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菌子上市的时节,我们要有自我甄别菌类的意识,千万不要吃自己不熟悉的菌子,不吃加工不到位的菌子。吃菌子时饮食不吃杂,不要多种野生菌同时一起加工食用。为保障母婴食品安全,孕产妇和儿童不建议吃野生菌。</p>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外观特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毒野生菌通常具有鲜艳的颜色或特殊的形状,但并非所有颜色鲜艳的菌类都是有毒的,也并非所有平淡无奇的菌类</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生长环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某些有毒菌种偏好特定的生长环境,例如潮湿阴暗的地方或是特定树木周围。在采摘野生菌时,应尽量避免.</p> 相关知识 <p class="ql-block">1. 不要采或选购自己不熟悉的菌类,尤其是颜色鲜艳的菌子。食用野生菌不要杂,最好每次食用一种野生菌。</p><p class="ql-block">2. 加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野生菌不要全放在一起炒,因为种类不同的野生菌混炒容易发生化学反应,无毒的菌子也变成有毒的。</p><p class="ql-block">3. 去市场买菌时,最好买当地群众常食用的, 没发生任何危险的菌子,买来后应炒熟炒透后再吃。</p><p class="ql-block">4. 食用野生菌时不要喝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因此,食用野生菌时最好不要饮酒。</p><p class="ql-block">5. 食用完野生菌后如感不适,有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模糊或幻视、幻听症状应立即前往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和容易找到的药物,进行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等处理,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菌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从而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经过这些处理后,还要尽快转送医院诊治。</p> 中毒类型 <p class="ql-block">1. 比较轻的胃肠炎型:吃下半个小时到数小时会出现恶心、 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p><p class="ql-block">2. 溶血型: 吃下去以后 就会产生溶血,溶血以后就会产生皮肤发黄,小便时会有血或者像浓茶水一样的颜色。</p><p class="ql-block">3. 神经精神型:吃下一个小时到数小时出现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慢慢就会产生幻觉,看见平时看不到的东西如:看见小矮人在乱跑、小仙女跳舞、看见“鬼”等精神错觉。</p><p class="ql-block">4. 肝损伤型:一是开始表现的和胃肠炎型一样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慢慢出现肝损伤转氨酶升高一般这个潜伏期比较长有些是一两天才会反映出来,这个是最危险最难治的一种,慢慢就会产生肝功能衰竭出现昏迷最终导致死亡。</p> 急救措施 <p class="ql-block">一旦怀疑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p><p class="ql-block">1. 催吐:让患者饮用大量温水后进行催吐,以减少毒素吸收。</p><p class="ql-block">2. 就医:尽快送医诊治,并携带剩余野生菌样本,便于医生判断毒性和对症治疗。</p><p class="ql-block">3. 保持冷静:安抚患者情绪,避免因恐慌加重病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