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5月15日,镇安县县直机关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大讲堂活动,本次活动由支部老党员、镇安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任长江专题授课主讲,题目为《镇安经济文化图鉴——传统与现代的交融》,吸引了众多退休老党员参与。</p><p class="ql-block">任长江围绕镇安县域地理、历史文化、红色血脉、历史经济产业以及产业振兴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讲解。在镇安县域地理方面,他介绍到,镇安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商洛市西南部 ,地处秦岭南部,山地面积广大,沟谷纵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最高点为木王镇鹰嘴石,海拔2601.6米,最低点是青铜关镇旬河村河谷,海拔344米。属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县域内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大小河流及河沟5800多条,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这样独特的地理环境,为镇安的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谈及历史文化,镇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夏朝时期,镇安县地处酆(丰)域,从武则天通天元年(公元696年)设安业县开始,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改称镇安县,取镇守安定之意。这里还是秦楚文化交融之地,兼具秦风之雄、楚风之秀,被誉为“中国花鼓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作协副主席镇安籍作家陈彦作品《主角》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些都是镇安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p><p class="ql-block">在红色血脉部分,任长江讲述道,镇安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之一,李先念、程子华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浴血奋战。像镇安县苏维埃政府,1935年2月14日成立于米粮镇树坪村滑水河河畔的黑龙庙戏楼,当时中苏鄂陕特委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千人群众大会,宣布中共镇安县委、镇安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此后,政府派人深入各县边界地区展开工作,形成了连片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在镇安的革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如今镇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也是镇安县关心下一代红色教育基地 ,激励着后人传承红色基因。</p> <p class="ql-block">回顾历史经济产业,镇安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过去就形成了一些特色产业。比如镇安大板栗种植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周代,据“陕西通志”记载,镇安板栗秦为贡品,民国初年还出口到多个国家,镇安也被誉为“中国板栗之乡” ,板栗产业在过去很长时间都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茶叶、蚕桑、烤烟、魔芋、中药材、核桃等农产品质优量大,尤其是中药材,镇安因丰富的植物资源被誉为“天然药库”,中药材产业也有着一定的规模。</p> <p class="ql-block">对于产业振兴发展,任长江提到,围绕全市“一都四区”战略目标,紧扣镇安“一厅四地”坐标定位,聚焦生态康养首位产业和清洁能源、绿色工业、特色农产、现代医药“1+4”产业体系,瞄准三年内率先实现工业倍增目标,重点发展清洁能源、汉白玉新材料、石灰石新材料、钨钼新材料、铅锌和黄金新材料“五大支柱”工业,经济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态势。在特色农产方面,不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例如精选优质镇安大板栗研发的“万家食客”牌板栗仁系列产品,秉持“保原味,无添加”理念,让板栗以标准化生产进入市场。同时,立足生态功能县定位,加快构建“医、养、游、体、药、食”协同发展的康养全产业体系,培育百亿级生态康养产业集群,全力构建“一核引领、两环支撑、多元驱动”的产业发展布局。</p> <p class="ql-block">授课结束后,老党员纷纷表示,此次主题党日大讲堂活动内容丰富、精彩纷呈,让老党员们对镇安的经济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家乡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未来,镇安县县直机关退休干部党支部也将继续开展各类活动,丰富退休老党员老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为镇安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p>