样,各有各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从住宅区走出后来到了退思园的花园,这里的风景就像年画里展示的那样,简直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绘了。一眼翠绿的池塘若一块发光的翡翠镶嵌在这座园林里;几座简朴的亭台楼阁的灰瓦白墙黑门窗与周围的绿色相互搭配,形成了别样的色彩;几座低矮的假山点缀在这里,为这里增添了几分趣味。置身在这处美不胜收的园林,我几乎不想走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花园的池塘边有一艘名为闹红一舸的石舫,乍一看还以为是一艘即将起航的大船。我来到石舫上,站在船头处,专注地盯着湖面,感觉船好像在动!身体也似乎随着船的颠簸在忽上忽下,仿佛我在坐着石舫破浪前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退思园的面积虽然小,但她就像一本精美的画册,每一页都记录着江南园林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逛完退思园后,我按照导游图的路线来到了同里古镇的太湖水利展示馆。我通过里面的一块块知识展板、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了解到了太湖的水文和水系、太湖发生过的水灾和古今如何治理、开发利用太湖。正是所有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还有历代政府的重视,让太湖地区逐渐成为“苏湖熟天下熟”的鱼米之乡,营造出了人间天堂般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创建了丰厚底蕴的太湖文化!</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傍晚,已经在古镇里逛了一天的我,又累又困,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于是我来到了一家饭店,准备好好吃一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选了一处挨着河边的餐桌,吃饭的同时吹着晚风、欣赏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真是别有一番风味。饭店老板给我送来了菜单,来苏州之前我从网上知晓了状元蹄是同里的一道有名菜肴,于是我果断点了一份状元蹄、一份青菜和米饭。当老板把饭菜端上来后,状元蹄的香气冲进了我的鼻孔,顺着气管直达我的心肺,勾起了我的食欲;暗红的色泽使我的眼睛仿佛都想跳出来品尝一下这道美食。于是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夹了下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状元蹄的外面包着一层皮,里面是肉,我用筷子夹起一块肉皮送进嘴里,虽然肥但是一点不油腻,而且越嚼越香,感觉很下饭。接着我又夹了一大块,和着米饭狼吞虎咽起来。状元蹄里面的肉很鲜嫩,吃起来也很有嚼劲,即使不用蘸蒜泥也很有口感。今天来同里古镇,既欣赏到了美景,又品尝了状元蹄这道名菜,真是不虚此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吃完晚饭走出饭店后,本来打算去提前预定好的旅馆,但我因为吃的太饱,肚子鼓鼓的,于是我被迫在古镇的街道上慢慢溜达来消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时太阳已经落入西边了,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同里古镇的街道,为这里穿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河面泛着金色的光辉,像小孩的眼睛一眨一眨的,似璀璨的星星一闪一闪的。看着眼前如水墨画的景色,我似乎感受到了一种说不出的宁静与祥和,内心由开始的躁动慢慢的平静了下来。我站在河边,吹着晚风,欣赏着眼前只在书上见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一天的游览也让我体会到了这里独有的慢节奏。多么希望能在这里定居,没有高楼大厦,没有躁动喧嚣,有的只是小桥流水,有的只是平静的慢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上疲惫不堪的我住进了提前预定好的旅馆,我舒服的洗了个热水澡,吹干头发后,我早早地熄了灯躺在床上,甜甜的进入梦乡。本次苏州之旅的第一天结束了,虽然累但是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欲知接下来的旅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