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应县木塔屹立千年之谜

兔兔乐

<p class="ql-block">  乙巳清明,有幸探访了位于山西万荣县东岳庙内的中国木质楼阁建筑代表作“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及“中国历史文化名楼”秋风楼,随之对中国古代木制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山西应县的木塔无一根铁钉而好奇,为什么这木塔能历经千年依然奇雄屹立、依旧气势恢宏。这座中国现存最古老、最高大、世界上木制建筑的瑰宝,叫人羡慕不已,叫人叫好称绝;古代工匠的勤劳智慧和勇敢创造精神,令人佩服,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俗称应县木塔。木塔结构设计堪称一绝,它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应县木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整个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采用内外双圈柱筒状组合结构,内圈8根立柱,外圈24根立柱,内外结合形成相套的筒状立体空间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增强了塔的稳定性,还赋予了木质建筑独特的美感。</p><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得益于古代木构建筑的灵魂——榫卯。榫卯连接:全塔没有用一颗铁钉,全靠木构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使塔身犬牙交错,浑然一体,这种连接方式能有效传递和分散外力,增强木塔的整体稳定性,同时也便于在地震等灾害后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修复和调整。斗拱结构:木塔的斗拱设计尤为精妙,应县木塔堪当“斗拱博物馆”。全塔共有59种不同形式的斗拱,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斗拱” 尤如成百上千朵盛开的莲花精巧而恢弘,彰显出古人对于艺术和审美的精益求精。斗拱不仅在建筑立面上占据显眼位置,还在结构上发挥重要作用。仅利用木料交接部位的几何形态咬合在一起,这些看似简单的凹凸结合,却承载着中华文明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木材热胀冷缩的物理属性,被转化为 “以柔克刚” 的抗震智慧。木塔的双套筒结构、地基稳固、塔刹防雷、木材选用及人们的多加保护等都保证木塔的整体质量和塔的可靠稳定性。</p><p class="ql-block"> 塔内现有彩色塑像34尊,壁画约304.65平方米。佛像雕塑精细,情态各异,无论是从建筑、雕塑、绘画还是书法、石刻等,都体现出其独特而精湛的艺术魅力。也提醒人们,要加强对这举世无双艺术宝库的保护意识,提高保护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