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br> 清晨,登中天门的原班人马在候车大厅相视一笑,那份默契,温暖惬意。巍巍泰山,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象征。孔夫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对泰山推崇备至。她幅员辽阔、基础深厚,虽拔地而起海拔1545米,却仍沉稳依旧。“稳如泰山”,站在山脚那份厚重踏实扑面而来。<br> 抬头看,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前往中天门的转运车络绎不绝。很纳闷,为何非节假日还有摩肩接踵的盛况。一打听,才知道今天是碧霞元君(也就是泰山老奶奶)的诞辰。她庇佑众生、赐福消灾、送子嗣续、护佑国泰民安。大家觉得这是不期而遇的缘分,开心不已。今天的天儿也是格外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虔诚的信众们或手捧馥郁的鲜花,或提着大大的寿桃,或端着香甜可口的生日蛋糕,不惧山高路陡,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深深的祝福奉献给碧霞元君,感恩她的护佑。我们跟随着上山的洪流,用心去体会泰山的壮美和深深的文化底蕴。那数不清的摩崖石刻,印象最深的是“鼠碑”。小小的红色鼠形线刻,既灵动又神秘!官方的解释为狂草“如”字,象征“如意”!并引申有“如此江山”的意境。汉武帝的无字碑,令人遐想;而其他那一方方摩崖石刻文字,或方正、或骨感、或峭拔、或秀丽、或童趣,或飘逸,令人忍不住驻足欣赏。泰山又是五岳之中皇帝登临最多的山,从秦始皇封禅开始,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都曾登临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康熙和乾隆也都在泰山留下御笔。高高在上的泰山在民间又是“岳父”的代名词,毕竟“老泰山”爱屋及乌,爱与威并重,其地位不可撼动!<br> 我们就在欣赏自然与人文中,经历了“紧十八、慢十八”的折磨、回首南天门的骄傲、到玉皇顶时“山登绝顶我为峰”的豪情冲霄汉。兴奋,在“一枝独秀”天柱峰达到顶点,然后就是无尽的煎熬!人说:泰山专治嘴硬!上山,精神百倍。;下山,曾经以为的“青春依旧”,在雄伟的泰山面前不堪一击。那数不清的跨越岁月的阶梯,让我们疲惫地找不到自己的腿儿,安抚不了失魂落魄的心,纯粹是条件反射般的双腿儿驮着身子下山。在泰山跟前,要说上山不易,下山更难!双腿儿僵直,歪七扭八,横着下,歪着下,就是不敢停下。一旦停下,那双腿儿肌肉直接放飞自我,抖得那叫一个欢快,按都按不住。好在大家互相鼓励,总算坐上回家的列车。<br> 泰山!我的泰山!不知我还有没有勇气再登临你的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