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重视起来

王志国

<h3>1.术后感染<br> 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感染的发生率不高,只有1%左右,但后果严重。假体周围感染会增加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造成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可能需要二次手术。感染危险因素包括肥胖(BMI>35)、糖尿病、高血压、营养不良、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及切口周围细菌定植。</h3> <h3>1) 保持伤口周围辅料清洁干燥,按时换药,一般于术后每3~4天换一次药,若伤口周围出现红肿、渗液、疼痛加重等感染迹象应及时就医。(2) 预防感冒,及时治疗牙周炎、扁桃腺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可能引起感染的疾病。如果需要进行拔牙、插导尿管、胃肠镜、纤支镜检查等侵入性操作,应提前告知医生做过关节置换手术,以便医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br>(3) 肥胖患者可能伴随着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综合征,这些疾病会影响患者免疫功能,降低身体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另外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会导致切口愈合时间延长,进而增加感染风险。高血压、糖尿病、营养不良、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均会影响身体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br>2血栓<br>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凝状态、血液淤滞及血管内膜损伤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其他常见的继发性危险因素包括老龄、创伤、既往静脉血栓栓塞症病史、肥胖、制动、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瓣功能不全等。少见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有抗凝血酶缺乏症等。危险因素越多,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就越大。如果出现腿部肿胀、皮肤颜色改变、疼痛或压痛等症状,应警惕可能存在下肢静脉血栓。</h3> <h3>1) 可抬高患肢,促进深静脉回流。<br>(2) 使用足底静脉泵、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及梯度压力弹力袜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循环,预防血栓。(3)回家后需遵医嘱继续应用抗凝药物,每日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增加活动量,预防血栓。活动后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少肿胀。<br>(4) 每日保证充足饮水量,建议≥1500ml/天(有饮水量限制患者除外),保持大便通畅。<br>(5) 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等。<br>3.关节僵硬<br>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常常因为疼痛而恐惧功能锻炼,而术后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有效的锻炼可防止组织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如果不及时进行锻炼,假体松动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高,并导致关节僵硬和挛缩、肌肉萎缩,也就失去了关节置换的意义。术后合理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也可以预防关节僵硬。<br>4.假体周围骨折<br>假体周围骨折是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严重影响术后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多与术前患有骨质疏松有关。以下是预防及指导措施:</h3> <h3>1) 术前评估与准备:术前进行骨质疏松筛查,评估骨密度,尤其是老年患者,必要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br>(2) 术后运动管理:鼓励早期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过度负重。术后早期避免高风险运动,如跳跃、跑步等。预防跌倒是减少假体周围骨折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br>(3)术后用药:术后根据自身情况遵医嘱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br>(4)定期随访:定期进行X线检查,评估假体位置和骨愈合情况,定期监测骨密度,有骨质疏松者继续抗骨质疏松治疗。<br>5关节脱位<br>关节脱位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并发症,可能与术后肌肉萎缩或韧带松弛、骨质疏松、术后过早或过度活动、关节受到外力冲击有关。如突发剧烈疼痛、关节畸形、活动受限、无法负重或行走等表现应考虑发生了关节脱位。预防措施如下:</h3> <h3>1) 术后早期避免过度屈曲(如深蹲、跪姿),避免高风险动作(如扭转、跳跃)。<br>(2) 康复早期下床活动建议使用拐杖或助行器。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突然增加负荷。<br>(3)术后加强肌力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br>(4)有骨质疏松者,抗骨质疏松治疗。<br>(5)定期随访:定期复查X线,评估假体位置和关节稳定性。如有异常疼痛或活动受限,及时就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