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红色法学家陈瑾昆资料行(之四)

熊英

<p class="ql-block">5月14日,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从位于公主坟附近的科技部专家公寓出发,乘坐地铁1号线抵达天安门东的东交民巷内的中国法制博物馆,准备查找有关陈瑾昆的图片实物资料。经过一番身份验证,我们终于踏入了这个充满法式复古建筑风格的地方。一进门,便被一座外观独特的建筑吸引,红色圆顶与白色墙面相映成趣,在街道上显得格外显眼。</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门内,我们端详着这座古建筑,心中涌起一种神秘感。这里曾是新中国最高法院的办公地址,也是陈瑾昆工作过的地方。我们不禁想象,当年他在这里工作时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敬意。</p> <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一座带有拱门装饰的历史性建筑物,树木繁茂,环境清幽。这里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仿佛在诉说着那些年的法治故事。我们在这里驻足良久,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法治精神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在办公场所变迁展示牌前,我们仔细查看了几座历史建筑的照片及其位置,并在地图上标记出各个地点。这些变迁图展示了最高法院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对陈瑾昆所处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我们还看到了一张华北人民法院时期在西北坡工作的照片。一群人围坐在户外桌子旁交谈或用餐,环境显得轻松愉快。这幅画面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法治工作者们的工作氛围,也让我们更加敬佩他们在艰苦条件下为法治事业所做出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在博物馆中,我们找到了一张陈瑾昆在最高法院工作的照片。他坐在前排左一,可惜只有半边图。我们询问工作人员有没有原始图片,得到的答复是没有。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网络上或许能找到,建议我们回去再找找。这张历史照片展示的是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体系图中的会议代表合影,让我们对陈瑾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虽然收获不多,但我们仍然心满意足。在返程途中,我们特意在东交民巷停留,拍下了一张照片。一位穿着白色连衣裙搭配浅色外套的人站在一座建筑物前,背景墙上有一块刻着文字的石碑。建筑风格古典优雅,窗户设计精美复杂,周围环境整洁有序。这次查找红色法学家陈瑾昆资料的行程,让我们对他的法治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法治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